海南石斛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10:44
本文關鍵詞:海南石斛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海南石斛 化學成分 抗菌 抗腫瘤 抗乙酰膽堿酯酶
【摘要】:石斛(Dendrobium)是中國傳統(tǒng)的名貴中藥材,具有滋陰清熱,清肝明目,調理腸胃等作用,F(xiàn)代藥理學也證明,石斛具有抗腫瘤、抗氧化、抗菌、提高免疫力和保護神經(jīng)的作用。目前從石斛屬植物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主要有酚酸類、菲類、聯(lián)芐類、生物堿等類型。海南石斛(Dendrobium hainanense)是海南分布較廣的石斛之一,目前還沒有其化學成分的相關報道。為進一步挖掘石斛屬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本次研究對海南石斛地上部分進行了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系統(tǒng)研究。 利用多種色譜技術和方法從海南石斛中分離得到38個單體化合物,通過波譜技術鑒定其結構分別為:2,6-二甲氧基對苯醌(1),(+)-dehydrovomifoliol (2), blumenol A (3),4-hydroxymethyl-2-methoxy-phenol (4), alatusol D (5), threo-8s-7-methoxysyringylglycerol (6),(E)-coniferyl aldehyde (7), sinapicaldehyde (8), E-p-hydroxy cinnamic acid (9), vanillin (10), syringaldehyde (11),對羥基苯丙酸甲酯(12),2,6-dimthoxy-4-allyphenol(13),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葡萄糖苷(14),3-羥基-1-(4-羥基-3,5-二甲氧基苯)-1-丙酮(15),琥珀酸甲酯(16),(3s,6s.)-6,7-dihydroxy-6,7-dihydrolinalool (17),(3S,6R)-6,7-dihydroxy-6,7-dihydrolinalool (18),4-acetonyl-3,5-dimeth-oxy-p-quinol (19),二氫松柏醇二氫對羥基桂皮酸酯(20),hainansol A (21),2,7-二羥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氫菲(22),3-羥基-2,4,7-三甲氧基-9,10-二氫菲(23),3,7-二羥基-2,4-二甲氧基-9,10-二氫菲(24),2,7-二羥基-3,4-二甲氧基菲(25),3,7-二羥基-2,4-二甲氧基菲(26),3-羥基-2,4,7-三甲氧基菲(27),3,4,7-三羥基-2-甲氧基菲(28),hainansol B (29), hainansol C (30), denchrysan A (31), nobilone(32),(+)-丁香脂素(33),丁香脂素-4'-O-β-D-monoglucoside (34),(+)-lyoniresinol (35),阿魏酸二十六烷酯(36),β-谷甾醇(37)和β-胡蘿卜苷(38)。上述化合物均為首次從海南石斛中分離得到,其中化合物1-21屬于酚酸類化合物,化合物22-30屬于菲類化合物,化合物21是新的酚性化合物,化合物29和30是新的菲類化合物。 運用濾紙片法對所有化合物進行抗菌活性篩選,結果表明化合物1、4、6、7、10、12、16、19、20、22、24、25、26和27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6、19、20、21、24、25、26和32對白色念珠菌有抑制活性,化合物1、3、5、6、9、12、16、20、21、22、24、25和26對煙草青枯菌有抑制活性。 運用MTT法對所有化合物進行腫瘤細胞毒活性的體外篩選,發(fā)現(xiàn)化合物22、26、28和35對白血病腫瘤細胞株(K562)有細胞毒活性,化合物25和28對胃癌細胞株(SGC-7901)有細胞毒活性。參照Ellman方法對所有化合物進行了體外神經(jīng)保護的測試,結果顯示化合物4、22、25、26、27、28、32和35對乙酰膽堿酯酶有抑制活性。 本次研究從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兩個角度研究了海南石斛,不僅豐富了石斛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同時還發(fā)現(xiàn)海南石斛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腫瘤和神經(jīng)保護等生物活性,是一種潛在的藥用石斛資源,為海南石斛的有效開發(fā)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海南石斛 化學成分 抗菌 抗腫瘤 抗乙酰膽堿酯酶
【學位授予單位】:海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284.1;R28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21
- 1.1 石斛屬植物概況10-11
- 1.2 石斛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11-19
- 1.2.1 石斛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11-15
- 1.2.2 藥理活性研究進展15-17
- 1.2.3 影響化學成分及含量的因素17-19
- 1.3 本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19
- 1.4 創(chuàng)新與特色19-20
- 1.5 技術路線20-21
- 2 材料與方法21-31
- 2.1 實驗材料21-24
- 2.1.1 實驗樣品21
- 2.1.2 生物活性測試所用材料21-22
- 2.1.3 儀器設備22-23
- 2.1.4 所用試劑及材料23
- 2.1.5 常用顯色劑23-24
- 2.2 實驗方法24-31
- 2.2.1 提取方法24
- 2.2.2 分離方法24-26
- 2.2.3 提取分離過程26-28
- 2.2.4 結構鑒定方法28
- 2.2.5 化合物結構解析28-29
- 2.2.6 抗菌活性測定方法29
- 2.2.7 乙酰膽堿脂酶抑制活性測定方法29-30
- 2.2.8 細胞毒活性測定30-31
- 3 結果與分析31-48
- 3.1 海南石斛中分離得到的化合物及其結構鑒定31-46
- 3.1.1 化合物結構31-33
- 3.1.2 新化合物結構鑒定33-36
- 3.1.3 化合物物理特征及波譜數(shù)據(jù)36-46
- 3.2 化合物生物活性測定46-48
- 3.2.1 抗農(nóng)業(yè)病原菌46
- 3.2.2 細胞毒活性測試46-47
- 3.2.3 抗人體病原菌活性測試47
- 3.2.4 乙酰膽堿酯酶活性測試47-48
- 4 主要結論與建議48-51
- 4.1 主要結論48-49
- 4.1.1 海南石斛化學成分分析48
- 4.1.2 海南石斛生物活性分析48-49
- 4.1.3 綜合評價49
- 4.2 建議與展望49-51
- 參考文獻51-57
- 縮略語表57-58
- 附錄:新化合物波譜數(shù)據(jù)58-67
- 個人簡介67-68
- 致謝68-69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友源;海南石斛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海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7716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7716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