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微顆粒減輕過氧化氫誘發(fā)H9C2心肌細胞損傷的作用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08 03:24
目的收集并純化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微顆粒(MSC-MPs),觀察其對過氧化氫(H2O2)誘導H9C2心肌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并初步研究其機制。方法使用全骨髓貼壁法分離純化MSCs,運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tài)學變化、流式細胞術鑒定表面抗原、細胞計數(shù)法繪制細胞生長曲線以及誘導MSCs成骨和成脂分化四種方法來對MSCs進行鑒定。使用無血清培養(yǎng)基處理第5代MSCs 48 h,收集上清液后梯度離心獲取MSCMPs。利用BCA法檢測MSC-MPs的蛋白含量,利用流式細胞術檢測MSC-MPs的大小、數(shù)量和表面抗原。使用80μmol·L-1的H2O2處理細胞3 h,誘導H9C2細胞氧化應激損傷模型,研究24和48μg·ml-1的MSC-MPs預處理H9C2心肌細胞24 h以后,其對細胞存活率、細胞釋放的乳酸脫氫酶等指標的影響,包括:使用CCK-8法檢測細胞存活率,使用檢測試劑盒分別檢測細胞中的MDA、SOD、GSH-Px以及細胞LDH釋放量,運用JC-1檢測試劑盒和ROS檢測試劑盒檢測ROS相對含量和線粒體膜電位水平,使用Caspase-3檢測試劑盒和Caspase-9檢測試劑盒檢測細胞中Caspase-3...
【文章來源】: 馬瑞君 山西醫(yī)科大學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釋放微顆粒示意圖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12結果2.1MSCs的形態(tài)學特征從大鼠股骨和脛骨內(nèi)提取的第0代MSCs大小和形態(tài)各異,但是第0代細胞經(jīng)過10d左右的換液后較小的紅細胞和其他血細胞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MSCs呈現(xiàn)出典型的“紡錘樣”和“魚群狀”排列,MSCs在首次傳代后生長速度顯著增快,6d左右即可達到融合率90%左右,MSCs培養(yǎng)到第2代時雜細胞含量較少,即獲得到高純度的MSCs。圖2-1大鼠MSCs的形態(tài)學特征A:分離24h后的MSCs;B:48h后首次換液時的MSCs;C:第1代MSCs;D:第2代的MSCs;E:第3代的MSCs;F:第6代的MSCs。2.2MSCs的生長曲線使用第5代MSCs進行實驗,生長曲線呈“S”型,MSCs在接種后的24h內(nèi)生長速度緩慢,在第2天到第7天生長速度顯著增快,呈指數(shù)速度生長,在第7天,細胞數(shù)量接近飽和,生長速度顯著降低,到達平臺期。
第5代MSCs細胞生長曲線
本文編號:2963812
【文章來源】: 馬瑞君 山西醫(yī)科大學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釋放微顆粒示意圖
山西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12結果2.1MSCs的形態(tài)學特征從大鼠股骨和脛骨內(nèi)提取的第0代MSCs大小和形態(tài)各異,但是第0代細胞經(jīng)過10d左右的換液后較小的紅細胞和其他血細胞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MSCs呈現(xiàn)出典型的“紡錘樣”和“魚群狀”排列,MSCs在首次傳代后生長速度顯著增快,6d左右即可達到融合率90%左右,MSCs培養(yǎng)到第2代時雜細胞含量較少,即獲得到高純度的MSCs。圖2-1大鼠MSCs的形態(tài)學特征A:分離24h后的MSCs;B:48h后首次換液時的MSCs;C:第1代MSCs;D:第2代的MSCs;E:第3代的MSCs;F:第6代的MSCs。2.2MSCs的生長曲線使用第5代MSCs進行實驗,生長曲線呈“S”型,MSCs在接種后的24h內(nèi)生長速度緩慢,在第2天到第7天生長速度顯著增快,呈指數(shù)速度生長,在第7天,細胞數(shù)量接近飽和,生長速度顯著降低,到達平臺期。
第5代MSCs細胞生長曲線
本文編號:29638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29638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