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明教授治療代謝綜合征的理論和臨床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2-26 13:00
本文關鍵詞:劉喜明教授治療代謝綜合征的理論和臨床應用 出處:《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背景:代謝綜合征(MS)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群,其中包括腹型肥胖、高血糖、脂代謝紊亂與高血壓,MS患者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0倍和2倍,西醫(yī)學目前主要針對單一組分進行治療,而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對于治療MS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劉喜明教授通過大樣本MS多中心橫斷面調查發(fā)現,"痰熱中阻"型MS占比最高。劉喜明教授結合MS臨床特點,確立中醫(yī)病名為"肥滿",將MS分為兩型六證,針對其中的"痰熱互結"證創(chuàng)立了代綜方,并申請專利,現對代綜方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索。目的:一:建立MS的中醫(yī)理論模型目的;二:開展MS藥效學研究方法:一:建立MS理論模型;二:開展MS中醫(yī)證候學調查;三:針對主要證候確立核心病機;四:開展藥學研究;五:開展藥效學研究;結果:劉喜明教授認為MS腹型肥胖的特征符合"肥滿",具有排他性,比肥胖更適合作為MS的中醫(yī)病名,MS基本病機為"中滿",分為虛實兩型,分別是"中滿內虛"與"中滿內實",具體又可以分為"痰濕中阻"、"脾虛痰濕"、"痰熱互結"、"肝腎陰虛"、"肝火亢盛"、"兼夾血瘀"六個證候,脾氣虛弱或痰濕阻滯中焦,中焦運化失常,精微物質沉積,沉積于腹部導致腹型肥胖,沉積于血脈中則導致高血脂與高血壓,肝火亢盛則導致高血壓,肝腎陰虛多見于老年人,久病必夾瘀,血瘀則會導致心血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劉喜明教授針對"痰熱互結"證創(chuàng)立了代綜方,本次試驗共完成病例觀察15例,患者隨機分入A,B組,療程3個月,通過填寫臨床調查CRF表分析MS患者臨床癥狀的改變以及糖脂代謝紊亂的變化。代綜方平均減輕患者體重1.21kg,平均降低腰圍1.11cm,兩組相比較,A組降體重、BMI及腰圍的效果好于B組,經統計學分析,A、B兩組治療前后的糖代謝均有統計學差異,而治療前后脂代謝、血壓兩組均無統計學差異;A、B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均有統計學意義,A組中醫(yī)癥狀積分平均下降14.86,B組中醫(yī)癥狀積分平均下降12.25,A、B組次癥消失率均大于70%為:口苦。結論:1.MS中醫(yī)病名為"肥滿",基本病機為"中滿",分為虛實兩型,分別是"中滿內虛"與"中滿內實",具體又可以分為"痰濕中阻"、"脾虛痰濕"、"痰熱互結"、"肝腎陰虛"、"肝火亢盛"、"兼夾血瘀"六個證候。2.代綜方可以降低"痰熱互結"型MS患者的體重、血糖、腰圍、BMI,且小劑量效果要優(yōu)于大劑量,代綜方對于降低血脂、血壓等效果不明顯。3.代綜方對于改善患者的口苦、口中黏膩、乏力困倦、噯氣吞酸等癥狀效果明顯。4.MS中醫(yī)理論模型的建立對于中醫(yī)認識和治療MS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2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仲崇文;曾培;陳邵濤;劉明軍;;推拿手法對代謝綜合征患者糖代謝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7年01期
2 錢春偉;孫升云;;血瘀證與代謝綜合征的辨證關系[J];吉林中醫(yī)藥;2016年11期
3 黃延超;曹曉;;補腎活血化瘀法治療老年代謝綜合征68例[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年28期
4 袁莎莎;楊宏杰;;從膽論治代謝綜合征[J];河南中醫(yī);2016年08期
5 王崢嶸;張鴻雁;凌鑫;;健脾消濁顆粒治療痰濕質代謝綜合征43例臨床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6年03期
6 梁翠梅;孫頌歌;胡慧;;代謝綜合征的中醫(yī)體質類型調查分析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6年05期
7 崔蕙鏡;徐鵬;樸春麗;;樸春麗教授治療代謝綜合征經驗[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年01期
8 馮慧;張安玲;丁元慶;;從衛(wèi)氣運行理論探討代謝綜合征病機[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9 葉佩玉;閆銀坤;丁文清;董虹孛;劉琴;黃貴民;米杰;;中國兒童青少年代謝綜合征患病率Meta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5年08期
10 孫保恩;邢淵;;炎癥因子與代謝綜合征[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5年03期
,本文編號:13373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mpalunwen/13373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