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規(guī)則約束下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選擇研究 ————基于WTO和OECD指標評價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3-05-13 07:25
入世以來,中國逐漸形成以增產為導向的糧食國內支持體系。然而,隨著中國開放步伐的加快,這種國內支持方式正面臨較大國內外壓力。國內方面,糧食生產成本上漲、國際競爭力不足,在缺乏有效邊境保護條件下,以增產為導向的國內支持面臨生產、進口、庫存“三量齊增”的尷尬局面。國際方面,中國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越來越多的受到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約束與影響。美國于2016年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聲稱中國在2012-2015年間糧食國內支持水平已超過“入世承諾”規(guī)定上限。同時,作為Wto貿易談判重要參考的世界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每年向全球發(fā)布、具有較大國際影響的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也顯示出中國糧食生產者支持水平處于歷史高位。貿易規(guī)則的“天花板”已開始對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構成實質性約束。面對國內外雙重挑戰(zhàn),糧食國內支持政策急需調整,如何調整國內支持政策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本文研究目標是甄別出既符合國際貿易規(guī)則與國際公認的農業(yè)政策評價體系,又能緩解國內糧食產業(yè)“三量齊增”現實壓力的最優(yōu)政策,以期為今后糧食國內支持政策調整提供參考。根據國際慣例,“國內支持”政策主要分為三大類,即市場價格支持、收...
【文章頁數】: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問題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數據來源
1.4 論文結構安排與技術路線
1.4.1 論文結構安排
1.4.2 技術路線圖
1.5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5.1 可能的創(chuàng)新
1.5.2 不足之處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國內支持”政策
2.1.2 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體系
2.1.3 糧食品種的界定
2.2 理論基礎
2.2.1 自由貿易理論與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
2.2.2 貿易保護理論與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
2.3 相關文獻綜述
2.3.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測度與評價研究
2.3.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測度與評價研究
2.3.3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
2.3.4 近期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研究
2.4 文獻述評
第三章 研究背景與分析框架
3.1 研究背景
3.1.1 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體系面臨國際規(guī)則的約束與壓力
3.1.1.1 WTO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約束
3.1.1.2 OECD農業(yè)政策評估的壓力
3.1.2 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體系面臨國內的壓力與挑戰(zhàn)
3.1.2.1 國內糧食生產、進口、庫存三量齊增壓力凸顯
3.1.2.2 國內糧食生產成本上升、競爭力不足的挑戰(zhàn)
3.2 分析框架
3.2.1 政策選擇一: 市場價格支持
3.2.2 政策選擇二: 收入支持
3.2.3 政策選擇三: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
3.2.4 緩解國際、國內壓力的政策選擇
第四章 評價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的國際指標體系: WTO與OECD指標體系及測度方法分析
4.1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國際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1.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1.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2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國際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2.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2.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3 “國內支持”政策選擇與WTO、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
4.3.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是兩種指標體系的測度重點
4.3.2 “收入支持”政策在兩種指標體系中占比不斷上升
4.3.3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等政策免受兩種指標體系約束
4.4 “非國內支持”因素與WTO、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
4.4.1 兩種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前提假設比較
4.4.2 “非國內支持”因素與兩種農業(yè)“國內支持”核心指標評價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5.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5.1.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調整
5.1.2 WTO、OECD“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5.1.2.1 “市場價格支持”總量: WTO與OECD指標評價的國際比較
5.1.2.2 特定產品“市場價格支持”: WTO與OECD指標評價的國際比較
5.2 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5.2.1 收購價格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2 收購數量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3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中國主糧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3.1 關稅水平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機制
5.2.3.2 通貨膨脹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機制
5.3 中國主糧干預收購政策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5.3.1 干預收購政策、“非國內支持”因素與“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5.3.2 模型構建與參數設定
5.3.2.1 模型構建
5.3.2.2 參數設定
5.3.3 模擬結果與分析
5.3.3.1 自由貿易情形
5.3.3.2 最高關稅情形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收入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6.1 “收入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6.1.1 收入支持政策調整
6.1.2 WTO、OECD“收入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6.1.2.1 “收入支持”總量: WTO與OECD的對比分析
6.1.2.2 特定產品“收入支持”水平: WTO與OECD的對比分析
6.2 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6.2.1 目標價格政策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2.2 直接補貼政策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2.3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3 中國主糧收入支持政策對兩種“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6.3.1 收入支持政策、糧食生產成本與“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6.3.2 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6.3.2.1 模型構建
6.3.2.2 數據說明
6.3.3 模擬結果與分析
6.3.3.1 中國主糧“收入支持”政策與國際指標評價的關系檢驗
6.3.3.2 中國主糧由“市場價格支持”調整為“收入支持”影響預估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7.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7.1.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調整
7.1.2 WTO、OECD“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7.2 兩種“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7.2.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對兩種“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7.2.2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兩種“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7.3 中國農業(yè)綜合服務政策對主糧產品“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以農業(yè)基礎設施為例
7.3.1 農業(yè)基礎設施、糧食生產成本與“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7.3.2 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7.3.2.1 模型構建
7.3.2.2 變量選擇
7.3.2.3 數據說明
7.3.3 實證結果與分析
7.3.3.1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投資的私人成本替代效應
7.3.3.2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投資對私人成本結構的調整效應
7.3.3.3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對糧食生產的總成本效應
7.4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全文結論與政策建議
8.1 全文結論
8.2 政策建議
8.2.1 逐步優(yōu)化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水平結構
8.2.2 有的放矢提升農業(yè)綜合服務投資力度
8.2.3 持續(xù)關注、積極融入國際農業(yè)“國內支持”規(guī)則構建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3815496
【文章頁數】: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問題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2.1 研究目標
1.2.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數據來源
1.4 論文結構安排與技術路線
1.4.1 論文結構安排
1.4.2 技術路線圖
1.5 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1.5.1 可能的創(chuàng)新
1.5.2 不足之處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國內支持”政策
2.1.2 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體系
2.1.3 糧食品種的界定
2.2 理論基礎
2.2.1 自由貿易理論與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
2.2.2 貿易保護理論與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
2.3 相關文獻綜述
2.3.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測度與評價研究
2.3.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測度與評價研究
2.3.3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的國際比較研究
2.3.4 近期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研究
2.4 文獻述評
第三章 研究背景與分析框架
3.1 研究背景
3.1.1 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體系面臨國際規(guī)則的約束與壓力
3.1.1.1 WTO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約束
3.1.1.2 OECD農業(yè)政策評估的壓力
3.1.2 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政策體系面臨國內的壓力與挑戰(zhàn)
3.1.2.1 國內糧食生產、進口、庫存三量齊增壓力凸顯
3.1.2.2 國內糧食生產成本上升、競爭力不足的挑戰(zhàn)
3.2 分析框架
3.2.1 政策選擇一: 市場價格支持
3.2.2 政策選擇二: 收入支持
3.2.3 政策選擇三: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
3.2.4 緩解國際、國內壓力的政策選擇
第四章 評價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的國際指標體系: WTO與OECD指標體系及測度方法分析
4.1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國際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1.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1.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4.2 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國際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2.1 WTO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2.2 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政策評價體系構成與測度方法
4.3 “國內支持”政策選擇與WTO、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
4.3.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是兩種指標體系的測度重點
4.3.2 “收入支持”政策在兩種指標體系中占比不斷上升
4.3.3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等政策免受兩種指標體系約束
4.4 “非國內支持”因素與WTO、OECD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
4.4.1 兩種農業(yè)“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前提假設比較
4.4.2 “非國內支持”因素與兩種農業(yè)“國內支持”核心指標評價
4.5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5.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5.1.1 市場價格支持政策調整
5.1.2 WTO、OECD“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5.1.2.1 “市場價格支持”總量: WTO與OECD指標評價的國際比較
5.1.2.2 特定產品“市場價格支持”: WTO與OECD指標評價的國際比較
5.2 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5.2.1 收購價格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2 收購數量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3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中國主糧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5.2.3.1 關稅水平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機制
5.2.3.2 通貨膨脹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機制
5.3 中國主糧干預收購政策對兩種“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5.3.1 干預收購政策、“非國內支持”因素與“市場價格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5.3.2 模型構建與參數設定
5.3.2.1 模型構建
5.3.2.2 參數設定
5.3.3 模擬結果與分析
5.3.3.1 自由貿易情形
5.3.3.2 最高關稅情形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收入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6.1 “收入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6.1.1 收入支持政策調整
6.1.2 WTO、OECD“收入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6.1.2.1 “收入支持”總量: WTO與OECD的對比分析
6.1.2.2 特定產品“收入支持”水平: WTO與OECD的對比分析
6.2 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6.2.1 目標價格政策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2.2 直接補貼政策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2.3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兩種“收入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6.3 中國主糧收入支持政策對兩種“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6.3.1 收入支持政策、糧食生產成本與“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6.3.2 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6.3.2.1 模型構建
6.3.2.2 數據說明
6.3.3 模擬結果與分析
6.3.3.1 中國主糧“收入支持”政策與國際指標評價的關系檢驗
6.3.3.2 中國主糧由“市場價格支持”調整為“收入支持”影響預估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對WTO與OECD“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
7.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調整: WTO與OECD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7.1.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調整
7.1.2 WTO、OECD“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變化與特征分析
7.2 兩種“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因素與影響機制
7.2.1 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政策對兩種“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7.2.2 “非國內支持”因素對兩種“農業(yè)綜合服務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
7.3 中國農業(yè)綜合服務政策對主糧產品“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影響分析——以農業(yè)基礎設施為例
7.3.1 農業(yè)基礎設施、糧食生產成本與“國內支持”指標評價的關系
7.3.2 模型構建與數據說明
7.3.2.1 模型構建
7.3.2.2 變量選擇
7.3.2.3 數據說明
7.3.3 實證結果與分析
7.3.3.1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投資的私人成本替代效應
7.3.3.2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投資對私人成本結構的調整效應
7.3.3.3 不同種類農業(yè)基礎設施對糧食生產的總成本效應
7.4 本章小結
第八章 全文結論與政策建議
8.1 全文結論
8.2 政策建議
8.2.1 逐步優(yōu)化中國糧食國內支持水平結構
8.2.2 有的放矢提升農業(yè)綜合服務投資力度
8.2.3 持續(xù)關注、積極融入國際農業(yè)“國內支持”規(guī)則構建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381549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381549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