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經管博士論文 >

經濟金融化效應的中美比較及經驗借鑒

發(fā)布時間:2022-12-11 10:18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很多國家積極推進金融自由化戰(zhàn)略,由此金融部門開始加速發(fā)展,并呈現(xiàn)出經濟金融化的趨勢。金融化主要表現(xiàn)為金融部門相對于實體部門日益膨脹,金融利潤的比例逐漸攀升,金融業(yè)開始在很多發(fā)達國家躋身于行業(yè)前列,而且金融部門的擴張使得非金融企業(yè)部門、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的金融化行為也日趨嚴重。經濟金融化進程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加劇了經濟波動,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就是經濟金融化過度發(fā)展的不良后果。我國M2/GDP比率和金融業(yè)增加值/GDP高于英美日等國、金融業(yè)對GDP的貢獻率不斷上升等方面的事實體現(xiàn)了我國的經濟金融化特征已比較明顯,而且我國當前所面臨的“脫實向虛”以及貨幣空轉問題也可以歸納為金融化問題。所以研究中國經濟金融化的水平、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并與經濟金融化水平最高的美國進行對比,對于中國如何應對經濟金融化顯得尤為重要。在對經濟金融化內涵的有關文獻進行了梳理后,本文認為經濟金融化指的是隨著金融體系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與重要性的不斷提高,金融部門在經濟中逐漸處于主導地位,并改變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及經濟體系的運行方式。雖然經濟金融化概念提出得較晚,但... 

【文章頁數(shù)】:163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思路與框架內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框架內容
    1.3 創(chuàng)新之處與不足
        1.3.1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
        1.3.2 本文的不足
第二章 經濟金融化內涵與思想淵源的文獻綜述
    2.1 經濟金融化內涵的文獻綜述
        2.1.1 各學派關于經濟金融化內涵的表述
        2.1.2 關于經濟金融化內涵的評述與總結
    2.2 經濟金融化的思想淵源
        2.2.1 新古典經濟學中的經濟金融化思想
        2.2.2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經濟金融化思想
        2.2.3 后凱恩斯學派中的經濟金融化思想
        2.2.4 調節(jié)學派中的經濟金融化思想
        2.2.5 總體評述
    2.3 相關概念的辨析
        2.3.1 經濟虛擬化與經濟金融化
        2.3.2 經濟貨幣化與經濟金融化
        2.3.3 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與經濟金融化
        2.3.4 金融全球化與經濟金融化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美經濟金融化水平的比較
    3.1 經濟金融化水平測度研究綜述
        3.1.1 國外研究綜述
        3.1.2 國內研究綜述
        3.1.3 總結
    3.2 經濟金融化衡量指標體系的建立
        3.2.1 指標體系建立的思路
        3.2.2 指標體系的解釋與說明
    3.3 中美經濟金融化水平的對比
        3.3.1 中國和美國間的金融的發(fā)展程度對比
        3.3.2 中國和美國間的金融部門的支配地位對比
        3.3.3 中國和美國間的部門金融化水平對比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經濟金融化影響經濟波動效應的中美比較
    4.1 金融發(fā)展與經濟波動研究的文獻綜述
        4.1.1 金融功能發(fā)展的宏觀角度
        4.1.2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微觀角度
        4.1.3 金融開放程度的國際角度
    4.2 經濟金融化影響經濟波動的機制分析
        4.2.1 金融部門擴張對經濟波動的作用機制
        4.2.2 居民部門金融化對經濟波動的作用機制
        4.2.3 企業(yè)部門金融化對經濟波動的作用機制
        4.2.4 政府部門金融化對經濟波動的作用機制
        4.2.5 總結
    4.3 經濟金融化對經濟波動影響的指標選擇和數(shù)據來源
        4.3.1 指標體系選擇
        4.3.2 數(shù)據來源
    4.4 基于中國季度數(shù)據的實證結果分析
        4.4.1 變量的數(shù)據統(tǒng)計特征
        4.4.2 單位根檢驗
        4.4.3 線性回歸分析
        4.4.4 VAR模型估計
    4.5 基于美國季度數(shù)據的實證結果分析
        4.5.1 變量的數(shù)據統(tǒng)計特征
        4.5.2 單位根檢驗
        4.5.3 線性回歸分析
        4.5.4 VAR模型估計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效應的中美比較
    5.1 金融發(fā)展影響產業(yè)結構的文獻綜述
        5.1.1 國外文獻綜述
        5.1.2 國內文獻綜述
    5.2 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的機制分析
        5.2.1 金融部門擴張影響產業(yè)結構的作用機制
        5.2.2 企業(yè)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的作用機制
        5.2.3 居民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的作用機制
        5.2.4 政府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的作用機制
    5.3 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實證分析的指標與方法選擇
        5.3.1 指標選擇
        5.3.2 數(shù)據來源
        5.3.3 方法選擇
    5.4 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效應的中美對比分析
        5.4.1 中國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效應的實證分析
        5.4.2 美國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效應的實證分析
        5.4.3 中美兩國經濟金融化影響產業(yè)結構效應的比較
    5.5 基于中國區(qū)域季度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
        5.5.1 指標選擇
        5.5.2 實證結果分析
    5.6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美國經濟金融化的經驗借鑒
    6.1 美國經濟金融化的背景
        6.1.1 外部背景
        6.1.2 內部因素
    6.2 美國經濟金融化過度的不良后果
        6.2.1 制造業(yè)空心化,經常項目逆差,導致美國經濟的寄生性
        6.2.2 引發(fā)金融脆弱性,導致經濟波動
    6.3 美國經濟金融化的啟示
        6.3.1 正確認識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6.3.2 大力發(fā)展實體經濟
        6.3.3 鼓勵金融創(chuàng)新服務實體經濟
        6.3.4 加強金融監(jiān)管,防范金融風險
        6.3.5 實施金融“走出去”戰(zhàn)略,實現(xiàn)貨幣的國際化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中國應對經濟金融化的措施
    7.1 本文研究結論
    7.2 應對經濟金融化的措施
        7.2.1 繼續(xù)適度提高政府金融化的程度,充分發(fā)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7.2.2 大幅降低企業(yè)金融化程度,鼓勵企業(yè)進行實體投資
        7.2.3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提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7.2.4 加強金融監(jiān)管改革,防范金融風險
        7.2.5 積極實施金融“走出去”戰(zhàn)略,為國家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杠桿率監(jiān)管對我國上市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影響——基于動態(tài)面板模型的系統(tǒng)GMM估計[J]. 馬斌,范瑞.  經濟問題. 2019(01)
[2]實體企業(yè)資金“脫實向虛”:風險、動因及治理[J]. 黃賢環(huán),吳秋生,王瑤.  財經科學. 2018(11)
[3]從微觀視角理解經濟“脫實向虛”——企業(yè)金融化相關研究述評[J]. 戴賾,彭俞超,馬思超.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8(11)
[4]地方政府行為、金融發(fā)展與產業(yè)結構升級——基于省際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J]. 梁豐,程均麗.  華東經濟管理. 2018(11)
[5]經濟脫實向虛傾向的根源、表現(xiàn)和矯正措施[J]. 盧映西,陳樂毅.  當代經濟研究. 2018(10)
[6]經濟金融化:涵義、發(fā)生機制及影響[J]. 陳波.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5)
[7]中國經濟金融化的測度及路徑選擇[J]. 田新民,武曉婷.  商業(yè)研究. 2018(08)
[8]美國宏觀審慎金融監(jiān)管改革:效率與安全[J]. 田彪,樸英愛.  重慶社會科學. 2018(07)
[9]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對經濟波動的影響一樣嗎?[J]. 陶雙桅,任光宇.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5)
[10]經濟金融化的效率邊界分析——兼論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的原因[J]. 劉祚祥,肖妮.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博士論文
[1]中國金融資源配置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機制與效應研究[D]. 韓磊.遼寧大學 2018
[2]金融發(fā)展的宏觀經濟影響:經濟金融化視角[D]. 游鴻.中央財經大學 2017
[3]經濟周期、金融周期與貨幣政策關聯(lián)機制的理論分析與計量研究[D]. 潘長春.吉林大學 2017
[4]金融結構對經濟波動的影響研究[D]. 陶雙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7
[5]新興經濟體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 馮小初.吉林大學 2016
[6]“金融過度發(fā)展”:理論與實證研究[D]. 索有.東北財經大學 2016
[7]我國金融創(chuàng)新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研究[D]. 康楓.中央財經大學 2016
[8]中國金融結構調整與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研究[D]. 倪明明.西北大學 2015
[9]企業(yè)信用等級與經濟周期波動相關性的實證分析[D]. 韓成棟.東北財經大學 2015
[10]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創(chuàng)新及其主要外部動因[D]. 張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13

碩士論文
[1]北京市城鎮(zhèn)化與產業(yè)結構升級的互動關系研究[D]. 于子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8
[2]經濟金融化對中國實業(yè)投資的擠出效應研究[D]. 錢浩.安徽財經大學 2018
[3]費雪與克魯格曼的通貨緊縮理論比較研究[D]. 姚瑤.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7
[4]地方政府舉債行為的經濟增長及波動效應研究[D]. 巫姣.華僑大學 2017
[5]論戰(zhàn)后以來美國經濟的金融化[D]. 張夢君.吉林大學 2016
[6]金融自由化與經常賬戶失衡關系的研究:以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為例[D]. 吳寶寅.西南民族大學 2016
[7]我國收入不均等對經濟波動的影響研究[D]. 張友攀.天津財經大學 2015
[8]美國和日本的產業(yè)空心化問題研究[D]. 周帥.遼寧師范大學 2015
[9]中國上市公司金融化程度研究[D]. 鄧迦予.西南財經大學 2014
[10]中國非金融企業(yè)金融化程度和原因研究[D]. 許新強.西南財經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7186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37186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1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