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西康銻硫鹽多金屬礦床成礦機制與區(qū)域成礦潛力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P61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惠良;陳樂柱;鮑曉明;范飛鵬;周延;吳涵宇;姚正紅;武玲;滕龍;;廣東始興良源鈮鉭銣鎢多金屬礦床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J];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2012年04期
2 陳之立;吳良士;;內蒙中部渣爾泰群區(qū)域多金屬礦床成礦基本特征[J];中國區(qū)域地質;1982年02期
3 陳蓉美;;湖南瀏陽七寶山多金屬礦床伴生金特征研究[J];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85年03期
4 劉維閣;;寶山多金屬礦床銀賦存狀態(tài)的研究[J];有色礦山;1985年09期
5 劉維閣;銀山多金屬礦床伴生金銀賦存狀態(tài)及綜合回收[J];新疆有色金屬;1995年01期
6 周天苗;許金坤;夏安寧;趙炎明;;浙江龍泉烏岙多金屬礦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J];浙江國土資源;1988年01期
7 張小路,王鐘;新疆山前阿爾泰多金屬礦床綜合地學找礦模型[J];桂林工學院學報;1995年04期
8 劉靚嫻,肖人岳;熱電系數(shù)及石英復合介電系數(shù)在金及多金屬礦床找礦中的應用[J];礦產與地質;1995年Z1期
9 羅學常,胡明安,王思源,胡祖桂,蔣明霞;陜西銀硐子海底噴氣沉積型銀鉛多金屬礦床的主要成礦特征[J];地球科學;1997年02期
10 毛景文;超大型鎢多金屬礦床成礦特殊性──以湖南柿竹園礦床為例[J];地質科學;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於崇文;岑況;龔慶杰;徐德義;王玉榮;沈鏞立;陸琦;;柿竹園超大型鎢-多金屬礦床的成礦復雜性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戴塔根;龍永珍;張起鉆;胡斌;;桂西鋁-多金屬礦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初步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3 葉暉;魏全民;陳建設;;西藏甲馬銅鉛多金屬礦床成因探討[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楊超群;;超大型柿竹園鎢多金屬礦床形成的地質-地球化學條件[A];中國地質科學院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18)[C];1992年
5 孔令補;孫忠和;;甘肅白銀廠小鐵山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A];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訂本)[C];1984年
6 張富鐵;汪禮明;;大寶山多金屬礦床硫、鉛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宋叔和;;黃鐵礦型銅和多金屬礦床 世界范圍內一些主要礦帶和礦床類型的對比及研究趨勢[A];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8 毛景文;李紅艷;宋學信;王登紅;張景凱;;湖南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床地質與地球化學[A];“十五”重要地質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礦成果交流會材料二——“十五”地質行業(yè)獲獎成果資料匯編[C];2006年
9 馬思根;何明勤;;貴州從江地虎銅金多金屬礦床銅和鐵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質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10 楊濤;宋忠寶;李智明;陳向陽;彭中發(fā);曹德智;;青海它溫查漢西鐵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模式[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1西北地區(qū)重要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與找礦突破分會場[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通訊員 祝漢國 馬文軍 記者 常世榮;沽源開發(fā)特大型鈾鉬多金屬礦床[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2 通訊員 湯麗玲 特約記者 王路闊;多金屬礦床異常結構模型技術流程建立[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4年
3 樊廣月 李海濤;武警黃金四支隊新近探明8萬噸多金屬富礦[N];解放軍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王家華;銀山:一串珍珠般的出奇故事[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5 樓江東;浙江探明一超大型鈧多金屬礦床[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6 特約記者 劉國榮;湖南大義山地區(qū)找礦基地浮出水面[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周志興;讓“世界鎢都”風采重現(xiàn)[N];地質勘查導報;2010年
8 特約記者 劉國榮;湖南大義山地區(qū)整裝勘查啟動在即[N];中國礦業(yè)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歡;個舊超大型錫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因[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2 李關清;西藏扎西康銻硫鹽多金屬礦床成礦機制與區(qū)域成礦潛力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王磊;粵北大寶山鉬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與找礦前景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0年
4 葉水盛;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系統(tǒng)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南部多金屬礦床密集區(qū)預測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來守華;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6 談樹成;個舊錫-多金屬礦床成礦系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7 孫興國;內蒙古龍頭山Ag-Pb-Zn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及找礦模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
8 司榮軍;云南省富樂分散元素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9 董方瀏;云南巍山—永平礦化集中區(qū)銅金多金屬礦床成礦條件及成礦潛力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勇軍;青海省共和縣占順銅鎢多金屬礦床找礦潛力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2 張本龍;青海省都蘭縣八路溝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成礦時代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柯昌輝;北秦嶺蟒嶺巖體西側鉬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
4 席偉杰;山西代縣灘上鉬多金屬礦床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5 伍偉;馬關都龍曼家寨錫鋅多金屬礦床三維數(shù)字化及經(jīng)濟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07年
6 賈三石;遼西鉬多金屬礦床遙感影像模型及遠景區(qū)預測[D];東北大學;2008年
7 梁福來;黑龍江省二股—翠宏山地區(qū)多金屬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及找礦方向[D];吉林大學;2011年
8 林彬;西藏扎西康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9 何斌全;柿竹園多金屬礦床連續(xù)開采方案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10 劉志宏;黑龍江省翠宏山鎢鉬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345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273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