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實驗室全視場偏振定標
本文關鍵詞: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實驗室全視場偏振定標 出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偏振成像 偏振定標 大視場 斯托克斯-米勒矩陣 輻射測量
【摘要】:偏振成像技術已成為光學探測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在目標探測、生物醫(yī)學、天文觀測、大氣遙感等方面展現(xiàn)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價值。偏振成像測量儀器一般都存在系統(tǒng)誤差,會影響儀器的探測精度。為保證探測精度,通常的做法是對儀器開展定標,并且具體的定標方法因儀而異。多角度偏振成像儀是一種超廣角的星載偏振遙感器,其偏振探測精度對大氣氣溶膠及云的微物理特性參數(shù)反演具有重要意義,對其開展實驗室偏振定標是保證在軌遙感數(shù)據(jù)質量的重要研究課題。本文從偏振的Stokes-Mueller矩陣數(shù)學工具出發(fā),結合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光學系統(tǒng)的具體特點,詳細建立了儀器的全視場偏振輻射測量模型。建模時特別注意了定標的原則和可行性,將全視場空間相對差異分為低頻和高頻兩種,并將廣角鏡頭引起的偏振效應歸納為一個綜合的起偏度參數(shù)。仿真了無偏光和完全線偏光兩種光源全視場入射儀器的成像響應結果,對儀器的成像特點有了宏觀認識。分析了各主要儀器參數(shù)定標偏差與偏振度測量誤差之間的關系,同時依據(jù)誤差分析結果,初步分配了各種儀器參數(shù)定標的容差。這些研究為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的偏振定標實施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指導。具體開展了儀器各種影響因素的定標方法、定標實驗以及分析評估的研究工作。通過實驗驗證了模型中將鏡頭偏振效應簡化為一個綜合起偏度參數(shù)的合理性。介紹了儀器全視場偏振定標的總體原則和框架,重點設計了模型中主要儀器參數(shù)的定標方法并開展了具體定標實驗,如三檢偏通道相對透射率、空間高頻相對響應率、空間低頻相對透射率、全視場鏡頭起偏度、轉輪內(nèi)偏振片透過軸絕對方位角;就瓿闪藘x器測量模型內(nèi)全部參數(shù)的定標研究工作。為全面保證儀器的探測精度,對儀器測量模型之外的一些因素也開展了性能測定。分析了所用CCD面陣探測器的幀轉移缺陷的機理,介紹了兩種幀轉移校正的方法,同時根據(jù)具體的實驗對比結果,推薦使用"暗元扣除法"。通過線性調(diào)節(jié)測試光源的光譜輻亮度,推算出儀器的輻射動態(tài)范圍上限。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析了三檢偏通道光楔像元配準的要求,通過求成像光點重心坐標的實驗得到了儀器的像元配準量。詳細介紹了本實驗室的可調(diào)偏振光源系統(tǒng),具體開展了使用不同偏振度的標準光源對儀器典型視場角下偏振度測量精度的驗證實驗,利用大積分球無偏光源全視場成像結果對儀器全視場的偏振度測量精度進行了再次驗證。本文的研究保證了多角度偏振成像儀的探測精度,滿足了遙感數(shù)據(jù)產(chǎn)品反演的應用需求,提供了對大視場偏振成像系統(tǒng)進行實驗室偏振定標的系統(tǒng)性參考資料。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43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紫外光電成像儀[J];云南科技管理;2005年02期
2 ;核工業(yè)重點實驗室購進美國三色激光數(shù)字成像儀[J];印刷技術;2000年04期
3 于翔;宋家駒;于連生;;水下全自動顯微成像儀[J];海洋技術;2009年04期
4 彭吉龍;朱光武;韋飛;李保權;;太陽極紫外多波段成像儀[J];空間科學學報;2009年04期
5 王雪;宋克非;;廣角極光成像儀圖像采集與快顯多功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J];液晶與顯示;2014年04期
6 尤紅建,劉彤,李樹楷;基于機載三維成像儀快速獲取數(shù)字地面模型[J];測繪工程;2003年02期
7 尤紅建,劉彤,劉少創(chuàng),李樹楷;利用3維成像儀快速生成遙感地學編碼圖像[J];測繪學報;2000年04期
8 方正;產(chǎn)生24比特彩色的高速成像儀[J];應用光學;1995年01期
9 Weng F;Zou X;Yan B;Han Y;Liu Q;;衛(wèi)星專用傳感器微波成像儀/探測儀(SSMIS)觀測資料在天氣和氣候研究中的應用(英文)[J];氣象科技進展;2011年01期
10 謝頌強,陳桂林,史美耀;有關地球同步氣象衛(wèi)星成像儀兩維掃描系統(tǒng)的幾個問題[J];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9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汪駿發(fā);肖金才;沈瓊穎;錢志堅;楊勝科;李寧;魏濤;黃秀珍;;機載電力多角度成像儀的建立[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楊勝科;汪駿發(fā);;穩(wěn)定平臺技術在機載電力多角度成像儀中的應用[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羅一丹;牛宇;靳剛;;小型光學橢偏成像儀應用于無標記蛋白質芯片檢測[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Ⅰ)[C];2008年
4 沈瓊穎;;機載電力多角度成像儀的結構設計[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劉文光;王曉東;;月基極紫外光子計數(shù)成像儀信息處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1年
6 楊虎;施建成;武勝利;張曄萍;游然;李小青;林吉東;;FY-3微波成像儀儀器性能及業(yè)務化產(chǎn)品介紹[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綜合探測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7 楊虎;李小青;武勝利;游然;;FY-3B微波成像儀在軌定標精度評價和業(yè)務產(chǎn)品介紹[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2風云衛(wèi)星定量應用與數(shù)值[C];2011年
8 鄭建華;SPORT任務論證組;;太陽風太陽極軌成像儀任務概念設計[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9 唐紹凡;劉兆軍;鮑書龍;;閃電成像儀的實驗室定標[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七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尹培軍 馬超;樂凱公司推出國內(nèi)首臺醫(yī)用干式成像儀[N];中國航天報;2013年
2 ;橢光顯微成像儀研制成功[N];光明日報;2000年
3 鄭曉春;英開發(fā)三維骨骼成像儀[N];科技日報;2002年
4 唐士元;新一代“諾阿”“戈斯”怎樣監(jiān)測風云[N];大眾科技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錢鴻鵠;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實驗室全視場偏振定標[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2 楊化彬;廣角極光成像儀熱控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于向陽;紫外環(huán)形成像儀設計與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張晶;用于中層大氣臨邊探測的紫外全景成像儀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超;腦血氧儀以及共聚焦擴展模塊中的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D];浙江大學;2016年
2 周天熠;基于非侵入式聲門成像儀的語音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3 張鋒;基于FPGA的人體靜脈血管成像儀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安徽大學;2017年
4 任麗;微光成像儀的設計[D];天津大學;2006年
5 查鵬;雙功能多普勒超聲成像儀數(shù)字信號處理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6 吳建中;便攜式康普頓背散射成像儀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7 鄭國憲;靜止軌道海洋成像儀光學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馬紅濤;多角度偏振CCD成像儀航空試驗設計及實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趙駿;成像儀管理控制單元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306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13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