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蘇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積體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6 14:26

  本文關鍵詞:蘇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積體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沉積體系 物源分析 灘壩 蘇北盆地 阜三段


【摘要】:本文以沉積學理論為指導,以蘇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為研究對象,綜合利用區(qū)域地質、巖心、測井、錄井、地震、薄片及分析測試等資料,理清了物源體系,恢復了源區(qū)母巖性質,重新論證了沉積體系類型,并建立沉積模式,探討了沉積體系空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期為老油區(qū)的勘探挖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主要成果包括:(1)蘇北盆地阜三段的主要物源區(qū)有6個。(Ⅰ、Ⅱ)建湖隆起分別向南北兩側提供物源;(Ⅲ)張八嶺隆起向東為金湖西部凹陷供源;(Ⅳ)蘇南隆起向北為高郵南部凹陷供源;(Ⅴ)濱海隆起向南為阜寧凹陷供源;(Ⅵ)魯蘇隆起東段向東為漣北凹陷供源。蘇北盆地阜三段屬于活動大陸邊緣構造背景,物源來自于由于板塊間碰撞和俯沖作用形成的再旋回造山帶。(2)將蘇北盆地阜三段沉積體系劃分為5種類型:建設型三角洲體系、浪控三角洲—灘壩體系、近岸改造型灘壩體系、近岸水下扇體系和風暴沉積體系。本文認為,建湖隆起北側鹽城凹陷發(fā)育建設型三角洲體系,而南側發(fā)育浪控三角洲—灘壩體系和近岸改造型灘壩體系,并在高郵南部凹陷蘇南隆起前首次解釋出近岸水下扇體系。(3)建立蘇北盆地阜三段沉積體系分布模式。蘇北盆地阜三段盛行南風,建湖隆起南側、阜寧凹陷和漣北凹陷位于迎風緩坡帶,形成了廣闊的濱淺湖區(qū),波浪作用強烈,發(fā)育浪控三角洲—灘壩體系和近岸改造型灘壩體系。金湖西部凹陷和鹽城凹陷位于背風側,波浪作用弱,以河流作用為主,發(fā)育大型建設型三角洲體系。蘇南隆起前的高郵南部凹陷和海安南部凹陷位于斷陷陡坡頻帶,具有地形高差大、近物源、水體深的古地理特征,有利于近岸水下扇體系的發(fā)育。在廣闊的半深湖環(huán)境下,往往發(fā)育薄層的風暴沉積體系。(4)蘇北盆地阜三段沉積體系的分布受控于多重因素,可以歸納為古地貌條件、古風(浪)動力條件、古水深條件和古物源供給條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發(fā)現聯(lián)片整裝油田[J];江西地質科技;1997年03期

2 陳莉瓊;;蘇北盆地形成演化與油氣成藏關系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邱旭明;嚴元鋒;唐焰;;蘇北盆地卞閔楊油田的發(fā)現及其意義[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年05期

4 汪傳勝;田蓉;季峻峰;孫蓓;張婷;胡高明;;蘇北盆地油田封存二氧化碳潛力初探[J];高校地質學報;2012年02期

5 左中航;胡豐產;高超;;蘇北盆地構造演化階段劃分及特征[J];能源與節(jié)能;2012年09期

6 包漢勇;郭戰(zhàn)峰;張羅磊;黃亞平;;盆地伸展系數求取方法與評價——以蘇北盆地為例[J];石油實驗地質;2013年03期

7 錢基;蘇北盆地油氣田的形成與分布特征[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4期

8 舒良樹;王博;王良書;何光玉;;蘇北盆地晚白堊世—新近紀原型盆地分析[J];高校地質學報;2005年04期

9 蔣阿明;;蘇北盆地低對比度油層特征及識別方法[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06期

10 周宏春;楊謙;;蘇北盆地中層地下水化學成分的起源和演化規(guī)律[J];勘察科學技術;198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錢基;韓征;;渤海灣盆地與蘇北盆地勘探潛力分析研究[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周墨清;;磁性地層與蘇北盆地的中新世演化[A];199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1年

3 陳安定;唐焰;馮武軍;;蘇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動力學研究[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梁興;樓基勝;葉舟;;蘇北盆地大豐—興化探區(qū)油氣地質綜合評價[A];地球科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5 陳安定;肖秋生;劉玉瑞;;蘇北盆地第三系成藏動力學特征[A];地球科學與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5年

6 王正;朱煜;鄭開富;;淺談蘇北盆地地熱水分布規(guī)律的認識[A];加強地質工作 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2006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郝艷濤;夏群科;Massimo Colotirti;Luigi Dallai;;中國東部蘇北盆地巖石圈地幔的巖石學特征以及與水含量的關系[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宋寧;;蘇北盆地油氣藏分布規(guī)律和主要控制因素[A];“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專輯[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潘月斌;蘇北盆地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漸成氣候[N];中國石化報;2012年

2 江其勤;蘇北盆地海相將有勘探新方向[N];中國石化報;2005年

3 丁衛(wèi)星 孫克;執(zhí)著巖芯探寶[N];中國石化報;2012年

4 王法;“三字真經”念出免檢班組[N];中國石油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潘月斌 通訊員 劉振 葛金虎;不畏“復雜”遮望眼[N];中國石化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楊鵬;蘇北盆地張家垛油田阜三段灘壩砂成藏規(guī)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2 王旭影;蘇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3 舒強;蘇北盆地興化鉆孔近3Ma環(huán)境變化記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力;蘇北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及其與油氣的關系[D];長江大學;2015年

2 馬曉東;蘇北盆地溱潼凹陷地震資料解釋與構造特征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陳敦梁;晚中新世以來蘇北盆地沉積物石榴石水系示蹤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4 張唯唯;蘇北盆地36萬年以來古氣候環(huán)境變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5 孟景聞;蘇北盆地興化1孔元素反映的中更新世以來的環(huán)境變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周衛(wèi)波;蘇北盆地興化鉆孔沉積相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任紅民;蘇北盆地晚白堊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復[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8 郭平;蘇北盆地興化孔晚更新世以來的古植被和古氣候記錄[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強;蘇北盆地主要富烴凹陷構造特征與油氣分布[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10 劉倩茹;蘇北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含油氣性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2963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12963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cfb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