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Al-Si對鎂鋰合金組織性能的影響
本文選題:鎂鋰合金 切入點:Al-Si共晶 出處:《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博士論文
【摘要】:鎂合金具有質輕、高比強度及高韌性等特點,在航空、航天和3C(計算機、通信、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Mg-Li合金是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也被稱為超輕鎂合金。它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和良好的塑性加工性能等優(yōu)點,已經在航空航天、軍工以及通訊電子等領域有了一定的應用。現有的Mg-Li合金材料分為單一α相、α+β雙相、單一β相三類。其中,單一α相合金塑性較差;α+β雙相合金塑性明顯提高,但目前強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單一β相合金塑性高,但強度較低。且所有Mg-Li合金耐熱性、耐腐蝕性均較差。本文以提高Mg-Li系合金強度為目標,探索了添加Al-Si共晶合金及塑性變形和熱處理等對合金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本論文采用磁懸浮感應加熱在氬氣保護下制備了Al-Si共晶合金(其中Si含量:12.6wt%),將其按質量比與純鎂、純鋰混合,磁懸浮熔煉獲得如下三類合金:Mg-4Li-x(Al-Si)、Mg-8Li-x(Al-Si)和Mg-12Li-x(Al-Si)。通過多道次熱軋獲得1.6 mm厚的合金板材,對比了軋制態(tài)和熱處理態(tài)板材的力學性能。采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透射電鏡和納米壓痕儀分析表征了合金的微觀組織和力學性能。研究了不同Al-Si含量下Mg-Li合金的組織結構及強化機理。在此基礎上,借助等徑角擠壓進一步探索了強塑性變形對Mg-12Li-3(Al-Si)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單一α相Mg-4Li合金中添加Al和Al-Si都使合金的強度得到了明顯提高、伸長率有所降低,但Al-Si共晶合金對Mg-4Li合金的強化效果要高于單一Al的添加。Mg-4Li-3(Al-Si)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分別達到289MPa和12.2%,而Mg-4Li-3Al為274MPa和11.2%。隨著Al-Si的進一步加入,Mg-4Li-6(Al-Si)合金的抗拉強度進一步提高,但伸長率下降,分別為359 MPa、10.2%。通過EBSD技術對Mg-4Li-3Al進行表征分析,得出其強化機理主要是孿晶強化和第二相強化。對Mg-4Li-6(Al-Si)進行TEM表征分析,得出強化機理主要為第二相強化和細晶強化,第二相強化相為小顆粒狀Al3Li和大塊狀Mg2Si。Mg-4Li、Mg-4Li-3Al、Mg-4Li-3(Al-Si)、Mg-4Li-6(Al-Si)四種合金退火后抗拉強度都有少量的下降,但伸長率明顯提升。在α+β雙相Mg-8Li合金中添加Al-Si使合金的抗拉強度得到了明顯提高,但伸長率有所降低。Mg-8Li-5(Al-Si)具有最佳的綜合力學性能,抗拉強度為240 MPa,伸長率為12.5%。隨著Al-Si共晶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抗拉強度繼續(xù)升高,但伸長率快速下降。通過OM和XRD技術對Mg-8Li-x(Al-Si)進行表征分析,得出添加Al-Si后α相由長條狀向塊狀轉變,組織內的析出強化相為AlLi和Mg2Si相;對鑄錠均勻化退火后,板材的抗拉強度和伸長率都得到了提高;然后對Mg-8Li-5(Al-Si)進行納米壓痕測試,得出α相的加載力和彈性模量要高于β相。在單一β相Mg-12Li合金中添加Al-Si使合金的強度得到了明顯提高,同時還保持了很高的伸長率。通過SEM和XRD技術對Mg-12Li-x(Al-Si)中的析出相進行表征分析,得出組織內的析出強化相為AlLi和Mg2Si相,隨著Al-Si共晶添加量的增加,Mg2Si析出相由分散到團聚,合金的強拉強度先升高后降低,當Al-Si共晶合金添加量為9%時,Mg-12Li-9(Al-Si)合金中脆性相Mg2Si白色顆粒團大量聚集,合金的強度和塑性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Mg-12Li-7(Al-Si)綜合力學性能最佳,抗拉強度為195 MPa,伸長率接近30%。
[Abstract]: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 - Li alloy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nano - indentation instrument .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Mg - 8Li - x ( Al - Si ) allo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Mg - 8Li - 5 ( Al - Si ) allo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
【學位授予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G146.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文華里;最輕實用的鎂鋰合金[J];輕金屬;2001年06期
2 高福麒;高斌;高翔;;鎂鋰合金表面鎳磷合金化處理的研究[J];表面技術;2007年06期
3 羅麗娟;鎂鋰合金的開發(fā) 加工和應用[J];稀有金屬快報;2002年05期
4 張英;任智森;楊國英;;鎂鋰合金的組織結構及熔煉加工[J];有色金屬加工;2007年04期
5 黃曉梅;凌文亮;劉颯;王艷艷;;鎂鋰合金在人體模擬汗液中的腐蝕行為[J];表面技術;2009年06期
6 仲志國;盧志文;趙亞忠;;鎂鋰合金的研究進展[J];熱加工工藝;2012年04期
7 王軍武;劉旭賀;王飛超;肖陽;;航空航天用高性能超輕鎂鋰合金[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3年06期
8 趙旭峰;馬春江;鄒明;;擠壓和軋制對兩相共存鎂鋰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2008年06期
9 黃曉梅;王艷艷;劉颯;;鎂鋰合金在模擬人體體液中的腐蝕[J];腐蝕與防護;2011年10期
10 羅洪杰;宋濱娜;劉宜漢;姚廣春;;鎂鋰合金表面兩步法化學鍍鎳工藝(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1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袁藝;李智君;;復合電解液中鎂鋰合金表面等離子體電解氧化膜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0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冬博;國內首條超輕鎂鋰合金生產線在西安投產[N];中國有色金屬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王可田;國內首條鎂鋰合金生產線在閻良投產[N];陜西科技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魏國兵;鎂鋰合金擠壓過程中的組織演變及數值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2 趙子龍;添加Al-Si對鎂鋰合金組織性能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3 張華;鎂鋰合金表面腐蝕防護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高麗麗;鎂鋰合金表面涂層及腐蝕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5 姜濱;鎂鋰合金力學性能及LPSO構筑[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6 鄒云;鎂鋰合金成分和處理工藝對變形機制及性能的影響[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鵬;稀土Y、Gd對鎂鋰合金組織及性能的影響[D];東北大學;2014年
2 吳洪超;超輕鎂鋰合金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侯健;累積疊軋制備層狀結構鎂鋰合金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4 王敏;鎂鋰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層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5 姚瑋;冷軋工藝對LZ91鎂鋰合金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D];湖南科技大學;2016年
6 喻旭;鎂鋰合金的微觀組織及其腐蝕行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7年
7 高福毅;磁控濺射法在鎂鋰合金表面制備防腐涂層的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0年
8 姚新兆;鎂鋰合金熔鑄工藝及組織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9 姜巍巍;鎂鋰合金表面防腐蝕覆層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10 宋濱娜;鎂鋰合金兩步法化學鍍鎳工藝的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932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69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