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碩博論文 > 工程博士論文 >

大口徑望遠鏡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28 19:11

  本文關鍵詞: 大型望遠鏡 永磁同步電機 CAN總線 CANopen協議 頻率特性 加速度控制 滑模控制 觀測器 雙電機同步控制 出處:《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望遠鏡的分辨率逐漸提高,口徑也日益增大,傳統的有刷直流電機在尺寸、功率等方面已經無法滿足系統需求。目前,國外GTC、VLT、Subaru和ALMA等大口徑望遠鏡紛紛采用了永磁同步電機弧形拼接的驅動策略。該種驅動方式的電機定子由多塊弧形單元拼接組成,并且永磁同步電機無換向刷、效率高且力矩波動小,因此可以滿足系統跟蹤精度要求。目前,由于直流電機技術成熟穩(wěn)定,基于交流電機的望遠鏡伺服系統在國內還幾乎沒有得到應用。因此,研究如何設計基于交流電機的望遠鏡伺服控制系統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永磁同步電機空間矢量控制方法的坐標變換原理和實現方式,然后在Matlab/Simulink中構建了仿真模型,并進行了系統速度階躍響應實驗,實驗表明基于永磁同步電機的伺服系統響應快、波動小、穩(wěn)定可靠,驗證了該矢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將傳統的基于RS422/485的伺服系統控制策略與基于現場總線的伺服系統控制策略進行了具體比較,闡明了CAN總線的優(yōu)勢。并對基于CAN總線的CANopen協議進行了深入研究,包括CAN總線物理層、報文協議和應用層等。設計了基于現場總線的伺服系統的硬件架構和CANopen主站軟件架構,在搭建的實驗平臺上進行了相關的通信測試,實驗表明基于CANopen協議的伺服控制系統實時性高、可靠性強,能滿足系統的需求。在搭建的實驗平臺上對系統進行了正弦掃頻測試,采用離散傅里葉變換的方法獲得了系統頻率特性并進行了系統模型辨識,在辨識模型的基礎上對伺服系統的速度環(huán)、位置環(huán)分別進行了設計。由于傳統的PI控制存在相位滯后的問題,會引起較大的換相誤差和跟蹤誤差,本文研究了引入前饋控制的結構,并通過實驗測試表明引入前饋控制后,系統的帶寬不會提高但相位滯后得到明顯改善,從而提高了系統的響應能力,減小了跟蹤誤差。分析了影響望遠鏡跟蹤精度的幾種擾動:摩擦力矩,風載擾動和力矩波動。為抑制外部擾動對望遠鏡帶來的影響,采用了加速度環(huán)的多閉環(huán)控制結構。首先,分析了引入加速度環(huán)對擾動抑制的影響,然后提出了一種結合低速加速度估計器和牛頓迭代預測的估計器以估計系統加速度。通過在實驗平臺上進行的實驗測試表明,引入加速度環(huán)后系統的擾動抑制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提出的加速度估計器存在一定的相位滯后,而可直接測量的角加速度傳感器造價昂貴,因此,從控制算法角度出發(fā)提出基于指數趨近率的滑模控制方法來克服參數變化以及外部擾動對系統的影響。為了能對摩擦進行實時補償,提出了一種滑模觀測器對系統中的擾動進行實時觀測估計并補償。通過在實驗平臺上進行的實驗表明,基于指數趨近率和滑模觀測器的控制方法對于系統運行過程中的換相誤差抑制效果較為明顯。最后闡述了傳統的望遠鏡俯仰軸單電機驅動存在的局限和缺點,并對雙電機控制模型進行了分析。和單電機驅動相比,采用雙電機驅動能將系統的反諧振頻率提高2~(1/2)倍。在現有實驗平臺上實現了基于CANopen協議的的雙電機驅動控制系統,并將多種雙電機同步控制策略進行了對比,提出采用PD補償器對系統的同步誤差進行補償。實驗表明雙電機控制在帶寬和擾動抑制方面比單電機驅動均有提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 the resolution of the telescop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 the caliber is also increasing , the traditional brush direct current motor has not met the demand of the system in terms of size and power . This paper presents a sliding mo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exponential approach rate from the angle of control algorithm to overcome the parameter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disturbance on the system . In order to compensate the friction in real time , a sliding mode observer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and compensate the disturbance in the system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H743;TP2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顏嚴;消除譯碼偏差的望遠鏡系統[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00年05期

2 劉濤;田立麗;王金虎;王紅旗;;分布式望遠鏡控制系統的構想和實踐[J];天文研究與技術.國家天文臺臺刊;2006年03期

3 秦琴;顧永杰;陶津平;;望遠鏡系統的結構設計及有限元分析[J];光電工程;2008年06期

4 周超;楊洪波;吳小霞;張景旭;;地基大口徑望遠鏡結構的性能分析[J];光學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5 張景旭;;地基望遠鏡塔臺圓頂結構形式及設計原則[J];中國光學;2012年02期

6 李林發(fā);;國內外望遠鏡標準的分析與研究[J];兵工標準化;1998年01期

7 覃育;;望遠鏡的目視系統[J];飛碟探索;2007年03期

8 金文馳;陳硯;;喀斯特里有天眼——阿雷西波望遠鏡[J];大自然;2011年02期

9 陳波,尼啟良,曹繼紅,鞏巖,曹健林;空間軟X射線/極紫外波段正入射望遠鏡研究[J];光學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10 張林波,任戈,陳洪斌;大口徑望遠鏡結構的有限元分析[J];光學技術;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紅娥;胡易;成正維;劉思敏;;體全息望遠鏡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楊飛;;溫度變化對1.23m望遠鏡光機系統的影響[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3 陳淵;;質子反沖閃爍望遠鏡系統的研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4 楊飛;;仰角變化對1.23m望遠鏡光機系統的影響[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5 王柱生;譚繼廉;肖國青;李占奎;高萍;張宏斌;鮑志勤;盧子偉;李龍才;張玲;徐樹威;郭應祥;謝元祥;;全耗盡Au-Si面壘型帶電粒子望遠鏡的研制[A];第十三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6 王金川;詹文龍;郭忠言;郗鴻飛;周建群;趙有雄;羅永鋒;雷懷宏;;寬量程重離子望遠鏡系統[A];第7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二)[C];1994年

7 吳小霞;;600mm薄鏡主動光學成像望遠鏡[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張永明;袁波;;RPC μ子望遠鏡的設計[A];第8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1996年

9 李松林;盧俊;徐瑚珊;諸永泰;;一個氣體電離室IC+PSSD望遠鏡系統[A];第8屆全國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1996年

10 盧俊;李松林;徐瑚珊;諸永泰;范恩杰;柳衛(wèi)平;白希祥;;一臺高分辨的ΔE—E望遠鏡系統[A];第九屆全國核物理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彼工;美國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盤支撐南極天體望遠鏡[N];中國建材報;2007年

2 記者 鄭楊;南極望遠鏡CSTAR成功觀測南極星空[N];經濟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永停;4m級望遠鏡主軸交流伺服控制系統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廖周;大口徑分塊望遠鏡主鏡的誤差分析與共相探測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張羽;傅里葉望遠鏡系統成像質量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5年

4 黃龍;大型望遠鏡指向精度及軸系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6年

5 蘇艷蕊;量子光通信望遠鏡跟蹤控制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6年

6 蔡華祥;望遠鏡中跟蹤架的擾動補償及精密控制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6年

7 周龍峰;大口徑反射式望遠鏡在線調整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6年

8 雷存棟;大口徑合成孔徑望遠鏡拼接誤差分析與控制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9 錢俊璋;大口徑望遠鏡伺服控制系統研究[D];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7年

10 周超;大口徑望遠鏡系統建模及仿真分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伊永;契倫科夫望遠鏡主鏡支撐結構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6年

2 曲云昭;望遠鏡轉臺伺服控制系統研究[D];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厲建峰;大型光電陣望遠鏡結構傳熱分析與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4 朱巧根;望遠鏡遠程控制和管理系統研究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5 李明璇;4m望遠鏡三鏡系統研究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李祝蓮;1.2m地平式望遠鏡跟蹤性能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7 范玉峰;地平式自動望遠鏡控制系統及光子計數型光度計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8 楊秀榮;卡塞格林激光發(fā)射望遠鏡支架的結構分析和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1年

9 王心怡;望遠鏡影像穩(wěn)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張雅靜;無線傳感網絡在光學綜合孔徑望遠鏡中的應用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485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5485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17f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