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VOF噴涂Co基合金涂層的制備及其高溫氧化和磨損行為研究
本文關鍵詞:HVOF噴涂Co基合金涂層的制備及其高溫氧化和磨損行為研究 出處:《鋼鐵研究總院》2017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Co基合金涂層 HVOF噴涂 靜態(tài)高溫氧化 涂層失效機制 高溫微動磨損
【摘要】:Co基合金涂層廣泛應用于航空發(fā)動機多個零部件表面的強化。隨著發(fā)動機工作效率的提高,渦輪進口溫度升高,工作壓力加大,涂層需要在更高溫度、更重載荷的環(huán)境下工作,其應用性能面臨嚴峻的考驗,在服役過程中存在著因使用溫度升高而引起的過早失效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飛行安全。因此開發(fā)新的涂層材料和先進的涂層制備技術以提高涂層在高溫下的使用壽命對現(xiàn)代航空發(fā)動機整體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提高現(xiàn)有Co基涂層中的Cr含量和添加活性元素Y,設計制備了兩種新型Co基合金涂層材料,采用正交試驗法獲得了優(yōu)化的HVOF噴涂工藝,系統(tǒng)研究了 Co基合金涂層的抗高溫氧化和高溫微動磨損行為。建立了在800~1000℃、300小時范圍內涂層氧化的動力學模型,闡明了 Cr和Y對涂層抗高溫氧化行為的影響機制,揭示了涂層靜態(tài)高溫氧化動力學規(guī)律和氧化失效機制。具體的研究結論如下:采用優(yōu)化的HVOF工藝制備的涂層顯微結構致密均勻,孔隙率1%,不存在大孔徑孔隙、垂直裂紋和平行裂紋,氧化物夾雜含量1%。Cr含量的提高或活性元素Y的添加未對涂層的顯微硬度和結合強度產生不利影響,涂層的顯微硬度(HV200)≥700,結合強度≥70MPa;涂層孔隙率對硬度和結合強度有明顯影響,當孔隙率由8%降低至0.5%時,涂層的顯微硬度由507升高至705,結合強度由51.5MPa 升高至 71.9MPa。Co-XY-1 和 Co-XY-3 涂層在 800-900℃ 以及 Co-XY-2 涂層在 800-1000℃ 的氧化動力學曲線指數(shù)因子n≥2,氧化速率隨時間的延長而明顯降低,涂層具有優(yōu)異的抗高溫氧化性能;在950℃和1000℃,Co-XY-1和Co-XY-3涂層氧化過程中氧化膜剝落嚴重,氧化動力學曲線介于直線和平方拋物線規(guī)律之間。Cr含量的增加可縮短初始氧化和穩(wěn)定氧化之間的時間間隔,降低涂層的氧化速率,提高氧化膜中Cr203的純度;Y的加入改變了 Cr203膜的生長機制,降低了形成完整Cr203膜的臨界鉻含量,提高了氧化膜的粘附性能,兩者均有利于改善涂層的抗高溫氧化性能。元素Y的添加不僅降低了涂層的氧化速率,而且增強了氧化膜的抗剝落性能,對抗高溫氧化性能的改善作用優(yōu)于Cr含量的提高。氧化過程中涂層外側存在不同程度的Cr元素貧化現(xiàn)象,其中以Co-XY-3涂層最重,Co-XY-2涂層最輕。隨著氧化時間延長和溫度升高,貧化程度增加;氧化膜破損后,涂層表面Cr的貧化程度均明顯增強。涂層表面的氧化和Cr的貧化是涂層退化并最終失效的主要原因。涂層失效的突破口在于初生氧化膜的局部破損,外表面由于Cr的貧化而無法阻礙Co元素的快速氧化,涂層向基體材料方向迅速退化,直至涂層失效。涂層對基體材料的耐高溫微動磨損性能均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在600℃和800℃微動磨損條件下,Co-XY-2涂層表面的磨損量最小,Co-XY-1和Co-XY-3表面的磨損量基本相當;钚栽豗的加入提高了表面氧化膜與涂層的黏附性,從而提高了涂層的抗高溫微動性能,Cr含量增加對涂層抗高溫微動磨損性能無明顯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鋼鐵研究總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V26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光鴻;鋁合金涂層新產品[J];建材工業(yè)信息;2002年09期
2 梁芳慧;鈦及其合金涂層的生物仿生方法[J];鈦工業(yè)進展;2000年05期
3 張雪輝;林晨光;崔舜;李增德;胡曉康;;鎢及其合金涂層的研究現(xiàn)狀[J];兵工學報;2013年03期
4 黃華j,蒙必勝;鋼齒輪表面合金涂層的顯微結構和接觸疲勞強度研究[J];機械傳動;2000年04期
5 林翠,杜楠,趙晴,尹茂生,張瑞之;電子束蒸發(fā)鍍鋁鉻合金涂層研究[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6 牛雪蓮;王立久;孫丹;董晶亮;李長明;;電子束蒸發(fā)沉積Al-Fe-Co-Cr-Ni-Cu高熵合金涂層耐蝕性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7 陳歲元;劉大亮;劉常升;劉芳;;銅合金表面激光誘導原位反應制備Ni基合金涂層[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8期
8 于慧娟;延長零件壽命的非晶鐵合金涂層[J];鐵道機車車輛工人;1995年08期
9 李小周,黃華梁;表面合金涂層提高鑄鐵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研究[J];機械傳動;2002年02期
10 張鈞,田紅花,戚羽,楊濤;多弧離子鍍合金涂層表面顆粒的研究[J];真空;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饒群力;王浩偉;王鵬;周堯和;;高硬度鎳鉬硼合金涂層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0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李小周;黃華梁;;表面合金涂層提高鑄鐵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研究[A];面向制造業(yè)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創(chuàng)新設計的基礎技術——200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3 趙程;田豐;彭紅瑞;;等離于弧熔覆鎳基合金涂層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1年
4 董祥林;;感應熔結合金涂層的結構及其耐磨性[A];第六屆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5 吳萍;;均勻液滴噴射技術在合金涂層中的應用[A];TFC'07全國薄膜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張海軍;熊河根;;真空電弧離子鍍沉積Ni基合金涂層的研究[A];中國真空學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7 劉存;趙衛(wèi)民;王勇;艾華;信若飛;;電弧噴涂鋅鋁偽合金涂層腐蝕電化學行為研究[A];第八屆全國表面工程學術會議暨第三屆青年表面工程學術論壇論文集(六)[C];2010年
8 張增志;韓桂泉;付躍文;程國清;;感應熔涂NiCrBSi合金涂層抗腐蝕及磨損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學與工程新進展(上)——2002年中國材料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魏敏;周新遠;宋占永;趙可可;汪勇;于鶴龍;;高熵合金涂層激光熔覆成形機理研究初探[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于華;張柯柯;石紅信;王要利;邱然峰;;電火花沉積CoCr、WC合金涂層的界面行為研究[A];第十五次全國焊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徐鵬;激光熔覆Fe17Mn5Si10Cr5Ni記憶合金涂層及其組織與性能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年
2 蔣穹;基于達克羅技術的Zn-Al基合金涂層的制備及耐蝕機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4年
3 劉敬;激光熔覆γ-Ni/Mo_2Ni_3Si合金涂層的制備工藝與性能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4 呂艷紅;HVOF噴涂Co基合金涂層的制備及其高溫氧化和磨損行為研究[D];鋼鐵研究總院;2017年
5 王傳琦;機械振動作用下激光熔覆鎳基合金涂層凝固組織及應力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6 黃燦;鈦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CrAlSi系多主元合金涂層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2年
7 張敏;α-Al_2O_3/Al-Cr合金涂層的低溫制備及相關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瑤;熔鹽電脫氧法制備合金涂層的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張良;Fe-Cr-Si系合金涂層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3 姬紅;高頻感應熔覆鐵基合金涂層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曠云峰;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FeMnSi系多主元合金涂層的組織與性能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5年
5 王龍;高熵合金涂層的微結構與耐腐蝕性能研究[D];四川理工學院;2015年
6 周亞茹;電沉積Ni金屬涂層和Ni-P合金涂層失效過程的宏觀—微區(qū)電化學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7 李智龍;純銅表面原位制備高熵合金涂層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8 陳國進;激光熔覆FeCoCrNiB_x高熵合金涂層組織與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學;2014年
9 黃祖鳳;激光熔覆高熵合金涂層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福州大學;2013年
10 王珂;電弧噴涂Al-Zn-Si合金涂層的制備及耐海洋腐蝕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2897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gckjbs/1328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