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特征及地學旅游對策
發(fā)布時間:2021-02-24 00:27
張掖地質公園的建立以保護地質遺跡和向公眾傳播地學科普知識為目的。地質遺跡不僅是向公眾傳輸科普知識的重要基石,同時,對研究地質歷史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目前關于地質公園內重要地質遺跡的分類、描述、評價等研究工作還有所欠缺。因此對地質遺跡的進一步研究有助于提升公眾對地學科普知識的認知,也可對地質公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貢獻。張掖地質公園自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以來,大力發(fā)展地學旅游,積極落實地學旅游基礎建設。筆者從游客感知角度出發(fā),不僅對地質公園的整體形象進行研究,還調查了地學旅游重點設施方面的滿意度。這將對張掖地質公園形象的維護、宣傳、地學旅游的發(fā)展起指導作用。本文主要采取實地調查與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內容主要為研究區(qū)內的地質遺跡資源以及地質公園的旅游設施建設現(xiàn)狀。張掖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遺跡資源主要劃分為7大類,16類,擁有世界級的地質遺跡,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美學、科普價值。地質公園內旅游設施建設較為完善,但仍處于發(fā)展階段。針對張掖地質公園整體形象的感知,本文采用線上問卷調查的方法,運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單因子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出游客對地質公園形象的總體感知以及對地學科普滿意度。...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9第2章張掖地質公園概況2.1自然地理2.1.1交通位置張掖地質公園的地理坐標為東經99°16′12″-100°07′37″,北緯38°40′52″-39°03′36″,占地面積1289.71平方公里。張掖地質公園所屬的甘肅省張掖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扼守著西北交通,因此,張掖地質公園與周邊城市的交通均十分方便。張掖甘州機場距公園六十余公里;蘭新鐵路、312國道自公園外圍東側貫通;213省道貫穿地質公園;通往地質公園的道路,以省道213公路為骨架,以縣道209主脈,加之公園內部景點之間的觀光道路,構成了暢通無阻的交通體系。圖2-1張掖公園位置及交通網絡示意圖(據張掖地質公園申請書修改,2018)
第2章張掖地質公園概況122.2.2構造地質公園大地構造區(qū)劃屬祁連山造山帶,柴達木-祁連板塊,北祁連早古生代褶皺帶,跨玉門-酒泉地體和走廊南山地體兩個三級構造單元。圖2-2張掖地質公園區(qū)域構造位置圖(據周振環(huán)等修改,1994)Ⅰ4-一級構造單元代號;Ⅱ7-二級構造單元代號;Ⅲ15-三級構造單元代號北祁連造山帶為中祁連地塊與華北板塊南西緣的分界線,其向南延伸至中祁連地塊北緣,而北部被龍首山斷裂所截斷,而在東西向上,又分別被同心-固原斷裂與阿爾金斷裂所限制。自北向南,北祁連造山帶可以劃分為河西走廊弧后盆地、北祁連島虎海溝俯沖雜巖3個不同的構造分區(qū)(李猛,王超等,2015)。張掖地質公園位于北祁連造山帶中段偏西部位,南方為中祁連地塊,北方為阿拉善地塊,屬兩個構造單元的過渡帶。根據前人的研究,張掖地質公園的構造層次可劃分為中深構造層次、淺構造層次和表構造層次(徐亞軍,杜遠生等,2011)。中深構造層次由古生代地層組成,其構造變形特點以高溫高壓背景下的深熔作用和塑性流動變形為主。淺構造層次主要受到順層擠壓形成縱彎褶皺,并伴以脆性斷裂為主要特征,由古生代—新生代地層構成。表構造層次由第四紀陸相松散沉積物組成,由于受到地殼差異性升降的影響,其變形表現(xiàn)為垂向上
本文編號:3048481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碩士學位論文9第2章張掖地質公園概況2.1自然地理2.1.1交通位置張掖地質公園的地理坐標為東經99°16′12″-100°07′37″,北緯38°40′52″-39°03′36″,占地面積1289.71平方公里。張掖地質公園所屬的甘肅省張掖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扼守著西北交通,因此,張掖地質公園與周邊城市的交通均十分方便。張掖甘州機場距公園六十余公里;蘭新鐵路、312國道自公園外圍東側貫通;213省道貫穿地質公園;通往地質公園的道路,以省道213公路為骨架,以縣道209主脈,加之公園內部景點之間的觀光道路,構成了暢通無阻的交通體系。圖2-1張掖公園位置及交通網絡示意圖(據張掖地質公園申請書修改,2018)
第2章張掖地質公園概況122.2.2構造地質公園大地構造區(qū)劃屬祁連山造山帶,柴達木-祁連板塊,北祁連早古生代褶皺帶,跨玉門-酒泉地體和走廊南山地體兩個三級構造單元。圖2-2張掖地質公園區(qū)域構造位置圖(據周振環(huán)等修改,1994)Ⅰ4-一級構造單元代號;Ⅱ7-二級構造單元代號;Ⅲ15-三級構造單元代號北祁連造山帶為中祁連地塊與華北板塊南西緣的分界線,其向南延伸至中祁連地塊北緣,而北部被龍首山斷裂所截斷,而在東西向上,又分別被同心-固原斷裂與阿爾金斷裂所限制。自北向南,北祁連造山帶可以劃分為河西走廊弧后盆地、北祁連島虎海溝俯沖雜巖3個不同的構造分區(qū)(李猛,王超等,2015)。張掖地質公園位于北祁連造山帶中段偏西部位,南方為中祁連地塊,北方為阿拉善地塊,屬兩個構造單元的過渡帶。根據前人的研究,張掖地質公園的構造層次可劃分為中深構造層次、淺構造層次和表構造層次(徐亞軍,杜遠生等,2011)。中深構造層次由古生代地層組成,其構造變形特點以高溫高壓背景下的深熔作用和塑性流動變形為主。淺構造層次主要受到順層擠壓形成縱彎褶皺,并伴以脆性斷裂為主要特征,由古生代—新生代地層構成。表構造層次由第四紀陸相松散沉積物組成,由于受到地殼差異性升降的影響,其變形表現(xiàn)為垂向上
本文編號:30484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304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