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高砷土壤與沉積物中砷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7 16:13
【摘要】:目前,砷污染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我國二十余個省超過一千萬人口受到砷污染的影響。研究表明,砷污染的形成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然因素導致地表砷釋放到周圍水土資源中;另一個則是人為造成的砷污染。本課題選取江漢平原和湖南石門兩個采樣點,分別代表典型自然形成的高砷污染區(qū)和人為造成的砷污染區(qū)域,采集了6個土壤與沉積物樣品,研究其中的微生物的砷代謝過程及機制。一方面從群落層面,研究樣品中不同營養(yǎng)類型的微生物的砷氧化功能;另一方面通過分離高效的砷氧化微生物,研究其砷氧化的分子機制;并從中挑取典型的高效砷氧化菌株AOA-1,克隆其砷氧化酶基因簇,探究影響其砷氧化能力的環(huán)境因素。根據(jù)不同條件下的富集實驗結果,兩個采樣點的樣品中均分布有砷氧化微生物,它們能將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外源砷完全氧化。湖南石門土壤樣品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氧化完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濃度高達5mM的外源As(Ⅲ);江漢平原的樣品中的微生物能夠在數(shù)天內氧化完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濃度為1mM的As(Ⅲ)。這說明不論是人工造成的高砷污染區(qū)域(湖南石門的雄黃礦廠周圍)還是自然形成的高砷地下水環(huán)境(江漢平原)中都分布有大量的耐砷微生物,其中相當一部分菌株具有砷氧化功能,并且營養(yǎng)類型各異。本研究還從中生根瘤菌屬Mesorhizobium)、根瘤菌屬(Rhizobium)、假黃單胞菌屬(Pseudoxanthomonas)、無色菌屬(Achromobacter)、中華根瘤菌屬(Ensifer)、鞘氨醇核菌屬(Sphingopyxis)、黃桿菌屬(Flavobacterium)、極小單胞菌屬(Pusillimonas)、申氏菌屬(Shinella)、節(jié)細菌屬(Arthrobacter)、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和氨基桿菌屬(Aminobacter)等13個屬中分離出19株砷氧化微生物,其中15株能在2-5天內完全氧化1mM-5mM的As(Ⅲ)。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獲得其中8個菌株的氧化酶大亞基(AioA)基因序列,分析其砷氧化功能的分子基礎。此外,本課題選取一株代表性高效砷氧化菌株Mesorhizobium sp. AOA-1,克隆了該菌株的氧化酶基因簇。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菌株Mesorhizobium sp. AOA-1的氧化酶基因簇結構為aioB-aioA-cycC-moeA。這四個基因和目前已知砷氧化菌株的對應基因的最高相似性分別為95%、79%、66%和75%。根據(jù)砷濃度梯度氧化實驗,發(fā)現(xiàn)As(Ⅲ)對微生物的砷氧化能力有促進作用,并且在菌株耐受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作用越明顯。這可能是由于微生物的砷氧化酶基因表達受到As(Ⅲ)的誘導,高濃度的As(Ⅲ)誘導菌株表達更高量的砷氧化酶,從而使菌株更高效率地氧化砷。不同環(huán)境因子對菌株AOA-1生長及砷氧化功能也有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三價鐵、硝酸根和硫酸根對菌株的砷氧化能力有較弱的抑制作用;錳離子明顯抑制了菌株AOA-1的砷氧化過程;而磷酸根對AOA-1的砷氧化能力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本課題系統(tǒng)地研究了不同高砷污染區(qū)域中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分離出一批高效砷氧化微生物,并研究了它們的砷氧化能力及其分子基礎。挑選典型的高效砷氧化菌,克隆其砷氧化酶基因簇,探究其砷氧化酶活性的調控因素,為高砷污染區(qū)微生物參與的砷循環(huán)的生物學機制提供理論基礎,也為高效環(huán)保地處理含砷廢水提供了潛在生物材料。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Q9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宏;聶愛國;;黔西南高砷煤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J];貴州地質;2006年02期

2 韓子夜;蔡五田;張福存;;國外高砷地下水研究現(xiàn)狀及對我國高砷地下水調查工作的建議[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7年03期

3 姜月華;李云;周迅;賈軍元;周權平;李云峰;;浙江北部地區(qū)地下水高氟和高砷分布特點和建議[J];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2010年02期

4 賈永鋒;郭華明;;高砷地下水研究的熱點及發(fā)展趨勢[J];地球科學進展;2013年01期

5 丁振華,鄭寶山,Finkelmam RB,胡天斗,周運書;典型高砷煤樣品的連續(xù)浸取實驗研究——兼論黔西南高砷煤中砷的賦存狀態(tài)[J];地球科學;2003年02期

6 李燕;王強;蔣成興;李麗輝;李慶生;;云南耿馬孟定盆地高砷水成因及其危害[J];云南地質;2009年04期

7 李俊海;張雙菊;聶愛國;;黔西南高砷煤形成特殊性研究[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8 李浩;梁秀芬;宋原;王剛;王永強;武玉根;;呼和浩特地區(qū)高砷地區(qū)地下水調查[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9年02期

9 龍江平;鄭寶山;張忠;周代興;劉定南;;黔西南與金礦化有關的高砷煤的地質地球化學研究[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1993年03期

10 趙峰華,任德貽,鄭寶山,胡天斗,劉濤;高砷煤中砷賦存狀態(tài)的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研究[J];科學通報;1998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軍營;趙永椿;李海龍;鄭楚光;;貴州高砷煤燃燒砷的排放與控制的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秀紅;邊建朝;相有章;管淑芬;王林;宋術亮;屈福榮;;魯西南地區(qū)高砷水源篩查結果分析[A];首屆泰山微量元素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3 羅婷;景傳勇;;冶煉廠高砷污水中砷的去除及回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劉曉莉;白廣祿;范中學;李曉茜;李平安;朱參勝;;陜西省商洛市高砷飲水區(qū)地砷病病情調查[A];2008陜西省環(huán)境與健康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虞江萍;;高砷煤燃燒砷在室內外空氣中的含量及分布特征[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景傳勇;崔金立;;典型高砷地下水地區(qū)人體生物樣品中砷的形態(tài)分析[A];第七次全國分析毒理學大會暨第四屆分析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郭華明;張揚;賈永鋒;;干旱內陸盆地高砷地下水生物地球化學特征——以內蒙古河套盆地為例[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8 謝宏;聶愛國;;貴州西部地區(qū)煤中砷的賦存狀態(tài)與其洗選特性[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子夜 蔡五田 張福存;高砷地區(qū):如何找到好的地下水[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7年

2 劉炳軍 匡勇 周忠信;堅決堵住強毒高砷的“來路”[N];青島日報;2006年

3 韓子夜 蔡五田 張福存;高砷地區(qū):如何找到質量好的地下水[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4 記者吳坤勝;內蒙古可望告別高砷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5 記者 田雪蓮 陳蓉 特約記者 夏鵬;吉林通榆五村屯告別高氟高砷水[N];地質勘查導報;2006年

6 記者 張?zhí)K民;專家:高氟高砷會引起中毒[N];海南日報;2006年

7 記者 馮建長;高砷難選礦又添新克星[N];中國黃金報;2002年

8 那里;千方百計讓百姓喝上好水[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9 任佑;從高砷鉛陽極泥提取金銀及有價金屬的方法[N];中國有色金屬報;2002年

10 劉炳軍  岳春雷  匡 勇;打響“突破黃島”第一槍[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艷紅;河套平原強還原高砷地下水系統(tǒng)微生物分子生態(tài)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2 鄧婭敏;河套盆地西部高砷地下水系統(tǒng)中的地球化學過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逸宸;高砷土壤與沉積物中砷氧化微生物的活性及其相關基因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5年

2 吳春香;高氟高砷對大鼠大腦發(fā)育及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D];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3 佟俊婷;內蒙古河套平原高砷水灌溉對土壤—作物系統(tǒng)中砷分布的影響及健康效應[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4 李俊海;黔西南高砷煤形成特殊性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5 蔣定坤;從高砷銻渣中脫砷煉銻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6 龔本根;高砷煤砷釋放特性及礦物轉化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涂博;高砷高硫難處理金礦提金新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8 田原;高砷鐵渣酸浸—生物脫砷組合工藝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9 連進京;中國典型高砷、汞煤淋濾特性研究[D];煤炭科學研究總院;2007年

10 張旭;高砷銻煙塵中砷銻分離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596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7596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c13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