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本源: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
本文關鍵詞:科學技術本源: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蘭州大學》 2015年
科學技術本源: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
姚鵬
【摘要】:本論文含兩個焦點:其一,據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超越性來具體地研究科學技術的本源;其二,基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科學技術運作生發(fā)機制?茖W技術活動是一般主體“綜合-分析性”整體活動,具有復雜的集成性。出入海德格爾科學技術思想,對于面向科學技術本源、科學技術統一運作機制和遭遇科學技術本來現象至關重要?茖W技術蔚然成勢是近現代的事情,是西方文化歷史性積累整合的結果。科學技術演進深化與人成為名副其實的一般主體之消隱化并行;與事物成為所謂對象性表象之虛空化偕行;與西方文化多樣性活動變得單一化俱行;這種單一化整體性歷史運作必然導致全球化、均質化和虛無化。有限性主體之所以能夠成為一般主體在于自身的運作設施;事物之所以成為對象性表象也在于有限性主體的運作設施;有限性主體之所以具備相應運作設施在于其依賴存在而存在;主體性自我與其自身的活動設施是交互的統一體;主體性自我的運作設施分別是語言、數學和因果性關系,三者各司其職構成統一性科學技術運作機制。由于“此在”依賴存在而存在,科學技術的運作機制就必然是存在的一種應允?傊,科學技術本源:存在、存在者和此在的超越性-有限性。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N0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孫冠臣;;從表象主義到現象主義——認知語境中的“存在問題”[J];天津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2 龍明慧;;翻譯的形而上——論“忠實”之于翻譯的本體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李孟國;;海德格爾的“倫理”論題與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王穎斌;;海德格爾的“無”所隱含的多重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徐朝友;;斯坦納譯學的海德格爾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陳海燕;;謝林與海德格爾藝術觀念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曾云;;源初境域和意義顯示——海德格爾早期對“世界”的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8 徐振軒,徐葉;海德格爾視野里的現代技術與人類命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9 徐振軒;簡論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牛文君;葉美芳;;走向存在之家——海德格爾與道家語言觀比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孫經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學[D];吉林大學;2011年
6 馬新宇;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虛無主義的超越[D];吉林大學;2011年
7 馮旭洋;論教育“主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何江新;海德格爾對傳統形而上學的解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周寬;后形而上學與美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師震;論自我意識自覺的機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程曉;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詮釋學[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內涵及關系[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何長江;中國當代室內設計中對傳統空間倫理的繼承[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4 周潔;主體間性視角下翻譯本體論之重構[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5 王煒;海德格爾的技術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郭忠利;海德格爾藝術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又芳;從光的理想國到光因特網[D];河南大學;2011年
8 郭春明;孤獨意識的時代凸顯與現實關切[D];吉林大學;2011年
9 岳光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周文莉;時間,,作為存在的境遇[D];西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穎斌;毛建儒;;“有”拒斥“無”和“有”生于“無”——海德格爾論科學中“有”和“無”的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02期
2 張汝倫;海德格爾對科學本質的反思[J];求是學刊;1994年01期
3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王靈倫;林昕;;試論人的有限性及其現實意義[A];新中國人學理路——第十一屆全國人學研討會文集[C];2009年
2 楊洲;;見山是山?見水是水?[A];中國建筑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李銀笙;;天理何在:空間視角的反思[A];2013年第七屆法律文化全國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3年
4 王金林;;現成性與歷史性——海德格爾與馬克思會通之一[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三輯)[C];2002年
5 師庭雄;;思索的重負——關于時間與存在的思考[A];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陜西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 康中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王珍;[N];中國民族報;2013年
3 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 張立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哲學所 謝地坤;[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5 呂嘉(作者單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N];中國教育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蔣紅雨;對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觀念的生存透視[D];吉林大學;2003年
2 張麗芬;藝術生成于存在[D];武漢大學;2005年
3 陳治國;形而上學的遠與近[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鵬;科學技術本源: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2 任敬;藝術之思在存在之思中綻出[D];蘭州大學;2015年
3 王穎斌;去蔽之真[D];山西大學;2004年
4 劉晟光;實踐的價值理解與價值的實踐理解[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潔;死亡的三個向度[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剛;前科學、科學及數學因素[D];山東大學;2007年
7 師庭雄;存在的事情[D];蘭州大學;2005年
8 趙錄旺;歷史性命運與人的詩意性存在[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翁洪營;從上手狀態(tài)向現成狀態(tài)的轉換[D];山東大學;2011年
10 顧泉;追索真理[D];貴州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科學技術本源:海德格爾“此在”有限性—超越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004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0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