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鹽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菌群變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含鹽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菌群變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含鹽廢水 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 馴化 優(yōu)勢菌種 MNPs DNA
【摘要】: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含鹽廢水排放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日漸凸顯,其中工業(yè)含鹽有機廢水由于既有鹽類物質又有難降解有機物,因此對環(huán)境的危害極大。國內外研究學者仍然認為生物方法是處理含鹽廢水的主要方法,但微生物的生物活性會受到廢水中的高濃度鹽分的抑制,而不能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本論文采用生物法處理含鹽結晶紫染料模擬廢水,通過逐步提高系統的鹽度馴化活性污泥,研究其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菌群的變化,篩選出能有效處理含鹽廢水的功能微生物,為生物法處理含鹽廢水奠定基礎。主要研究內容及實驗結果如下:(1)耐鹽馴化階段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變化及降解活性的研究。系統鹽度逐漸升高,優(yōu)勢菌種為革蘭氏陽性菌、真菌和放線菌;耐鹽馴化階段,活性污泥對廢水中有機物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呈先下降后逐漸恢復的趨勢,馴化成熟,對COD去除率維持在80%,NH3-N去除率維持在75%。(2)為了更好的標記與分離耐鹽微生物,本研究制備了磁納米粒子(MNPs)。采用共沉淀法制備磁性四氧化三鐵粒子,按Fe2+:Fe3+:NH3·H2O=1:1:10的比例加入反應物,鐵鹽濃度(Fe2+與Fe3+的溶液濃度相同)為0.5mol/L,沉淀劑氨水的濃度為0.25mol/L,溫度控制在25℃左右,攪拌速度為1000r/min時,制備的MNPs的粒徑為20nm左右,此實驗條件為最佳反應條件。(3)對比分析不同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菌群結構及功能微生物的確定。提取活性污泥樣品DNA并進行16S rDNA測序、鑒定分析,表明隨著鹽度的增加微生物的多樣性逐漸減少;MNPs篩選出酸胞菌屬(Acidocella)、麗水菌屬(Winogradskyella)、產黃桿菌屬(Rhodanobacter)為耐鹽降解結晶紫染料廢水的功能微生物,但降低了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的種類和多樣性。
【關鍵詞】:含鹽廢水 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 馴化 優(yōu)勢菌種 MNPs DNA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X703
【目錄】: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緒論9-27
- 1.1 引言9
- 1.2 含鹽廢水的來源與危害9-10
- 1.2.1 含鹽廢水的來源9-10
- 1.2.2 含鹽廢水的危害10
- 1.3 含鹽廢水的處理方法10-19
- 1.3.1 物化法處理含鹽廢水11-12
- 1.3.2 生物法處理含鹽廢水12-18
- 1.3.3 物化—生化組合法處理含鹽廢水18-19
- 1.4 染料廢水19-26
- 1.4.1 染料的分類19-20
- 1.4.2 染料廢水的處理方法20-26
- 1.5 研究目的意義和內容26-27
- 1.5.1 研究目的和意義26
- 1.5.2 研究內容26-27
- 第二章 活性污泥耐鹽菌的馴化及其脂肪酸鑒定27-39
- 2.1 引言27
- 2.2 實驗部分27-30
- 2.2.1 主要試劑和儀器27-29
- 2.2.2 耐鹽菌的馴化29
- 2.2.3 活性污泥降解COD、NH3-N的測定29
- 2.2.4 活性污泥SVI值的測定29-30
- 2.2.5 活性污泥中細菌脂肪酸的提取30
- 2.3 結果與討論30-37
- 2.3.1 活性污泥馴化過程中降解情況分析30-32
- 2.3.2 活性污泥馴化過程SVI值分析32-33
- 2.3.3 各鹽度下提取污泥脂肪酸分析33-37
- 2.4 小結37-39
- 第三章 納米磁性四氧化三鐵(MNPs)的制備及表征39-51
- 3.1 引言39
- 3.2 實驗部分39-42
- 3.2.1 實驗試劑和設備39-40
- 3.2.2 實驗原理40-41
- 3.2.3 納米磁性四氧化三鐵的制備及表征41-42
- 3.2.3.1 納米磁性四氧化三鐵的制備41-42
- 3.2.3.2 納米磁性四氧化三鐵的表征42
- 3.3 結果與討論42-48
- 3.3.1 不同因素對產物的性能影響42-45
- 3.3.2 納米磁性四氧化三鐵的表征45-48
- 3.4 小結48-51
- 第四章 功能微生物的篩選及DNA提取51-65
- 4.1 引言51
- 4.2 實驗部分51-55
- 4.2.1 主要試劑和儀器51-53
- 4.2.2 活性污泥與MNPs混合最佳比例的確定53
- 4.2.3 MNPs標記活性污泥53-54
- 4.2.4 馴化結晶紫降解菌及結晶紫染料廢水隨時間降解趨勢54
- 4.2.5 功能微生物的篩選54
- 4.2.6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DNA的提取及 16Sr DNA測序54-55
- 4.3 結果與討論55-63
- 4.3.1 活性污泥與MNPs混合最佳比例的確定55
- 4.3.2 MNPs標記活性污泥55-56
- 4.3.3 模擬染料廢水降解趨勢56-58
- 4.3.4 16S rDNA測序分析結果58-63
- 4.4 小結63-65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65-67
- 5.1 結論65
- 5.2 展望與建議65-67
- 參考文獻67-75
- 附錄75-83
- 致謝83-8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85-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方靜,曾抗美;含鹽廢水處理研究動態(tài)[J];工業(yè)水處理;2005年02期
2 鄒士洋;張建平;伍俊榮;丁冰泉;黃富民;;生物技術處理高含鹽廢水的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08年11期
3 郭春梅;陳進富;;分步沉淀法處理高含鹽廢水的實驗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08年03期
4 魯風芹;隋冰冰;;加載絮凝沉降技術處理煉油含鹽廢水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0年08期
5 王穎;;淺談含鹽廢水處理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08期
6 郭森;童莉;周學雙;劉愛萍;;煤化工行業(yè)高含鹽廢水處理探討[J];煤化工;2011年01期
7 王先華;;冶金高含鹽廢水處理工藝實踐應用[J];北方環(huán)境;2011年05期
8 張紹坤;;三效蒸發(fā)器在高含鹽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中國環(huán)保產業(yè);2011年11期
9 栗麗平;;淺談含鹽廢水的綜合利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5期
10 劉啟明;田清華;馬建華;姚雅嫻;林建清;張亞平;巫晶晶;;含鹽廢水電滲析膜分離處理工藝研究[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劉正;;高含鹽廢水生物處理技術探討[A];第六屆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展覽暨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李增樸;;首秦高含鹽廢水用于高爐沖渣水技術研究[A];2014年十一省(市)金屬(冶金)學會冶金安全環(huán)保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趙希錦;常明慶;王敏;;四川泡菜行業(yè)高濃含鹽廢水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4 梁啟民;張維森;祁倩;;離子交換膜處理含鹽廢水(處理陽離子交換柱的再生液)[A];表面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5 陶磊;趙文喜;;光催化技術降解MDI高含鹽廢水中氯苯的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孟凡旭;高鹽環(huán)境微生物的分離、鑒定及其在含鹽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2 梁林;處理高濃度含鹽廢水的機械蒸汽再壓縮系統設計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榮昌;MVR技術在安乃近生產工藝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孫若晨;組合式生物陰極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含鹽廢水的工藝性能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李文倩;含鹽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菌群變化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6年
4 高書寶;高含鹽廢水綜合利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5 佟林;石墨換熱器處理含鹽廢水的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6 毛彥霞;機械蒸汽再壓縮技術處理含鹽廢水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7 王絢;電吸附法處理含鹽廢水應用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3年
8 郭靜斐;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高含鹽廢水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9 門立娜;膜分離技術在工業(yè)含鹽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隋冰冰;絮凝—磁分離技術深度處理煉油含鹽廢水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045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60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