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改性淀粉混凝劑對地表水處理的應用及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17 21:36
混凝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顆粒和部分溶解性物質(zhì),降低水體濁度,具有高效、低成本且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炷に嚨淖罱K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使用的混凝劑。常用的混凝劑主要包括無機混凝劑和有機絮凝劑兩大類。這些混凝劑具有性能好、性價比高等優(yōu)勢而被廣泛使用。然而這些常用的混凝劑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如殘留在水中的金屬離子、有機合成絮凝劑的單體,會帶來一定的健康安全隱患。天然高分子混凝劑具有綠色高效等優(yōu)點,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研發(fā)以天然高分子為基材的綠色混凝劑具有重要意義。材料的分子結(jié)構決定其實際應用性能。然而基于混凝劑分子結(jié)構特征與性能之間構效關系的研究還很不足,大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對于結(jié)構層次更為復雜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其研究就更為有限。合理建立混凝劑分子結(jié)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對于揭示混凝劑處理不同水體的凈化特性和機理,以及進一步指導新型高效混凝劑的研發(fā)均具有重要意義。本論文以一種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性能優(yōu)良的天然高分子淀粉為主要基材,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制備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電荷密度、接枝鏈長度的改性淀粉混凝劑(淀粉接枝共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
【文章頁數(shù)】:14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我國地表水現(xiàn)狀
1.1.1 近年我國地表水污染狀況
1.1.2 地表水中天然有機物的污染危害
1.1.3 低濁度微污染原水
第二節(jié) 飲用水處理技術
1.2.1 飲用水的常規(guī)處理技術
1.2.2 飲用水的預處理技術
1.2.3 飲用水的深度處理技術
第三節(jié) 混凝/絮凝及其機理
1.3.1 混凝工藝
1.3.2 混凝機理
1.3.3 混凝/絮凝過程中的物質(zhì)變化表征
1.3.4 混凝劑
第四節(jié) 研究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第二章 St-G的結(jié)構與性能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2.2.1 主要試劑
2.2.2 主要實驗儀器
2.2.3 St-G的制備
2.2.4 St-G的表征
2.2.5 混凝實驗
2.2.6 絮體二維分形維數(shù)測量
第三節(jié) St-G的表征
2.3.1 St-G的接枝鏈數(shù)量、長度和電荷密度
2.3.2 FTIR表征
2.3.3 1H NMR表征
第四節(jié) St-G結(jié)構與性能的關系
2.4.1 投加量對混凝的影響
2.4.2 電荷密度和接枝鏈長度對混凝的影響
第五節(jié) St-G結(jié)構與混凝性能之間的半定量分析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St-G與PACI的協(xié)同強化混凝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3.2.1 主要試劑
3.2.2 主要實驗儀器
3.2.3 強化混凝實驗
3.2.4 水中顆粒粒徑分布測量
3.2.5 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
第三節(jié) 不同混凝劑投加組合的混凝性能
3.3.1 九鄉(xiāng)河水的混凝
3.3.2 高嶺土懸濁液的混凝
第四節(jié) 顆粒的粒徑分布分析
3.4.1 九鄉(xiāng)河水的顆粒粒徑分布變化分析
3.4.2 高嶺土懸濁液的顆粒粒徑分布變化分析
第五節(jié) 不同混凝劑組合的混凝機制分析
第六節(jié) 強化混凝的優(yōu)化
3.6.1 組合優(yōu)化及評價
3.6.2 各因素的響應曲面分析
第七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St-G/PACl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聯(lián)合處理低濁度微污染原水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4.2.1 主要試劑
4.2.2 主要實驗儀器
4.2.3 強化混凝、磁性樹脂吸附實驗
4.2.4 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
4.2.5 大型蚤急性毒性試驗
第三節(jié) 羊山湖水的強化混凝
4.3.1 濁度
4.3.2 UV254
4.3.3 三維熒光
第四節(jié) 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組合工藝
4.4.1 濁度
4.4.2 UV254
4.4.3 三維熒光
第五節(jié) 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組合工藝的優(yōu)化
4.5.1 組合優(yōu)化及評價
4.5.2 各因素的響應曲面分析
4.5.3 大型蚤急性毒性測試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主要科研成果
已發(fā)表與待發(fā)表論文
參加會議
榮譽獎勵
致謝
本文編號:3744624
【文章頁數(shù)】:14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我國地表水現(xiàn)狀
1.1.1 近年我國地表水污染狀況
1.1.2 地表水中天然有機物的污染危害
1.1.3 低濁度微污染原水
第二節(jié) 飲用水處理技術
1.2.1 飲用水的常規(guī)處理技術
1.2.2 飲用水的預處理技術
1.2.3 飲用水的深度處理技術
第三節(jié) 混凝/絮凝及其機理
1.3.1 混凝工藝
1.3.2 混凝機理
1.3.3 混凝/絮凝過程中的物質(zhì)變化表征
1.3.4 混凝劑
第四節(jié) 研究內(nèi)容與技術路線
第二章 St-G的結(jié)構與性能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2.2.1 主要試劑
2.2.2 主要實驗儀器
2.2.3 St-G的制備
2.2.4 St-G的表征
2.2.5 混凝實驗
2.2.6 絮體二維分形維數(shù)測量
第三節(jié) St-G的表征
2.3.1 St-G的接枝鏈數(shù)量、長度和電荷密度
2.3.2 FTIR表征
2.3.3 1H NMR表征
第四節(jié) St-G結(jié)構與性能的關系
2.4.1 投加量對混凝的影響
2.4.2 電荷密度和接枝鏈長度對混凝的影響
第五節(jié) St-G結(jié)構與混凝性能之間的半定量分析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St-G與PACI的協(xié)同強化混凝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3.2.1 主要試劑
3.2.2 主要實驗儀器
3.2.3 強化混凝實驗
3.2.4 水中顆粒粒徑分布測量
3.2.5 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
第三節(jié) 不同混凝劑投加組合的混凝性能
3.3.1 九鄉(xiāng)河水的混凝
3.3.2 高嶺土懸濁液的混凝
第四節(jié) 顆粒的粒徑分布分析
3.4.1 九鄉(xiāng)河水的顆粒粒徑分布變化分析
3.4.2 高嶺土懸濁液的顆粒粒徑分布變化分析
第五節(jié) 不同混凝劑組合的混凝機制分析
第六節(jié) 強化混凝的優(yōu)化
3.6.1 組合優(yōu)化及評價
3.6.2 各因素的響應曲面分析
第七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St-G/PACl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聯(lián)合處理低濁度微污染原水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實驗內(nèi)容
4.2.1 主要試劑
4.2.2 主要實驗儀器
4.2.3 強化混凝、磁性樹脂吸附實驗
4.2.4 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
4.2.5 大型蚤急性毒性試驗
第三節(jié) 羊山湖水的強化混凝
4.3.1 濁度
4.3.2 UV254
4.3.3 三維熒光
第四節(jié) 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組合工藝
4.4.1 濁度
4.4.2 UV254
4.4.3 三維熒光
第五節(jié) 強化混凝與樹脂吸附組合工藝的優(yōu)化
4.5.1 組合優(yōu)化及評價
4.5.2 各因素的響應曲面分析
4.5.3 大型蚤急性毒性測試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主要科研成果
已發(fā)表與待發(fā)表論文
參加會議
榮譽獎勵
致謝
本文編號:37446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7446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