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烏素沙地的景觀動態(tài)與荒漠化成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0 16:42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是當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之一。景觀生態(tài)學是新近崛起的交叉學科,在資源與環(huán)境的規(guī)劃和管理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作者將景觀生態(tài)學應用于荒漠化研究。運用景觀生態(tài)學的理論和觀點,采用遙感與GIS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對毛烏素沙地的景觀分類與制圖、五十年代以來毛烏素沙地的景觀動態(tài)與荒漠化土地的擴展以及荒漠化成因等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 (1) 在參考國外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套適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風蝕荒漠化土地的景觀分類與制圖方法,并將這套方法在兩個尺度(1:500,000和1:50,000)水平上應用于毛烏素沙地不同時期的景觀制圖。 (2) 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景觀生態(tài)學方法,研究了五十年代以來毛烏素沙地的景觀動態(tài),結果表明,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毛烏素沙地景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荒漠化土地面積大幅度增長,荒漠化程度加重,景觀異質性程度更高。 (3) 計算了五十年代以來毛烏素沙地荒漠化土地的擴展速度,并指出,這一時期荒漠化的發(fā)展存在明顯的時間和空間差異:從時間上看,七十年代末以來荒漠化的發(fā)展速度明顯低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并且某些地區(qū)荒漠化土地出現(xiàn)明顯...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11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毛烏素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4一和圖4~4是不同景觀要素類型平均斑塊面積(MPs)和最大斑塊指數(shù)(LPI)變化示意圖,由圖中看,各種類型平均斑塊面積普遍減小,固定沙地減小尤為劇烈,從3o00unlZ減刁倒500mht,灌叢、草原減小的幅度也較大.最大斑塊指數(shù)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固定沙地最大斑塊面積急劇減小,而流動沙地最大斑塊面積迅速增加,
圖4一和圖4~4是不同景觀要素類型平均斑塊面積(MPs)和最大斑塊指數(shù)(LPI)變化示意圖,由圖中看,各種類型平均斑塊面積普遍減小,固定沙地減小尤為劇烈,從3o00unlZ減刁倒500mht,灌叢、草原減小的幅度也較大.最大斑塊指數(shù)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固定沙地最大斑塊面積急劇減小,而流動沙地最大斑塊面積迅速增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毛烏素沙地荒漠化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J]. 李新榮. 中國沙漠. 1997(01)
[2]榆林剖面的熱釋光測年及其對這一地區(qū)干旱事件的討論[J]. 孫繼敏,尹功明,陳杰,丁仲禮,劉東生. 中國沙漠. 1997(01)
[3]景觀生態(tài)學方法在荒漠化監(jiān)測中應用的理論分析[J]. 李鋒. 干旱區(qū)研究. 1997(01)
[4]中國南方的土地荒漠化問題[J]. 朱震達,崔書紅. 中國沙漠. 1996(04)
[5]末次間冰期以來我國東部沙區(qū)的古季風變遷[J]. 董光榮,王貴勇,李孝澤,陳惠忠,金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6(05)
[6]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的關系[J]. 楊志榮,索秀芬.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03)
[7]松嫩沙地沙漠化的氣候因素與沙地發(fā)育特征[J]. 李寶林. 中國沙漠. 1996(03)
[8]晉西北土地沙漠化問題的研究[J]. 馬義娟,蘇志珠. 中國沙漠. 1996(03)
[9]毛烏素沙地草地種植管理咨詢系統(tǒng)的開發(fā)[J]. 梁寧,高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1996(05)
[10]從1995年國際景觀生態(tài)學大會看當前國內外景觀生態(tài)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J]. 肖篤寧. 地球科學進展. 1996(04)
本文編號:3447254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11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毛烏素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4一和圖4~4是不同景觀要素類型平均斑塊面積(MPs)和最大斑塊指數(shù)(LPI)變化示意圖,由圖中看,各種類型平均斑塊面積普遍減小,固定沙地減小尤為劇烈,從3o00unlZ減刁倒500mht,灌叢、草原減小的幅度也較大.最大斑塊指數(shù)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固定沙地最大斑塊面積急劇減小,而流動沙地最大斑塊面積迅速增加,
圖4一和圖4~4是不同景觀要素類型平均斑塊面積(MPs)和最大斑塊指數(shù)(LPI)變化示意圖,由圖中看,各種類型平均斑塊面積普遍減小,固定沙地減小尤為劇烈,從3o00unlZ減刁倒500mht,灌叢、草原減小的幅度也較大.最大斑塊指數(shù)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固定沙地最大斑塊面積急劇減小,而流動沙地最大斑塊面積迅速增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毛烏素沙地荒漠化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J]. 李新榮. 中國沙漠. 1997(01)
[2]榆林剖面的熱釋光測年及其對這一地區(qū)干旱事件的討論[J]. 孫繼敏,尹功明,陳杰,丁仲禮,劉東生. 中國沙漠. 1997(01)
[3]景觀生態(tài)學方法在荒漠化監(jiān)測中應用的理論分析[J]. 李鋒. 干旱區(qū)研究. 1997(01)
[4]中國南方的土地荒漠化問題[J]. 朱震達,崔書紅. 中國沙漠. 1996(04)
[5]末次間冰期以來我國東部沙區(qū)的古季風變遷[J]. 董光榮,王貴勇,李孝澤,陳惠忠,金炯. 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1996(05)
[6]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的關系[J]. 楊志榮,索秀芬.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03)
[7]松嫩沙地沙漠化的氣候因素與沙地發(fā)育特征[J]. 李寶林. 中國沙漠. 1996(03)
[8]晉西北土地沙漠化問題的研究[J]. 馬義娟,蘇志珠. 中國沙漠. 1996(03)
[9]毛烏素沙地草地種植管理咨詢系統(tǒng)的開發(fā)[J]. 梁寧,高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1996(05)
[10]從1995年國際景觀生態(tài)學大會看當前國內外景觀生態(tài)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J]. 肖篤寧. 地球科學進展. 1996(04)
本文編號:34472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472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