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素/陶瓷復合膜的制備及油水分離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03:44
目的提高陶瓷膜對水包油乳化液的分離能力。方法將纖維素粉末充分溶解在氫氧化鈉、尿素、水配制的溶解液中,低溫真空下在多孔陶瓷分離膜表面構筑親水性纖維素涂層。通過X射線衍射儀(XRD)、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接觸角測量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表征纖維素/陶瓷復合膜的組成、結構、表面潤濕性及水包油(甲苯)乳液分離效率。結果纖維素成功復合到多孔陶瓷膜孔隙表面,空氣中水滴在膜表面的接觸角為0°,水中油滴的接觸角高達155°左右,使多孔陶瓷膜具備了在空氣中超親水-水下超疏油的特性。通過油水分離實驗發(fā)現,在常溫常壓下,多孔陶瓷膜對水包甲苯乳液高效分離,其油水分離能力(>99.26%)、抗污染性(經20次循環(huán)分離后,三種復合的平板陶瓷膜的水通量變化不大)得到顯著提高,表現出較好的油水分離性能。結論陶瓷分離膜經纖維素修飾后,表面親水性和水下超疏油性都得到了提高,油水分離能力可達99.26%,重復使用20次的純水通量無明顯衰減。
【文章來源】:表面技術. 2017,46(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纖維素/陶瓷復合膜制備示意圖
·24·表面技術2017年11月1.2乳化油的配制根據文獻[13]配制水包油乳液:將120mL去離子水和4mL甲苯混合,按質量分數0.2%加入乳化劑吐溫80,在轉速1000r/min下混合攪拌3h,得到乳白色的水包油乳液,油滴粒徑為1~10μm。配制的乳化油可長時間穩(wěn)定保持,存放2周仍然保持乳白色,未分層變澄清。使用動態(tài)光散射粒度分析儀測油滴粒徑,如圖2所示。測出的粒徑分布隨放置時間變化不大,說明乳化油很穩(wěn)定,不易分離。圖2乳化油粒徑分布隨時間的變化Fig.2Variations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emulsifiedoilasafunctionoftime1.3性能測試用X射線衍射儀(BRUKERD8ADVANCE)表征復合表面成分和結構,采集參數為銅Kα輻射,掃描范圍為10°~80°,掃描速度為10(°)/min。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HitachiS4800)對復合陶瓷膜表面形貌進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放大倍數觀察。采用接觸角儀(OCA20)表征復合前后陶瓷膜表面的潤濕性。在空氣中,表面滴水測親水性,在水下膜表面測氯仿、大豆油、正己烷、重油的接觸角。在樣品表面均勻地取5個不同位置的點,取其平均值,液滴的體積為3μL。4)在自重下通過過濾裝置測量復合分離膜通量和乳化油分離效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Lambda950,US)對含油量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分離前后的強度差。根據公式100%CRCP0)×=(1-計算油水分離效率,其中R是分離效率,C0和Cp分別是原始油-水混合物和收集濾液的水的油濃度。按照公式Flux=VAt計算純水通量,其中V是濾出液體積,A是過濾面積,t是過濾時間[14]。1.4油水分離裝置在乳化油穩(wěn)定范圍內進行油水分離,如圖3所示。半徑為2.3cm、厚度為0.5cm的平板復合陶瓷膜被固定在玻璃管與接頭中間。油水乳液倒入玻璃?
礱婢?鵲厝?個不同位置的點,取其平均值,液滴的體積為3μL。4)在自重下通過過濾裝置測量復合分離膜通量和乳化油分離效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Lambda950,US)對含油量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分離前后的強度差。根據公式100%CRCP0)×=(1-計算油水分離效率,其中R是分離效率,C0和Cp分別是原始油-水混合物和收集濾液的水的油濃度。按照公式Flux=VAt計算純水通量,其中V是濾出液體積,A是過濾面積,t是過濾時間[14]。1.4油水分離裝置在乳化油穩(wěn)定范圍內進行油水分離,如圖3所示。半徑為2.3cm、厚度為0.5cm的平板復合陶瓷膜被固定在玻璃管與接頭中間。油水乳液倒入玻璃管內。水包油乳液只在重力的作用下進行分離,水透過陶瓷膜孔隙留下,由于表面疏油,油滴被阻擋在陶瓷膜上方。圖3油水分離過濾分離原理圖Fig.3Schematicdiagramoftheoil-waterseparationandfilteringseparation2結果及分析2.1組成及結構分析圖4和圖5分別為原始和纖維素復合后陶瓷膜表面的EDS能譜,圖4中主要為Al和O兩種元素,而在圖5中,Al和O兩種元素的比例有所下降,少量的C元素也均勻分布在材料表面,說明纖維素成功復合在陶瓷膜表面孔隙。然后對復合前后平板陶瓷膜進行XRD分析,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復合陶瓷膜在2θ=12.1°、20.3°和22.3°處出現了3個明顯不同的衍射峰,分別對應再生纖維素的3個特征峰(1,-1,0)、(1,1,0)和(2,0,0)[15]。此外圖6a中,在2θ=25.6°、35.1°、37.8°、43.3°和57.5°處出現的衍射峰為α-Al2O3的特征峰[16]。除去兩種物質的特征峰外,無其他衍射峰,這也說明成功制備出表面附有纖維素的陶瓷膜。2.2形貌分析對原始和復合后Al2O3陶瓷膜(孔徑約?
本文編號:3431820
【文章來源】:表面技術. 2017,46(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纖維素/陶瓷復合膜制備示意圖
·24·表面技術2017年11月1.2乳化油的配制根據文獻[13]配制水包油乳液:將120mL去離子水和4mL甲苯混合,按質量分數0.2%加入乳化劑吐溫80,在轉速1000r/min下混合攪拌3h,得到乳白色的水包油乳液,油滴粒徑為1~10μm。配制的乳化油可長時間穩(wěn)定保持,存放2周仍然保持乳白色,未分層變澄清。使用動態(tài)光散射粒度分析儀測油滴粒徑,如圖2所示。測出的粒徑分布隨放置時間變化不大,說明乳化油很穩(wěn)定,不易分離。圖2乳化油粒徑分布隨時間的變化Fig.2Variationsofparticlesizedistributionofemulsifiedoilasafunctionoftime1.3性能測試用X射線衍射儀(BRUKERD8ADVANCE)表征復合表面成分和結構,采集參數為銅Kα輻射,掃描范圍為10°~80°,掃描速度為10(°)/min。用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HitachiS4800)對復合陶瓷膜表面形貌進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放大倍數觀察。采用接觸角儀(OCA20)表征復合前后陶瓷膜表面的潤濕性。在空氣中,表面滴水測親水性,在水下膜表面測氯仿、大豆油、正己烷、重油的接觸角。在樣品表面均勻地取5個不同位置的點,取其平均值,液滴的體積為3μL。4)在自重下通過過濾裝置測量復合分離膜通量和乳化油分離效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Lambda950,US)對含油量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分離前后的強度差。根據公式100%CRCP0)×=(1-計算油水分離效率,其中R是分離效率,C0和Cp分別是原始油-水混合物和收集濾液的水的油濃度。按照公式Flux=VAt計算純水通量,其中V是濾出液體積,A是過濾面積,t是過濾時間[14]。1.4油水分離裝置在乳化油穩(wěn)定范圍內進行油水分離,如圖3所示。半徑為2.3cm、厚度為0.5cm的平板復合陶瓷膜被固定在玻璃管與接頭中間。油水乳液倒入玻璃?
礱婢?鵲厝?個不同位置的點,取其平均值,液滴的體積為3μL。4)在自重下通過過濾裝置測量復合分離膜通量和乳化油分離效率,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Lambda950,US)對含油量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分離前后的強度差。根據公式100%CRCP0)×=(1-計算油水分離效率,其中R是分離效率,C0和Cp分別是原始油-水混合物和收集濾液的水的油濃度。按照公式Flux=VAt計算純水通量,其中V是濾出液體積,A是過濾面積,t是過濾時間[14]。1.4油水分離裝置在乳化油穩(wěn)定范圍內進行油水分離,如圖3所示。半徑為2.3cm、厚度為0.5cm的平板復合陶瓷膜被固定在玻璃管與接頭中間。油水乳液倒入玻璃管內。水包油乳液只在重力的作用下進行分離,水透過陶瓷膜孔隙留下,由于表面疏油,油滴被阻擋在陶瓷膜上方。圖3油水分離過濾分離原理圖Fig.3Schematicdiagramoftheoil-waterseparationandfilteringseparation2結果及分析2.1組成及結構分析圖4和圖5分別為原始和纖維素復合后陶瓷膜表面的EDS能譜,圖4中主要為Al和O兩種元素,而在圖5中,Al和O兩種元素的比例有所下降,少量的C元素也均勻分布在材料表面,說明纖維素成功復合在陶瓷膜表面孔隙。然后對復合前后平板陶瓷膜進行XRD分析,結果見圖6。由圖6可知,復合陶瓷膜在2θ=12.1°、20.3°和22.3°處出現了3個明顯不同的衍射峰,分別對應再生纖維素的3個特征峰(1,-1,0)、(1,1,0)和(2,0,0)[15]。此外圖6a中,在2θ=25.6°、35.1°、37.8°、43.3°和57.5°處出現的衍射峰為α-Al2O3的特征峰[16]。除去兩種物質的特征峰外,無其他衍射峰,這也說明成功制備出表面附有纖維素的陶瓷膜。2.2形貌分析對原始和復合后Al2O3陶瓷膜(孔徑約?
本文編號:34318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4318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