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體微塑料的污染特征及其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1-06-06 02:00
微塑料這一新型污染物因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分布,已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隨著塑料年產量的不斷增加,塑料垃圾總量隨之攀升。大塑料破碎降解成微塑料后在陸地環(huán)境中積聚,特別是在人為影響較大的區(qū)域。當前微塑料污染主要集中在對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研究,盡管已有大量研究指出其來源主要是陸源塑料垃圾的輸入,但是目前對這方面的認識仍然比較缺乏。陸源微塑料經雨水徑流、大氣沉降等途徑進入到湖泊、河流等淡水大水域中,同時也會進入到池塘、溝渠等小水體中。小水體是全球數(shù)量最多的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高物種多樣性和眾多生態(tài)服務功能。因其體積小且呈斑塊狀,易受到污染物污染,而目前卻并未見小水體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因此,本論文結合室內外研究對小水體的環(huán)境介質和棲息生物進行了微塑料污染特征的調查,同時探究了微塑料在水生生物體內的動力學過程和毒性效應。首先,本研究選取了中國人口密集和人類活動頻繁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和浙江的25個小水體進行微塑料分布特征的調查。結果表明,微塑料在小水體中普遍存在,不同位點的微塑料豐度存在差異性。表層水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為0.5-21.5個/L;主要形狀是纖維,占比87.8%;且聚酯纖維(PES)含量最...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來源示意圖
圖 1-2 小水體概況與分布示意圖Figure 1-2 Small waterbodies overwiew and distribution diagram,比河流和溪流的網(wǎng)絡長三到四倍(Brownet al., 2006; Maltbyet al., 2011)。洲 80%的河網(wǎng)由小河流組成(Biggs et al., 2014)。然而,由于小水體沒有明加之其數(shù)量眾多確實難以準確統(tǒng)計,因此當前的數(shù)量數(shù)據(jù)多半是低估了小水量,實際上小水體的總量要遠高于現(xiàn)在統(tǒng)計的數(shù)量(Chumchal et al., 2016)面積達 1 公頃的小湖泊和/或池塘進行統(tǒng)計,在歐洲可能有 500 到 1000 萬個塘,在美國大約有 1700 萬個的池塘,后者對不到 1000 平方米的水域的忽略數(shù)值的低估(McDonald et al., 2012)。其他淡水相比,小水體尤其是池塘和小湖泊還是高生物多樣性區(qū)域。對歐洲和英國的多個景觀進行調查,出人意料地發(fā)現(xiàn)池塘支持了比湖泊或河流更大生物種(Biggset al.,2014),包括一些大型植物、水生微型和大型的無脊椎動
圖 1-3 論文技術路線圖Figure 1-3 The technology roadmaping of thesis1.5.2 研究目的和意義微塑料污染在全世界被廣泛報道,目前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環(huán)境問題,受到公眾和府當局的密切關注。近年來,淡水環(huán)境中微塑料的來源、分布、遷移途徑及對淡水生的危害逐漸被人們認識。本論文對內陸小水體的環(huán)境介質和棲息生物中的微塑料污染行調查,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獲得內陸小水體的表層水和表層沉積物中的微塑料污數(shù)據(jù),揭示微塑料污染的時空分布;二是推測小水體微塑料可能的來源;三是闡明微料在小水體棲息生物中的污染現(xiàn)狀。根據(jù)以上野外調查的結果,進行室內模擬實驗,兩棲類蝌蚪和小型魚類為受試生物,為了揭示微塑料在水生生物體內的毒動力學過程及食物在生物攝入和排除微塑料過程中的影響,闡明塑料微纖維對魚類的生長、生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口潮灘表層沉積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及沉降特點[J]. 朱曉桐,衣俊,強麗媛,程金平. 環(huán)境科學. 2018(05)
[2]濱海城市大氣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多種微塑料及其沉降通量差異[J]. 周倩,田崇國,駱永明. 科學通報. 2017(33)
[3]淡水環(huán)境中微塑料的賦存、來源和生態(tài)毒理效應研究進展[J]. 丁劍楠,張閃閃,鄒華,張云,朱榮.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09)
[4]環(huán)境樣品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 王昆,林坤德,袁東星. 環(huán)境化學. 2017(01)
[5]熱帶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在生態(tài)毒理學中的應用前景[J]. 施華宏,朱靜敏,朱攀,楊紅偉,吳粒鉸. 生態(tài)毒理學報. 2014(02)
[6]三丁基錫對熱帶爪蟾蝌蚪甲調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J]. 曹慶珍,朱攀,袁靜,張小利,劉俊奇,黃民生,施華宏.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
碩士論文
[1]環(huán)境樣品中微塑料理化特征的檢測和表征方法[D]. 楊東琪.華東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13361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1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海洋微塑料污染的來源示意圖
圖 1-2 小水體概況與分布示意圖Figure 1-2 Small waterbodies overwiew and distribution diagram,比河流和溪流的網(wǎng)絡長三到四倍(Brownet al., 2006; Maltbyet al., 2011)。洲 80%的河網(wǎng)由小河流組成(Biggs et al., 2014)。然而,由于小水體沒有明加之其數(shù)量眾多確實難以準確統(tǒng)計,因此當前的數(shù)量數(shù)據(jù)多半是低估了小水量,實際上小水體的總量要遠高于現(xiàn)在統(tǒng)計的數(shù)量(Chumchal et al., 2016)面積達 1 公頃的小湖泊和/或池塘進行統(tǒng)計,在歐洲可能有 500 到 1000 萬個塘,在美國大約有 1700 萬個的池塘,后者對不到 1000 平方米的水域的忽略數(shù)值的低估(McDonald et al., 2012)。其他淡水相比,小水體尤其是池塘和小湖泊還是高生物多樣性區(qū)域。對歐洲和英國的多個景觀進行調查,出人意料地發(fā)現(xiàn)池塘支持了比湖泊或河流更大生物種(Biggset al.,2014),包括一些大型植物、水生微型和大型的無脊椎動
圖 1-3 論文技術路線圖Figure 1-3 The technology roadmaping of thesis1.5.2 研究目的和意義微塑料污染在全世界被廣泛報道,目前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環(huán)境問題,受到公眾和府當局的密切關注。近年來,淡水環(huán)境中微塑料的來源、分布、遷移途徑及對淡水生的危害逐漸被人們認識。本論文對內陸小水體的環(huán)境介質和棲息生物中的微塑料污染行調查,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獲得內陸小水體的表層水和表層沉積物中的微塑料污數(shù)據(jù),揭示微塑料污染的時空分布;二是推測小水體微塑料可能的來源;三是闡明微料在小水體棲息生物中的污染現(xiàn)狀。根據(jù)以上野外調查的結果,進行室內模擬實驗,兩棲類蝌蚪和小型魚類為受試生物,為了揭示微塑料在水生生物體內的毒動力學過程及食物在生物攝入和排除微塑料過程中的影響,闡明塑料微纖維對魚類的生長、生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長江口潮灘表層沉積物中微塑料的分布及沉降特點[J]. 朱曉桐,衣俊,強麗媛,程金平. 環(huán)境科學. 2018(05)
[2]濱海城市大氣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多種微塑料及其沉降通量差異[J]. 周倩,田崇國,駱永明. 科學通報. 2017(33)
[3]淡水環(huán)境中微塑料的賦存、來源和生態(tài)毒理效應研究進展[J]. 丁劍楠,張閃閃,鄒華,張云,朱榮.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09)
[4]環(huán)境樣品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研究進展[J]. 王昆,林坤德,袁東星. 環(huán)境化學. 2017(01)
[5]熱帶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在生態(tài)毒理學中的應用前景[J]. 施華宏,朱靜敏,朱攀,楊紅偉,吳粒鉸. 生態(tài)毒理學報. 2014(02)
[6]三丁基錫對熱帶爪蟾蝌蚪甲調基因mRNA表達的影響[J]. 曹慶珍,朱攀,袁靜,張小利,劉俊奇,黃民生,施華宏.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6)
碩士論文
[1]環(huán)境樣品中微塑料理化特征的檢測和表征方法[D]. 楊東琪.華東師范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133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1336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