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有機質分組及各組分對芘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吸附解吸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03 22:41
天然溶解性有機質(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存在于所有的水環(huán)境中,它通常定義為可以通過0.45μm孔徑濾膜的、大小和結構不同的、有機分子的連續(xù)統(tǒng)一體,其分子量在幾百到幾萬道爾頓之間變化,這使得DOM具有異質性。DOM含有酚基、羥基、羧基、羰基和硫醇基等多種官能團,是水環(huán)境中重要的配位體和吸附載體,對重金屬元素和疏水性有機污染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在水環(huán)境中的遷移,歸宿和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影響。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國際上廣泛關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其經(jīng)大氣沉降、地表累積、雨水沖刷等過程,可遷移至湖泊、海洋,對各種水生生物造成影響。PAHs在水環(huán)境中的遷移轉化行為以及對水生生物的影響與DOM等因素有關,其機理十分復雜。因此,本論文以河口沉積物提取的DOMbulk為對象,分別按照分子量和極性分組,研究了不同組分的DOM對芘的結合系數(shù)、生物有效性及吸附/解吸行為等的影...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全球碳循環(huán)示意圖
4圖 1. 2 DOM 可能具有的功能及與生態(tài)問題的關系[17]Fig 1. 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DO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ecological problems1.2.1.2 DOM 的定義DOM 主要是指能夠溶解于水、酸或堿溶液中的有機質,如天然水和土壤溶液中的有機質,能夠用水、酸或堿等從土壤和有機肥中浸提的有機質[18]。DOM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術分析 DOM 的分子組成。DOM 的組成M 是一種組成不均勻的、結構極其復雜的、具有較寬分子量物的混合體,主要是由動植物自身產(chǎn)生的有機物和由土壤中遷移到水中的有機物組成的。一般情況下,DOM 由兩部分組)非均質較憎水性的腐殖質,它是 DOM 主要的組成部分,一 50%-80%(也有研究者認為是 40%-60%[46])。目前通常根據(jù)不同,將腐殖物質劃分為三部分[20, 24, 47]:①不溶于水的組分min);②在堿性條件下能溶解,而在酸性條件下(pH = 1-2)為胡敏酸或者腐殖酸(humic acid,HA);③在任何 pH 條件稱為富里酸或富啡酸(fulvic acid,F(xiàn)A)。目前對腐殖酸結構但是不同的結構模式也沒有得到統(tǒng)一的認同。公認最好的結n 和 Schnitzer[48]提出的二維模式(圖 1. 3)以及 Schulten[49]提 1. 4)。這些結構模式是根據(jù)高溫熱解、光譜及化學分析得到
本文編號:3211386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全球碳循環(huán)示意圖
4圖 1. 2 DOM 可能具有的功能及與生態(tài)問題的關系[17]Fig 1. 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DO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ecological problems1.2.1.2 DOM 的定義DOM 主要是指能夠溶解于水、酸或堿溶液中的有機質,如天然水和土壤溶液中的有機質,能夠用水、酸或堿等從土壤和有機肥中浸提的有機質[18]。DOM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術分析 DOM 的分子組成。DOM 的組成M 是一種組成不均勻的、結構極其復雜的、具有較寬分子量物的混合體,主要是由動植物自身產(chǎn)生的有機物和由土壤中遷移到水中的有機物組成的。一般情況下,DOM 由兩部分組)非均質較憎水性的腐殖質,它是 DOM 主要的組成部分,一 50%-80%(也有研究者認為是 40%-60%[46])。目前通常根據(jù)不同,將腐殖物質劃分為三部分[20, 24, 47]:①不溶于水的組分min);②在堿性條件下能溶解,而在酸性條件下(pH = 1-2)為胡敏酸或者腐殖酸(humic acid,HA);③在任何 pH 條件稱為富里酸或富啡酸(fulvic acid,F(xiàn)A)。目前對腐殖酸結構但是不同的結構模式也沒有得到統(tǒng)一的認同。公認最好的結n 和 Schnitzer[48]提出的二維模式(圖 1. 3)以及 Schulten[49]提 1. 4)。這些結構模式是根據(jù)高溫熱解、光譜及化學分析得到
本文編號:32113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11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