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多孔材料常溫下吸附分離密閉空間二氧化碳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20:37
在密閉空間中,如載人航天飛行器、空間站和潛艇等,CO2去除是環(huán)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之一,其濃度過高將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密閉空間中CO2去除技術首先要求高效、穩(wěn)定和安全,其次是裝置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壽命長,以及操作和維護簡便。本論文圍繞上述目標,基于吸附法效率高、可再生、低能耗和工藝相對簡單等優(yōu)勢,選用新型多孔材料SBA-16和碳納米管(CNTs)為載體、富氨基材料為改性劑開發(fā)制備新型CO2吸附劑。通過表面分析和性能測試對所合成吸附劑進行優(yōu)選,并在模擬密閉空間條件下對優(yōu)選出的固體胺吸附劑進行性能研究,并設計比較最佳脫附工藝,為實際應用奠定理論研究基礎。得到以下一些結論:以多孔材料SBA-16、NTs為載體,四乙烯五胺(TEPA)、三乙烯四胺(TETA)為氨基改性劑,采用浸漬法合成新型CO2吸附劑。研究結果表明,吸附劑通過浸漬改性后均保持了原有主孔道結構。吸附劑的比表面積、孔容以及孔徑隨著TETA或TEPA浸漬量的增加而減小。改性后SBA-16和CNTs吸附劑的CO2吸附量隨著TETA或TEPA浸漬量的升高而增加,并存在最佳浸漬量,均為30wt%左右。改性后SBA-16和C...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緒論
1.1 立題依據
1.2 研究基礎及論文選題背景
2去除研究進展">2 密閉空間CO2去除研究進展
2危害"> 2.1 密閉空間中CO2危害
2分離去除技術研究現狀"> 2.2 密閉空間CO2分離去除技術研究現狀
2.2.1 金屬化合物吸收法
2.2.2 胺吸收法
2.2.3 分子篩吸附法
2.2.4 膜分離法
2.2.5 生物法
2.2.6 固體胺吸附法
2.2.7 其它方法
2.2.8 幾種分離技術比較
2轉化利用"> 2.3 CO2轉化利用
2研究現狀">3 固體胺吸附分離CO2研究現狀
3.1 吸附分離基本原理
3.2 吸附作用分類
3.3 變溫吸附法
3.4 變壓吸附法
3.5 CO2吸附劑
3.5.1 沸石分子篩
3.5.2 活性炭
3.5.3 金屬氧化物類
3.5.4 類水滑石類化合物
3.5.5 表面改性多孔材料
3.6 研究目的、研究路線和主要內容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路線
3.6.3 主要內容
4 實驗方法和內容
4.1 儀器設備
4.2 實驗材料
4.3 吸附劑制備
4.3.1 改性SBA-16吸附劑制備
4.3.2 改性CNTs吸附劑制備
4.4 吸附劑表征方法
4.4.1 電子顯微鏡
4.4.2 低溫N2吸附脫附
4.4.3 XRD分析
4.4.4 熱重分析
4.4.5 元素分析
4.4.6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
4.4.7 拉曼光譜
4.4.8 程序升溫脫附
4.5 CO2吸附實驗
4.5.1 動態(tài)吸附量計算
4.5.2 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4.6 CO2再生脫附實驗
2">5 密閉空間條件下氨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CO2
5.1 引言
5.2 前期研究成果
5.3 結果與討論
5.3.1 SBA-16性質分析
5.3.2 CNTs性質分析
5.3.3 與其他TEPA、TETA改性多孔材料吸附C02 吸附容量比較
5.4 小結
2 研究">6 改性碳納米管動態(tài)吸附密閉空間CO2研究
6.1 引言
6.2 結果與討論
6.2.1 表征結果分析
6.2.2 CO2動態(tài)吸附容量
6.2.3 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6.2.4 C02等溫吸附線和吸附熱
6.2.5 水分存在對吸附過程的影響
6.2.6 吸附動力學機制
6.2.7 模擬密閉空間條件下CTP-30循環(huán)吸附/脫附再生穩(wěn)定性
6.2.8 吸附穿透曲線研究
6.3 小結
7 C02脫附工藝研究及設想
7.1 引言
7.2 結果與討論
7.2.1 TPD實驗
7.2.2 真空脫附實驗
7.3 吸附脫附工藝概念設計
7.3.1 流程設計
7.3.2 概念工藝設計
7.4 小結
8 結論與創(chuàng)新
8.1 結論
8.2 創(chuàng)新點
8.3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攻博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枝化固體胺吸附分離煙氣中二氧化碳[J]. 劉亞敏,史晶金,陳杰,施耀. 化工學報. 2011(03)
[2]氨基功能化SBA-16對CO2的動態(tài)吸附特性[J]. 史晶金,劉亞敏,陳杰,張瑜,施耀. 物理化學學報. 2010(11)
[3]密閉空間有害氣體的吸附工藝研究[J]. 侯立安,吳鴻輝,王佑君. 環(huán)境工程. 2009(06)
[4]A novel application of the SAWD-Sabatier-SPE integrated system for CO2 removal and O2 regeneration in submarine cabins during prolonged voyages[J]. Zhi HUANG1, Zhao-bo CHEN1, Nan-qi REN1, Dong-xue HU2, Dong-huan ZHENG1, Zhen-peng ZHANG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Chem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3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637723, Singapor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11)
[5]水下航行器艙室內CO2的去除及O2再生工藝系統設計[J]. 鄭東歡,李玉文,陳兆波,李永峰.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09(01)
[6]Regeneration of 2-amino-2-methyl-1-propanol used for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J]. ZHANG Pei, SHI Yao,~* WEI Jianwen, ZHAO Wei, YE Q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1)
[7]封閉空間CO2氣體去除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汪波,耿世彬,韓旭. 建筑熱能通風空調. 2007(06)
[8]氨基硅烷修飾的SBA-15用于CO2的吸附[J]. 王林芳,馬磊,王愛琴,劉茜,張濤. 催化學報. 2007(09)
[9]介孔材料氨基表面修飾及其對CO2的吸附性能[J]. 趙會玲,胡軍,汪建軍,周麗繪,劉洪來. 物理化學學報. 2007(06)
[10]改性中孔分子篩SBA-16薄膜的合成及表征[J]. 史克英,池玉娟,金效齊,徐敏,袁福龍,付宏剛. 化學學報. 2005(10)
博士論文
[1]新型固體胺吸附分離煙氣中二氧化碳[D]. 劉亞敏.浙江大學 2011
[2]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2研究[D]. 魏建文.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空間站中分子篩清除二氧化碳技術研究[D]. 杜大慶.天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17120
【文章來源】:浙江大學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4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致謝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緒論
1.1 立題依據
1.2 研究基礎及論文選題背景
2去除研究進展">2 密閉空間CO2去除研究進展
2危害"> 2.1 密閉空間中CO2危害
2分離去除技術研究現狀"> 2.2 密閉空間CO2分離去除技術研究現狀
2.2.1 金屬化合物吸收法
2.2.2 胺吸收法
2.2.3 分子篩吸附法
2.2.4 膜分離法
2.2.5 生物法
2.2.6 固體胺吸附法
2.2.7 其它方法
2.2.8 幾種分離技術比較
2轉化利用"> 2.3 CO2轉化利用
2研究現狀">3 固體胺吸附分離CO2研究現狀
3.1 吸附分離基本原理
3.2 吸附作用分類
3.3 變溫吸附法
3.4 變壓吸附法
3.5 CO2吸附劑
3.5.1 沸石分子篩
3.5.2 活性炭
3.5.3 金屬氧化物類
3.5.4 類水滑石類化合物
3.5.5 表面改性多孔材料
3.6 研究目的、研究路線和主要內容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路線
3.6.3 主要內容
4 實驗方法和內容
4.1 儀器設備
4.2 實驗材料
4.3 吸附劑制備
4.3.1 改性SBA-16吸附劑制備
4.3.2 改性CNTs吸附劑制備
4.4 吸附劑表征方法
4.4.1 電子顯微鏡
4.4.2 低溫N2吸附脫附
4.4.3 XRD分析
4.4.4 熱重分析
4.4.5 元素分析
4.4.6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
4.4.7 拉曼光譜
4.4.8 程序升溫脫附
4.5 CO2吸附實驗
4.5.1 動態(tài)吸附量計算
4.5.2 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4.6 CO2再生脫附實驗
2">5 密閉空間條件下氨基改性多孔材料吸附CO2
5.2 前期研究成果
5.3 結果與討論
5.3.1 SBA-16性質分析
5.3.2 CNTs性質分析
5.3.3 與其他TEPA、TETA改性多孔材料吸附C02 吸附容量比較
5.4 小結
2
6.1 引言
6.2 結果與討論
6.2.1 表征結果分析
6.2.2 CO2動態(tài)吸附容量
6.2.3 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
6.2.4 C02等溫吸附線和吸附熱
6.2.5 水分存在對吸附過程的影響
6.2.6 吸附動力學機制
6.2.7 模擬密閉空間條件下CTP-30循環(huán)吸附/脫附再生穩(wěn)定性
6.2.8 吸附穿透曲線研究
6.3 小結
7 C02脫附工藝研究及設想
7.1 引言
7.2 結果與討論
7.2.1 TPD實驗
7.2.2 真空脫附實驗
7.3 吸附脫附工藝概念設計
7.3.1 流程設計
7.3.2 概念工藝設計
7.4 小結
8 結論與創(chuàng)新
8.1 結論
8.2 創(chuàng)新點
8.3 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簡歷及攻博期間發(fā)表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枝化固體胺吸附分離煙氣中二氧化碳[J]. 劉亞敏,史晶金,陳杰,施耀. 化工學報. 2011(03)
[2]氨基功能化SBA-16對CO2的動態(tài)吸附特性[J]. 史晶金,劉亞敏,陳杰,張瑜,施耀. 物理化學學報. 2010(11)
[3]密閉空間有害氣體的吸附工藝研究[J]. 侯立安,吳鴻輝,王佑君. 環(huán)境工程. 2009(06)
[4]A novel application of the SAWD-Sabatier-SPE integrated system for CO2 removal and O2 regeneration in submarine cabins during prolonged voyages[J]. Zhi HUANG1, Zhao-bo CHEN1, Nan-qi REN1, Dong-xue HU2, Dong-huan ZHENG1, Zhen-peng ZHANG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China) (2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Chemical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3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637723, Singapor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11)
[5]水下航行器艙室內CO2的去除及O2再生工藝系統設計[J]. 鄭東歡,李玉文,陳兆波,李永峰.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09(01)
[6]Regeneration of 2-amino-2-methyl-1-propanol used for carbon dioxide absorption[J]. ZHANG Pei, SHI Yao,~* WEI Jianwen, ZHAO Wei, YE Qing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1)
[7]封閉空間CO2氣體去除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 汪波,耿世彬,韓旭. 建筑熱能通風空調. 2007(06)
[8]氨基硅烷修飾的SBA-15用于CO2的吸附[J]. 王林芳,馬磊,王愛琴,劉茜,張濤. 催化學報. 2007(09)
[9]介孔材料氨基表面修飾及其對CO2的吸附性能[J]. 趙會玲,胡軍,汪建軍,周麗繪,劉洪來. 物理化學學報. 2007(06)
[10]改性中孔分子篩SBA-16薄膜的合成及表征[J]. 史克英,池玉娟,金效齊,徐敏,袁福龍,付宏剛. 化學學報. 2005(10)
博士論文
[1]新型固體胺吸附分離煙氣中二氧化碳[D]. 劉亞敏.浙江大學 2011
[2]介孔二氧化硅改性及其吸附CO2研究[D]. 魏建文.浙江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空間站中分子篩清除二氧化碳技術研究[D]. 杜大慶.天津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171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171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