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溶藻菌A4發(fā)酵培養(yǎng)參數(shù)優(yōu)化及其溶藻效果的探究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17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昱;甲藻赤潮與水體中營養(yǎng)鹽的關系初探[J];臺灣海峽;2001年01期
2 陳國福;王廣策;張春云;周百成;;一株裸甲藻類似種的形態(tài)和系統(tǒng)進化分析[J];科學通報;2008年03期
3 董克兵,白希堯,白敏冬,倪小風,張紅;強氧化自由基對裸甲藻的影響[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 周曉見,白敏冬,鄧淑芳,董克兵,邢琳;羥基殺滅赤潮裸甲藻研究[J];海洋環(huán)境科學;2004年01期
5 賴海燕;徐寧;段舜山;;大亞灣裸甲藻種群動態(tài)及其關鍵調(diào)控因子[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1年03期
6 逄勃越;王學魁;孫之南;王廣策;;不同影響因子對裸甲藻生長的影響[J];生物技術;2006年01期
7 陳建發(fā);黃慧珍;;九龍江北溪干流甲藻爆發(fā)的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別聰聰;李鋒民;李媛媛;王震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對短裸甲藻活性氧自由基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12年02期
9 張淑雯;張云;歐林堅;齊雨藻;呂頌輝;;6種赤潮甲藻對熒光標記藻類的吞噬行為研究[J];海洋與湖沼;2012年03期
10 吳玉霖,周成旭;甲藻赤潮的海洋環(huán)境危害及其防治[J];海洋環(huán)境科學;199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金輝;秦玉濤;朱建榮;黃秀清;徐韌;孫亞偉;鄔建勇;;長江口水域異甲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赤潮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征分析[A];第一屆中國赤潮研究與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胡圣;劉國祥;周廣杰;梅洪;胡征宇;;中國淡水產(chǎn)毒甲藻新記錄[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田志佳;王震宇;李鋒民;安蓁;;大型海藻對短裸甲藻的化感抑制作用[A];中國第三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第八屆全國雜草科學大會、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中國“水稻化感作用論壇”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陳寶理;劉其芳;張憲孔;;藍裸甲藻光合器的超微結(jié)構(gòu)與演化關系[A];第六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0年
5 王云峰;周名江;于仁成;朱德弟;呂頌輝;顏天;;2005年春夏之交東海大規(guī)模甲藻赤潮的時空分布特征[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6 齊雨藻;肖詠之;呂頌輝;陳菊芳;徐寧;;中國沿海甲藻孢囊的分類與分布[A];中國藻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7 王艷;李韶山;陳菊芳;呂頌輝;齊雨藻;;中國沿海甲藻孢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研究[A];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鋒民;別聰聰;王震宇;;七種大型海藻浸提液對短裸甲藻的化感抑制及活性成分分離[A];中國第四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戴鑫烽;陸斗定;王春生;夏平;黃雷;王采典;王紅霞;何飄霞;;舟山港四艘商船壓艙水底部泥樣甲藻孢囊種群結(jié)構(gòu)分析[A];中國藻類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永華;楊博;梁世中;;隱甲藻產(chǎn)油脂和DHA積累特征[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吳桂亮;池水紅棕色由甲藻引起[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7年
2 王云祥;蝦池裸甲藻中毒癥防治[N];中國海洋報;2003年
3 蘇青;魚塘藻害防與治[N];江蘇農(nóng)業(yè)科技報;2005年
4 成春到;魚類的植物危害及殺滅[N];中國漁業(yè)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張慶源;三張A4紙:國務院批復函定調(diào)濱海新未來[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6 本報記者 管宏業(yè);新A4延伸奧迪品牌內(nèi)涵[N];中國商報;2005年
7 張利東;寶馬新3系和新A4定價階段互“設套”[N];當代汽車報;2005年
8 通訊員 王全勝 記者 徐建;績溪再添國家A4級新景區(qū)[N];安徽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郭皓;我國海域赤潮甲藻孢囊形態(tài)與分布特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年
2 王永華;隱甲藻高密度發(fā)酵培養(yǎng)和油脂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2年
3 陸欣鑫;華南沿海典型海域甲藻孢囊地理分布及環(huán)境指示作用研究[D];暨南大學;2017年
4 陳田田;阿米巴藻(Amoebophrya)在我國近海的分布、多樣性及寄生作用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莎莎;甲藻溶藻菌A4發(fā)酵培養(yǎng)參數(shù)優(yōu)化及其溶藻效果的探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7年
2 沙相宇;中助骨條藻自他感物質(zhì)對自身及兩種甲藻e笥跋靃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吳珍;溫度和大型海藻(草)抽提物對海洋底棲甲藻生長及多糖產(chǎn)量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6年
4 隋曉;化學誘導劑對寇氏隱甲藻油脂積累提高的代謝調(diào)控機理[D];天津大學;2015年
5 騰琳;中國沿海甲藻孢囊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6 肖詠之;中國沿海甲藻孢囊分類、分布和孢囊形成動力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7 別聰聰;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對短裸甲藻的化感抑制機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田志佳;大型海藻化感物質(zhì)對短裸甲藻的抑制作用[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張文;不同環(huán)境因子對有害赤潮生物鏈狀裸甲藻的生長和產(chǎn)毒的影響[D];暨南大學;2009年
10 沙燕華;脂氧素A4通過增強LXRα途徑上調(diào)THP-1巨噬細胞源性泡沫細胞中ABCA1的表達[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5133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1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