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多種衛(wèi)星數(shù)據的太湖水體漫衰減系數(shù)估算算法
[Abstract]:The down-lin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K _ d)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underwater light field, which determines the depth of the euphotic layer of water and affects 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toplankton. 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s in Taihu Lake from 2008 to 2013,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water body were analyzed, and a high precision estimation model of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water body at 490nm was establish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many kinds of satellit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organic suspended matter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aihu Lake. The red-green band ratio (674 nm/555 nm) 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estimation of K ~ d in Taihu Lake, and the invers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higher (N ~ (72), R ~ (2) ~ (0.72), RMSE ~ (- 1) 0.89 m ~ (- 1), MAPE=21.58%). The signals of the main sensor bands such as MODIS/EOS,OLCI/Sentinel-3,GOCI/COMS and MSI/Sentinel-2 are simulated by the measured spectral data, and the red-green band model suitable for the estimation of various satellite sensors K _ () is constructed. The modeling accuracy is high (N = 72, R ~ (20.7), RMS E 0.9 m ~ (- 1), MAPE22.0%), and verified (N ~ (37), R ~ (20.7), RMS _ (0.9 m ~ (- 1), MAPE22.0%).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流域地理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江蘇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BK2016004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1358,41431176)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促進會項目(2012238)聯(lián)合資助
【分類號】:X524;X8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東太湖水體農業(yè)—大水面圍網養(yǎng)魚試驗[J];中國科學院地學情報網網訊;1986年Z1期
2 楊瑞強;周群芳;張慶華;江桂斌;;太湖水體中丁基錫化合物污染現(xiàn)狀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6年04期
3 鄧建才;陳橋;翟水晶;楊旭昌;韓紅娟;胡維平;;太湖水體中氮、磷空間分布特征及環(huán)境效應[J];環(huán)境科學;2008年12期
4 孫德勇;李云梅;王橋;樂成峰;黃昌春;伍藍;;太湖水體散射特性及其空間分異[J];湖泊科學;2008年03期
5 韓秀珍;鄭偉;劉翔;;基于實測光譜的太湖水體表面離水反射率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10年03期
6 王俊;韋肖杭;姚偉忠;張敏;趙漢取;;南太湖水體葉綠素a含量與氮磷濃度的關系[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7 范成新;太湖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歷史演變[J];湖泊科學;1996年04期
8 劉RK,黃家柱,張強;太湖水體藻類葉綠素濃度高光譜遙感監(jiān)測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9 陳璐璐;周北海;徐冰冰;吳豐昌;符志友;;太湖水體典型重金屬鎘和鉻含量及其生態(tài)風險[J];生態(tài)學雜志;2011年10期
10 穆麗娜,陳傳煒,俞順章,劉建玲,吳亞英,朱文昌;太湖水體微囊藻毒素含量調查及其處理方法研究[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楠;韋朝陽;朱雁鳴;;太湖水體砷的分布特征[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蔣丹烈;岳龍;馬迪;宋晨怡;朱yN聰;尹大強;;應用物種敏感性分布法對太湖水體的生態(tài)風險分析[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楊龍元;張健;林琳;吳敬碌;;大氣氮磷沉降對太湖水體葉綠素a濃度影響特征研究[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1年
4 徐建;張遠;郭昌勝;李蕾;;太湖水體中典型抗生素的分布規(guī)律[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5 沈玲;許綱熙;;蘇南太湖水體惡化的歷史演化及其污染防治戰(zhàn)略的轉變[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2年
6 曹瑩;張亞輝;高富;周俊麗;劉征濤;;太湖水體中微囊藻毒素的測定及其分布特征[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7 趙漢取;王俊;韋肖杭;姚偉忠;張敏;;南太湖水體葉綠素a含量與氮磷濃度的關系[A];中國水產學會漁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分會2011年學術交流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軍;劉叢強;王仕祿;周志華;朱兆洲;肖化云;;太湖水體溶解營養(yǎng)鹽(N、P、Si)的季節(jié)性變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韓超;王曉蓉;高士祥;耿金菊;;太湖水體亞磷酸鹽的垂直分布特征[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2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馬安成;李祥麟;;略述20年來太湖水體中藍藻的演變與富營養(yǎng)化的關系[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湖泊健康與水生態(tài)修復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鄧建勝;太湖水體何時變清?[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戰(zhàn)平;太湖水體中的膠體態(tài)痕量金屬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洪彥;太湖水體有機磷組成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2 嚴小菊;典型有機磷酸酯阻燃劑在太湖水體和底泥中存在水平和分布特征[D];南京大學;2013年
3 吳文仙;太湖水體和底泥中總微囊藻與產毒微囊藻豐度的分布特征[D];華東理工大學;2016年
4 李巍巍;太湖水體溶解態(tài)腐殖質的結構組成及環(huán)境效應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5 金鑫;太湖水體漫衰減特性及光生態(tài)環(huán)境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魯s,
本文編號:24393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3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