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氣中典型組分的吸附特性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X7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澤智,濮世貴,孫亞兵,周玉香;垃圾填埋氣測試與火炬裝置的開發(fā)[J];環(huán)境保護;2003年07期
2 王玉波;;國產設備在垃圾填埋氣發(fā)電中的應用[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7年01期
3 黃;;IFAT CHINA 2008——挖掘垃圾填埋氣的能源潛力[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8年06期
4 ;IFAT CHINA 2008-挖掘垃圾填埋氣的能源潛力[J];能源工程;2008年03期
5 ;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填埋氣綜合利用研究碩果累累[J];高科技與產業(yè)化;2008年09期
6 張斌;魏緒玲;劉寶勇;李剛;;垃圾填埋氣的資源化利用[J];甘肅科技;2009年04期
7 周亞麗;;垃圾填埋氣作為“綠色”能源可行性初探[J];農業(yè)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12年06期
8 彭緒亞,吉方英,肖波,劉國濤;垃圾填埋氣的產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9 施曉蘭;;生活垃圾填埋氣的資源化利用[J];江西政報;2008年13期
10 周紅軍,吳全貴;垃圾填埋氣的回收利用[J];環(huán)境保護;200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杜娟;;我國城市垃圾填埋氣資源化利用現狀及前景研究[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顏勇志;;清潔發(fā)展機制下垃圾填埋氣發(fā)電項目的分步式建設[A];2010固廢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徐寧;;從垃圾填埋氣中凈化回收甲烷的技術[A];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論文集[C];2014年
4 楊迪;解強;;太原市侯村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填埋氣收集利用與CDM項目開發(fā)研究[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徐珊珊 通訊員 王進云;首個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投產[N];海南日報;2009年
2 國資;濟柴中標國內最大垃圾填埋氣發(fā)電項目[N];中國建設報;2010年
3 記者 楊念明 通訊員 ?;鄂州首座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并網發(fā)電[N];湖北日報;2013年
4 姚玉潔 徐機玲;南京用垃圾發(fā)電[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5 記者 白麟;我市首個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落成[N];重慶日報;2009年
6 首席記者 張春祥;郭家溝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一期基本竣工[N];牡丹江日報;2009年
7 記者 李欣;郭家溝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并網發(fā)電[N];牡丹江日報;2009年
8 記者 劉泓波 通訊員 孫冠華;濟柴中標國內最大垃圾填埋氣發(fā)電項目[N];中國石油報;2010年
9 鄒斌 葉志衛(wèi) 葉火生;湖北武漢首個垃圾填埋氣發(fā)電廠運營[N];中國建設報;2010年
10 鐘聞;讓垃圾填埋氣變廢為寶[N];中國石化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彭緒亞;垃圾填埋氣產生及遷移過程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苗鑫梅;垃圾填埋氣中典型組分的吸附特性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2 賴泓宇;垃圾填埋氣對植物生長影響及近自然植被恢復途徑[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文雄;垃圾填埋氣產生過程與產氣量預測模型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2年
4 王靜;基于有機物轉化率的垃圾填埋氣產量預測模型及其驗證[D];重慶大學;2006年
5 余珉;活性炭吸附垃圾填埋氣中硅氧烷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6 趙勝男;垃圾填埋氣發(fā)電CDM方法學應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256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32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