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一種磁性剩余污泥的制備及其除磷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25 23:32

  本文選題:磁性剩余污泥 切入點:磁分離 出處:《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6期


【摘要】:以FeCl_3,FeCl_2和NH_3·H_2O為原料,通過共沉淀法制備磁性Fe_3O_4納米顆粒(MNPs),并將含水率為99%的剩余污泥與其復合,制備磁性剩余污泥(MES)。采用交變梯度磁強計測定、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等分析方法對MES進行表征。計算磁分離后的污泥體積濃縮程度,進行MES對磷的吸附去除研究。結果表明,MES具有超順磁性,其飽和磁化強度為42 emu/g,30秒內可實現(xiàn)固液分離,且分離后的MES體積為原剩余污泥體積的1/10。MES吸附磷的最適p H為4~6,最佳磷溶液初始濃度為16 mg/L(以P計),600分鐘后達到吸附平衡。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對吸附試驗數(shù)據(jù)的擬合程度較高。MES對磷的吸附等溫線符合Langmuir方程,理論最大吸附量為3.00 mg/g(以P計)。磁性剩余污泥可快速、大幅度地縮減剩余污泥體積,且對磷的吸附性能優(yōu)于剩余污泥。研究結果可為處理剩余污泥提供新的途徑。
[Abstract]:Using FeCl _ 3H _ 2O and NH_3 _ H _ 2O as raw materials, magnetic Fe_3O_4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excess sludge containing 99% water content was mixed with it to prepare magnetic excess sludge. The magnetic excess sludge was measured by alternating gradient magnetometer. The MES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sludge volume concentration after magnetic separ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phosphorus by M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ES had superparamagnetic properties.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42 emu / g, and th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can be realized in 30 seconds. The optimum pH for phosphorus adsorption by 1/10.MES with MES volume being original excess sludge volume is 4g / L, and the optimal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solution is 16mg / L (calculated at P for 600min).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s obtained by quasi-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of phosphorus by mes accords with Langmuir equation.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3.00 mg / g (calculated as P). Magnetic excess sludge can rapidly reduce the volume of excess sludge, an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phosphoru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urplus sludge. 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excess sludge.
【作者單位】: 深圳市重金屬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環(huán)境與能源學院;
【基金】:深圳市科技計劃技術開發(fā)項目(JSKF20150828173756275) 流域生態(tài)工程學學科建設(深發(fā)改[2017]542號)資助
【分類號】:X7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柴山人之,張國富;剩余污泥脫水方法的研究[J];燃料與化工;2003年01期

2 高蓉菁;王東寅;;剩余污泥的乳酸化及減量化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04年03期

3 楊彩鳳;;剩余污泥新型生物技術資源化利用途徑研究進展[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9期

4 祁振;;污水剩余污泥的處理及其合理化利用[J];廣東化工;2013年03期

5 魏慶鋒;無剩余污泥法處理廢水[J];環(huán)境導報;2002年04期

6 吳敏,楊健;蚯蚓生態(tài)床處理剩余污泥[J];中國給水排水;2003年05期

7 符艷妍,崔振強,郎咸明;剩余污泥的處理及綜合利用[J];有色礦冶;2004年02期

8 吳志萍,楊公平,高丹;剩余污泥再利用的探討[J];山西能源與節(jié)能;2004年04期

9 向迎洪,張清東,莊景宏;污水廠剩余污泥的生物小循環(huán)多級處理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汪常青;梁浩;李亞東;華佳;;利用剩余污泥制備泡沫滅火劑的試驗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6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文波;李玉慶;張軼凡;李紅霞;;球磨作用對污水廠剩余污泥中氮磷的影響[A];全國排水委員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李玉慶;張軼凡;李紅霞;劉范嘉;;機械法破解剩余污泥后碳的變化[A];全國排水委員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殷絢;韓萍芳;呂效平;;超聲強化處理水廠剩余污泥[A];第六屆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展覽暨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聶亞峰;盧彩虹;屈秀文;趙曉光;;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臭氧減量化技術探討[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2年

5 崔龍哲;吳桂萍;鄧克儉;;質子化剩余污泥中官能團對染料的吸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6 王博;史強;楊陽;王亮;萬偉;王建龍;;利用剩余污泥發(fā)酵產氫的優(yōu)化研究[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2年

7 陳國煒;俞漢青;;城市污水處理廠剩余污泥解偶聯(lián)減量技術[A];循環(huán)經濟理論與實踐——長三角循環(huán)經濟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于安峰;周育楠;初里冰;邢新會;;好氧厭氧耦合實現(xiàn)剩余污泥減量的工藝及機理研究[A];第三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6年

9 劉康懷;嚴博;王櫟雯;龍飛;吳國恩;楊侃;;利用蚯蚓處理城市污水廠剩余污泥的可行性及其展望[A];全國排水委員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史錦芳;金輝;游思琴;李彪;;臭氧對剩余污泥的破解效果研究[A];2013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五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趙關良;不用脫色劑 剩余污泥少[N];中國環(huán)境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利平;水熱處理耦合機械壓濾對剩余污泥的深度脫水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接偉光;剩余污泥堿性厭氧發(fā)酵混合菌系構建與性能[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楊春雪;嗜熱菌強化剩余污泥水解及短鏈脂肪酸積累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孫睿;MEC用于剩余污泥產氫產甲烷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結構解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鶴名;基于清潔生產理念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tǒng)節(jié)能降耗集成工藝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6 由美雁;流體剪切與超聲聯(lián)合作用下剩余污泥的破解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7 蘇瑞景;剩余污泥酶法水解制備蛋白質、氨基酸及其機理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8 姜蘇;表面活性劑促進污水廠剩余污泥發(fā)酵生產短鏈脂肪酸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9 蘇高強;剩余污泥堿性發(fā)酵產酸性能與優(yōu)化[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白向玉;剩余污泥中重金屬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復機理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昕彤;抗生素剩余污泥對重金屬的吸附性能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D];天津理工大學;2015年

2 江磊;預處理技術強化剩余污泥厭氧發(fā)酵產揮發(fā)酸及釋磷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3 李娜;強化剩余污泥厭氧發(fā)酵產酸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劉改革;剩余污泥厭氧產酸小試過程控制及微生物種群演替規(guī)律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焦明龍;堿與臭氧預處理剩余污泥厭氧產氣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6 高楊;不同陰極條件微生物電化學系統(tǒng)污泥減量產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邵金星;耦合法提取剩余污泥中蛋白質及其后續(xù)處理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5年

8 劉陽;熱水解聯(lián)合中溫厭氧消化處理剩余污泥[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王冰;蘭州地區(qū)剩余污泥資源化制磚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10 付強;膜生物反應器剩余污泥氣浮濃縮技術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6653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653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0f8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