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愛勝蚓對不同濃度四溴雙酚A代謝的急性與亞急性毒性響應
本文關鍵詞: 四溴雙酚A 赤子愛勝蚓 急性暴露 亞急性暴露 代謝組學 差異代謝物 出處:《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運用核磁共振一維氫譜研究不同濃度四溴雙酚A(TBBPA)急性暴露與亞急性暴露對赤子愛勝蚓(Eisenia fetida)的代謝影響.通過設置不同劑量TBBPA進行急性暴露和亞急性暴露,運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分析法(OPLS)比較急性和亞急性暴露下蚯蚓的代謝差異,研究蚯蚓代謝水平與暴露劑量的關系,以找出差異代謝物作為TBBPA毒性效應的代謝標志物.結果表明,急性暴露和亞急性暴露均能很好地區(qū)分不同劑量染毒組間的代謝差異,且TBBPA暴露劑量越大,蚯蚓體內(nèi)代謝與空白組的差異越大.急性暴露和亞急性暴露后,亮氨酸、賴氨酸和甜菜堿等代謝物劑量隨TBBPA劑量增加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亞急性暴露中的變化幅度大于急性暴露.TBBPA暴露劑量為100 mg·kg~(-1)時,赤子愛勝蚓受到毒害作用,體內(nèi)代謝物變化顯著,代謝平衡遭到破壞,差異代謝物對毒性效應的指示作用比較敏感.甜菜堿、亮氨酸和賴氨酸可作為標志性代謝物揭示TBBPA對赤子愛勝蚓在滲透壓調(diào)節(jié)、能量供給以及免疫功能方面的毒性效應,為進一步探索TBBPA毒性機理提供理論基礎.
[Abstract]:The effects of acute and subacute exposure of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on the metabolism of Eisenia fetida were studied by 1D NMR. Acute and subacute exposures were carried out by setting different doses of TBBPA.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projection analysis (OPL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arthworm metabolism between acute and subacute exposure, a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abolic level of earthworm and the exposure do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ute exposure and subacute exposure could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of metabolism between groups exposed to different doses of TBBPA, and the higher the exposure dose of TBBPA was. After acute and subacute exposure, the dose of leucine, lysine and betain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BBPA dose. The changes in subacute exposure were larger than that in acute exposure. TBBPA exposure dose was 100 mg 路kg ~ (-1). Betaine, leucine and lysine can be used as symbolic metabolites to reveal the toxic effects of TBBPA on osmotic pressure regulation, energy supply and immune function.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toxic mechanism of TBBPA.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41271487) 公益性行業(yè)(農(nóng)業(yè))科研專項(No.201303106) 國家重點基礎性科技專項(No.2013FY111100)~~
【分類號】:X17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雅莉;;溫度對大平二號赤子愛勝蚓呼吸的影響[J];動物學雜志;1993年04期
2 弭曉菊,李潔,馮樹丹;實驗增強赤子愛勝蚓纖溶酶活性及臨床使用效果[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98年05期
3 彭先鳳,陶建寧,楊繼虞;赤子愛勝蚓五種純化纖溶酶的理化性質(zhì)研究[J];藥物生物技術;1999年04期
4 陳麗紅;劉征濤;方征;王曉南;王婉華;;老化土壤中鉛對赤子愛勝蚓生長及繁殖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14年04期
5 李遂焰,李清漪;赤子愛勝蚓堿性磷酸酶的酶學性質(zhì)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6 曲甍甍,徐韻,陳海剛,李兆利,孫立偉,徐迪今,孔志明,杉浦則夫;三種獸藥添加劑對土壤赤子愛勝蚓的毒理學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5年06期
7 鄭森林;宋玉芳;邱曉燕;孫鐵珩;張薇;M.L.Ackland;;苯并[a]芘對赤子愛勝蚓線粒體編碼基因表達影響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8年02期
8 周娟;顏增光;蔣金煒;湯清波;李發(fā)生;;幾種典型土壤中銅對赤子愛勝蚓的毒性差異比較研究[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08年04期
9 曾強;程文文;蔡鳳云;胡傳祿;王婧;楊旭;;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致赤子愛勝蚓體細胞氧化損傷的研究[J];生態(tài)毒理學報;2010年05期
10 丁帥;方志翔;劉標;沈文靜;孟軍;;轉野生薺菜凝集素基因棉花對赤子愛勝蚓的影響[J];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薛銀剛;王曉蓉;孫成;蔡煥興;徐東炯;;熒光定量PCR研究四溴雙酚A對赤子愛勝蚓基因表達的影響[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環(huán)境標準與基準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董煒華;殷秀琴;辛樹權;;赤子愛勝蚓對不同豬糞和秸稈分解作用研究[A];自然地理學與生態(tài)安全學術論文摘要集[C];2012年
3 周娟;顏增光;關亮;蔣金煒;湯清波;李發(fā)生;;我國典型土壤中外源鎳污染對赤子愛勝蚓的急性毒性研究[A];中國毒理學會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毒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劉偉;朱魯生;王軍;謝慧;王金花;蘇坤昌;;硫丹對赤子愛勝蚓和白三葉草細胞DNA損傷的研究[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9暨第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黃衛(wèi)麗;趙文巖;趙紅梅;樊海燕;;鏈霉素和銅對蚯蚓的聯(lián)合急性毒性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吳凡;蚯蚓快速高產(chǎn)養(yǎng)殖技術[N];中國畜牧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劉俊;得克隆對赤子愛勝蚓的毒性效應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2 何巧力;土壤中萘和銅對赤子愛勝蚓的毒理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姚洪偉;全氟辛烷磺酸對赤子愛勝蚓和球腎白線蚓的生態(tài)毒理效應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4 王練書;十溴聯(lián)苯醚在蚯蚓和玉米體內(nèi)的生物累積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5 曾強;鈦酸酯類化合物對蚯蚓體細胞氧化損傷作用及在大鼠各器官內(nèi)分布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許明;赤子愛勝蚓對Pb污染磚紅壤的影響[D];華南熱帶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7 王昕;林丹、DDT對蚯蚓、土壤線蟲的影響及其土壤殘留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8 解冬利;不同類型土壤中鎳的生物富集特性及其對蚯蚓的毒性效應[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劉亞納;赤子愛勝蚓處理畜禽糞便的工藝條件研究[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10 朱宇恩;蚯蚓對土壤中有效態(tài)Pb、Zn含量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5260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52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