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干流水體多環(huán)芳烴與有機氯農藥季節(jié)性分布、組成及源解析
本文關鍵詞:灤河干流水體多環(huán)芳烴與有機氯農藥季節(jié)性分布、組成及源解析 出處:《環(huán)境科學》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灤河 多環(huán)芳烴 有機氯農藥 分布 組成 來源分析
【摘要】:為確定灤河水環(huán)境中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機氯農藥(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季節(jié)性分布、組成及來源,分別于2015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采集了灤河干流14個斷面春、夏兩季表層水體水樣,采用GC-MS/MS分析了水體中17種PAHs和15種OCPs濃度.結果表明,灤河干流春季表層水體中PAHs總濃度范圍是33.33~90.65 ng·L~(-1),平均值為52.64 ng·L~(-1);夏季PAHs總濃度范圍是147.68~252.68 ng·L~(-1),平均值為169.88 ng·L~(-1);春季表層水體中OCPs總濃度范圍是0.08~3.48 ng·L~(-1),平均值為1.19 ng·L~(-1);夏季OCPs總濃度范圍是0.08~5.47ng·L~(-1),平均值為1.02 ng·L~(-1).灤河干流春、夏兩季表層水體中PAHs季節(jié)性污染特征表現為夏季PAHs總濃度高于春季,OCPs季節(jié)性污染特征整體表現為灤縣、大黑汀水庫壩上、潘家口村、郭家屯、曲家灣和白城子等6個斷面春季OCPs總濃度低于夏季,其他8個監(jiān)測斷面則表現為春季要普遍高于夏季.從灤河春、夏兩季表層水體PAHs和OCPs組成特征來看,春、夏兩季PAHs以中低環(huán)為主且不同環(huán)數PAHs組成比例差異明顯,其中春季主要以三環(huán)芳烴為主,其次是四環(huán)和二環(huán),占PAHs總濃度的比例分別為51.18%~67.55%(平均為61.39%)、11.78%~33.94%(平均為20.97%)和13.31%~27.12%(平均為16.94%);萘(Naphthalene,Nap)對灤河干流夏季表層水體中PAHs總濃度貢獻最大,導致夏季PAHs以二環(huán)芳烴為主,占PAHs總濃度的比例為77.08%~90.62%(平均為83.34%),其次是三環(huán)芳烴和四環(huán)芳烴,分別占PAHs總濃度比例為7.09%~15.22%(平均為12.40%)和2.23%~7.49%(平均為3.97%);春、夏兩季表層水體中OCPs只有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和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DDTs)有不同程度檢出,且呈現以HCHs為主的污染特征,大部分斷面HCHs主要組成部分是β-HCH,其中春季占HCHs總濃度的43.78%~70.09%,平均比例為56.25%;夏季占HCHs總濃度的53.63.00%~64.31%,平均比例為58.37%,其他斷面則以α-HCH和γ-HCH為主要組成.分析灤河春、夏兩季表層水體中PAHs和OCPs的來源,PAHs同分異構體比值顯示灤河干流表層水體中PAHs主要來源于燃燒源,部分監(jiān)測斷面還存在石油源和混合源.OCPs同分異構體比值顯示灤河干流春、夏兩季表層水體中HCHs主要來源于環(huán)境殘留和大氣的長距離傳輸,另外春季烏龍磯和三道河子斷面、夏季大黑汀水庫壩上斷面可能有新的林丹或γ-HCH輸入;DDTs主要來源于新源輸入和環(huán)境殘留,其中潘家口水庫壩上、三道河子、外溝門子、白城子、正藍旗和閃電河水庫等斷面DDTs污染可能是由于新源輸入,姜各莊和郭家屯斷面DDTs主要來源于環(huán)境殘留.灤河干流表層水體中除Chr濃度超過了美國國家水質標準外,其他各單體PAHs未超過各國或組織制定的水質標準,同時各單體PAHs也未超過不同國家或組織制定的水生生物暴露安全標準,但PAHs總濃度超過了美國環(huán)境質量標準和歐盟最大允許濃度規(guī)定的水生生物暴露安全限值,表明可能會通過水生生物富集PAHs對人類健康構成一定威脅;OCPs濃度不超過不同國家和組織制定的地表水水質標準,也不超過美國環(huán)保署制定的淡水水體水生生物水質基準,但春季姜各莊、烏龍磯、曲家灣和白城子及夏季潘家口水庫壩上、潘家口村、曲家灣、白城子等斷面α-HCH濃度超過其人體健康水質基準,春季閃電河水庫斷面p,p'-DDD濃度,以及姜各莊、三道河子、郭家屯和閃電河水庫等斷面p,p'-DDE濃度均超過了其人體健康水質基準,表明α-HCH、p,p'-DDD和p,p'-DDE對灤河干流這些斷面周邊居民健康會產生潛在有害影響.
[Abstract]: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 composition and source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 PAHs ) and organic chlorinated pesticides ( OCPs ) in Luanhe River in spring and summer were determined by GC - MS / MS .
【作者單位】: 海河流域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南開大學環(huán)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基金】:環(huán)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KL-PPEC-2015-3)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013DFA71340)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2012ZX07203-002)
【分類號】:X522
【正文快照】: 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300170)多環(huán)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機氯農藥(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兩類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AHs是由2個或多個芳香環(huán)連接形成、超過10 000種單個化合物組成的一類復雜混合物[1],主要通過石油類產品的泄漏及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敏,谷學新,鄒洪,朱若華,蘇文斌;多環(huán)芳烴的危害與防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2 王小萍;姚檀棟;叢志遠;燕新梁;康世昌;張勇;;珠穆朗瑪峰地區(qū)土壤和植被中多環(huán)芳烴的含量及海拔梯度分布[J];科學通報;2006年21期
3 Staffan Lundstedt;Paul A.White;Christine L.Lemieux;Krista D.Lynes;Iain B.Lambert;Lars銉berg;Peter Haglund;Mats Tysklind;王麗平;;多環(huán)芳烴污染區(qū)域氧化多環(huán)芳烴的來源、遷移轉化和毒性危害[J];AMBIO-人類環(huán)境雜志;2007年06期
4 ;歐盟2010年正式限用多環(huán)芳烴[J];特種橡膠制品;2008年01期
5 劉廷鳳;陶丹丹;王磊;劉常志;顧陽;丁克強;;公路兩旁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含量的測定[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6 于國光;張志恒;葉雪珠;孫彩霞;袁玉偉;楊桂玲;;杭州市郊區(qū)表層土壤中的多環(huán)芳烴[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09年03期
7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陶澍研究團隊定量分析了我國居民多環(huán)芳烴呼吸暴露風險[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8 王振;高云濤;劉曉海;;化工廠土壤多環(huán)芳烴分布特征及評價[J];環(huán)境科學導刊;2010年04期
9 劉增俊;滕應;黃標;李振高;駱永明;;長江三角洲典型地區(qū)農田土壤多環(huán)芳烴分布特征與源解析[J];土壤學報;2010年06期
10 于國光;葉雪珠;趙首萍;張永志;張棋;王鋼軍;;杭州市郊區(qū)表層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的風險分析[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國光;張志恒;葉雪珠;袁玉偉;孫彩霞;楊桂玲;;杭州市郊區(qū)表層土壤中多環(huán)芳烴的風險分析[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杭維琦;薛光璞;;南京市環(huán)境空氣中多環(huán)芳烴的污染特征[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下冊)[C];2005年
3 魏垠;高銘徽;郭良宏;;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多環(huán)芳烴及環(huán)境內分泌干擾物[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4 秦寧;朱櫻;徐福留;;白洋淀大氣多環(huán)芳烴的污染特征與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09暨第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陶澍;;從多環(huán)芳烴的排放、遷移與暴露說起[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9:環(huán)境污染與人體健康[C];2007年
6 馬靜;Yuichi Horii;程金平;王文華;Kurunthachalam Kannan;;電子電器廢棄物拆解地區(qū)中氯代多環(huán)芳烴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7 劉金泉;吳明松;王麗;黃君禮;;二氧化氯對多環(huán)芳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A];二氧化氯研究與應用--2010二氧化氯與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劉艷;張經華;林金明;;多環(huán)芳烴檢測技術研究進展[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胡健;張國平;劉,
本文編號:14223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2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