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因明研究的理念、意義與方法——“百年中國因明研究”概要之四
本文關鍵詞:百年中國因明研究的理念、意義與方法——“百年中國因明研究”概要之四,,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百年中國因明研究"這一課題應以"繼往開來"為核心的理念,在創(chuàng)新中繼承和總結前人的研究,全面提升我國因明研究的整體水平,并在國際學界的廣大論域中,彰顯漢傳因明的重要價值和百年中優(yōu)秀成果的學術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國因明"的新形象。本課題研究的核心意義在于打通百年研究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實現(xiàn)中國因明在新一個百年中的創(chuàng)造新轉化。本課題研究應以義理與文獻的雙向互動為核心的方法論原則。以此為根據(jù),便展開為義理對勘、文本譯研、邏輯刻畫、比較邏輯、哲學詮釋和歷史研究這六種基本研究法。采取義理和文獻雙軌并進的研究路線,有助于克服此前研究中片面強調其中一點的缺陷。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關鍵詞】: 因明 學術史 邏輯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印度佛教因明研究”(12BZX062);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于陳那早期著作的佛教因明-量論探源”(13CZJ012)階段性成果 復旦大學“985三期”整體推進人文學科研究項目“華、梵大乘佛教理性傳統(tǒng)研究:兼與歐美學界對話”(2011RWXKYB040)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佛教因明-量論探源:陳那前因明時期著作和思想發(fā)展研究”(2012EZX001)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最近30年來我國因明研究中三家觀點①的爭鳴,為百年中國因明研究進入全面自覺的反思階段,提供了一個理論背景。我們已經(jīng)論證了玄奘及其所傳的漢傳因明的重大價值,在于忠實地保存了陳那的新因明學說而未受到后起的法稱因明的影響,②在此基礎上再來從事“百年中國因明”研究,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姚南強;再論“因三相”——對鄭偉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幾點質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鄭偉宏;再論“因三相”正本清源——兼答姚南強先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鄭偉宏;;因明百年 誰與評說?[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春春;;王船山詩學概念“現(xiàn)量”探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鄭偉宏;;漢、藏因明比較研究芻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鄭偉宏;;唐代因明研究的最高成就——窺基《因明大疏》評介[J];法音;2009年11期
4 鄭偉宏;再論“因三相”正本清源——兼答姚南強先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 湯銘鈞;;論佛教邏輯中推論前提的真實性問題[J];邏輯學研究;2009年01期
6 鄭偉宏;;“因三相”正本清源[J];邏輯研究專輯;2003年00期
7 劉震;;被普及化的玄奘與被邊緣化的因明——兼評鄭偉宏《〈因明大疏〉校釋、今譯、研究》[J];史林;2011年03期
8 向天華;;王夫之的現(xiàn)量說與審美感興[J];社科縱橫;2011年09期
9 姚南強;;關于因明“指誤”的幾點商榷[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林鴻偉;三支論式及因明學說實質之辨析[J];現(xiàn)代哲學;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忠義;;論邏輯的緣起[A];2007年全國哲學學科建設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張曉翔;;試論新因明的宗過[A];2007年全國現(xiàn)代邏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邦凡;唐歆;宋茜;;簡論近代以來的我國因明教學[A];第一次南開邏輯學專業(yè)學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曉翔;漢傳因明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湯銘鈞;陳那、法稱因明的推理理論[D];復旦大學;2010年
3 敖特根;敦煌莫高窟北區(qū)出土蒙古文文獻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4 張愛林;自相與現(xiàn)量[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5 魏春春;船山詩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穎;從因、喻二支的變化看古因明向新因明的嬗變[D];燕山大學;2010年
2 石文甲;從形式邏輯角度看法稱的《正理滴論》[D];燕山大學;2010年
3 蘇友濤;從《正理門論》看陳那的因明體系[D];燕山大學;2010年
4 鋼特木爾;《十善福白史冊》的邏輯思維與佛教哲學思想[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5 羅希;現(xiàn)量論音樂審美問題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07年
6 程娜;論維提布薩那的陳那因明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7 張敏;古代漢傳因明史述略論[D];燕山大學;2009年
8 姜鐵穩(wěn);佛教量論因明學解脫道之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9 張俊祥;佛教量論因明學現(xiàn)量之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10 孫婷;佛教量論因明的發(fā)展歷史[D];貴州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鄭偉宏;;論印度佛教邏輯的兩個高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姚南強;再論“因三相”——對鄭偉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幾點質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周文英;;印度邏輯史略(二)[J];江西師院學報;1981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忠義;;虞愚和他的《因明學》[J];哲學動態(tài);2009年12期
2 袁野;研究因明的學者及其學識的概述[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3 萬果;;藏傳因明學名著翻譯的學術意義[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3期
4 鄭偉宏;;因明百年 誰與評說?[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5 達寶次仁;桑浦尼烏托寺興衰及其對藏族文化的貢獻[J];西藏研究;2005年01期
6 董華;張曉翔;;《方便心論》的譯入及其影響[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呂o
本文編號:4712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