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會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回應和本色化運動(1924-1927)
發(fā)布時間:2017-05-07 07:09
本文關鍵詞:中國基督教會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回應和本色化運動(1924-192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主要以1920年代的中英文基督教報刊雜志為主要史料,以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中國基督教會和西方在華差會為主要考察對象,具體分析了中國教會人士在非基督教運動中如何應對反教運動的沖擊,他們是如何發(fā)起本色化運動,在此過程中又面臨那些挑戰(zhàn),以及西方傳教士如何看待和應對這場教會的自我革新運動。分析表明,教會人士在非基督教運動中,認真反思基督教會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錯誤,努力辯駁反教人士對教會的指責和攻擊,表明自己對如何救贖中國的主張,期待以此與社會主流勢力進行溝通并取得他們的理解,使基督教運動在中國得到鞏固并有所發(fā)展。為此,他們發(fā)起了中國近代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深遠的教會改革運動——本色化運動,試圖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基督教相化合,以期適應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通過這條基督教中國化道路,創(chuàng)造出教義精神上自傳、組織人事上自治、經(jīng)濟財務上自養(yǎng)的中國基督教會。但由于基督教在中國根基尚淺,中國局勢動蕩不安,西方教會和傳教士對本色化運動心存疑慮等原因,本色化運動雖在此階段呼聲高漲,得到廣泛的支持,,但直至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教會在教義、組織、經(jīng)濟等方面的自立運動都未能取得根本性的進展。
【關鍵詞】:中國基督教會 反基督教運動 傳教士 本色化運動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979.2
【目錄】:
- 引言4-7
- 第一章 非基督教運動的經(jīng)過7-11
- 一 第一階段的非基運動(1922-1924)7-8
- 二 第二階段的非基運動(1924-1927)8-11
- 第二章 教會對非教運動的回應11-19
- 一 教會對非教運動的態(tài)度11-13
- 二 教會人士對非教言論的辯駁13-19
- 第三章 教會的本色化運動19-36
- 一 中國教會對本色教會的探討19-22
- 二 本色教會在組織上的建設22-26
- 三 本色教會在經(jīng)濟方面遭遇的挑戰(zhàn)26-30
- 四 傳教士對本色教會的態(tài)度和看法30-36
- 結(jié)語36-38
- 參考文獻38-39
- 一 中文論著38
- 二 中、英文報紙期刊38-39
- 三 英文論著39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鵬;上帝與祖先[D];上海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昌憲;清末民國時期(1900-1949)內(nèi)蒙古地區(qū)基督教傳教活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李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基督教大學本土化[D];廣州大學;2007年
3 張?zhí)m;比較文化視野下的太原基督教青年會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4 張榮良;近代東北基督教本色化研究(1866-1945)[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基督教會對非基督教運動的回應和本色化運動(1924-1927),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94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4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