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符的由來
發(fā)布時間:2017-05-01 06:03
本文關鍵詞:道符的由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20世紀的道教研究中,雖不乏卷帙宏富之作,然而關于道教前史——即她怎樣在中國文化中孕育出來的過程——卻普遍顯得籠統浮泛,我的老師常金倉先生有感于此,近六、七年來差不多每屆研究生都要安排一個有關的專題作為學位論文,試圖通過這些專題深化認識,我的論文《道符的由來》就是這個總體計劃的一部分。 就我所知,好幾位專家強調指出,道符是道教研究亟待加強的領域之一。前人的研究在這方面雖做出相當大的貢獻,但從思考方法到其具體結論,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對一些影響道符產生的因素尚未追根尋源,有時割斷了文化要素之間固有的聯系,有時夸大了文字、書符材料等因素在道符產生中的作用,從而對道符起源研究帶來若干消極影響。造成這個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研究者忽略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用一些西方社會科學理論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使這項研究滲入過多的先入之見。例如,道符固然是道教巫術的表現形式,,由于古典進化論尤其是弗雷澤“巫術時代論”的影響,人們常常把它看成是中國史前巫術的遺存,于是總是到史前乃至三代的巫術中去找它的根源,其實構成它的因素或者根本就與巫術無關。又如,有些研究者在探索道符起源時,總是喜歡追求它的絕對開端,沒有充分考慮這種思維的科學性。有的則對該問題作了簡單的處理,沒有充分估計道符問題的復雜性。有的則對地域因素的影響估計過高。這些直接指導道符起源的方法和理論,都必須要進行一番檢討,舍此道符研究就談不上推陳出新。 本文試圖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對前人的結論加以分析,同時提出自己的見解。本文認為,“巫術時代論”并不適合于解釋道符的產生。巫術在春秋戰(zhàn)國重新高漲是社會諸多因素參與的結果,影響道符的許多因素就產生于這一時期。還有一些因素如信用,雖然在不同時期表現形態(tài)各異,但相同的功能還是將它們有機的聯系了起來。同時,道符構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混入了一些巫術觀念,而中國文字先天具有的象征、象形性經過造符者的加工,最終使得道符成為世界法術行列中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一種巫術形式。秦漢時期,求神問仙的社會風氣以及持續(xù)高漲的巫術熱情,最終促成了道符的產生。 文章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節(jié)內容,主要是為分析影響道符的因素作必要的前提準備。第一節(jié)主要說明了道符研究對道教以及對理解中國文化 所具有的意義,認為道符研究不但必要而且還相當迫切。緊接著對古書上關于道 符起源的幾種說法作了簡要地梳理,這樣作既是對古代傳說的一次澄清,也是對 本文所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運用。在充分肯定20世紀學者們對道符起源研究所 取得成果的基礎上,著重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之處以及本文所用的方法—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是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全面展開,是文章的主體,由六節(jié)組成,主 要是梳理各種文化因素如何影響道符。咒語是一切法術的核心,它與道符的關系 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咒語是語言化巫術形式,道符則是巫術語言書面化的表達。 因此,咒語始終對道符有制約作用。其次,社會、生活領域廣泛使用的符節(jié)契券, 道符將這些現實中取信之物移用到鬼神世界之中。而上層社會彌漫的符瑞現象也 給造符者以啟發(fā),道符的產生被宣布為是上天神授的結果,這顯然是對符瑞形式 的改造和利用。古人把天象與人事相聯系,并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人格神,這些神各有 所司并管理人間百務,這種觀念也被大量吸收,并且成為數量巨大的專門的星象 符。中國的文字與圖畫關系密切,它們廣泛使用于社會領域,并從中發(fā)展出溝通 人神,驅使鬼神的功能,道士對兩者尤其文字的大膽加工,最終使得道符成為最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法術。正是中國本土文化因素綜合作用,道符得以產生。 第三部分是結論。道符是多種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這些因素之間也存在著 復雜的關聯。信用功能、符命、咒語一般很難表現在符文上,但它們衍生出權 力、神力卻始終對道符有制約作用;道符上的星象符號、似圖非圖、似字非字的 神秘化符號既反映出道教教義的部分內容,也反映出傳統和現實的一些文化因素。
【關鍵詞】:道符起源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咒語 文字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B959.2
【目錄】:
- 一、 研究道符的意義7-8
- 二、 文獻上關于道符起源的傳說8-12
- 三、 二十世紀道符起源研究12-16
- 四、 符與咒16-19
- 五、 符節(jié)契券19-23
- 六、 從災祥到符命23-25
- 七、 道符與占星術25-31
- 八、 畫像通神在符咒中的作用31-33
- 九、 文字在道符中的神秘化33-40
- 結論40-42
- 參考文獻42-46
- 致謝46-47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金倉;論現象史學[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2 王育成;;東漢道符釋例[J];考古學報;1991年01期
3 姜生;道符結構、語義及功能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06期
4 晁天義;巫術研究的一個誤區(qū)——弗雷澤“巫術時代論”與中國的巫術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吳榮曾;;鎮(zhèn)墓文中所見到的東漢道巫關系[J];文物;1981年03期
6 高大倫;賈麥明;;漢初平元年朱書鎮(zhèn)墓陶瓶[J];文物;1987年06期
7 劉仲宇;道符溯源[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1期
8 葛兆光;“神授天書”與“不立文字”──佛教與道教的語言傳統及其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影響[J];文學遺產;1998年01期
9 王育成;;唐宋道教秘篆文釋例[J];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1年00期
10 常金倉;《山海經》與戰(zhàn)國時期的造神運動[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6期
本文關鍵詞:道符的由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83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3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