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道家觀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16:10
本文關鍵詞:馮友蘭道家觀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上,道家以其獨特的理論風貌彪炳于世。對于道家學說的歷史演變、理論內(nèi)蘊的研究及其價值評估,一直是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國現(xiàn)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友蘭較早對道家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融入到他所建構的哲學體系之中。以20世紀50年代為界,,馮友蘭的道家觀分為早晚兩期,即以西方哲學為詮釋框架的“早期道家觀”和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詮釋框架的“晚期道家觀”。在不同的語境下,以不同的視角探討了道家的起源、發(fā)展以及道家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等。系統(tǒng)梳理和探討馮友蘭的道家觀,有助于深入研究馮友蘭的哲學思想特別是他的中國哲學觀,也有助于揭示道家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自由意識、尊重自然或天然理念的當代實踐價值。
【關鍵詞】:馮友蘭 道家觀 早期道家觀 晚期道家觀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B26;B959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導論6-8
- 第1章 馮友蘭早期道家觀及其落實8-31
- 1.1 道家起源于隱士8-9
- 1.2 道家的開山為楊朱9-12
- 1.3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12-14
- 1.4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14-18
- 1.5 道家在魏晉的發(fā)展18-24
- 1.6 早期道家觀的落實24-28
- 1.7 對道家學說的批評28-31
- 第2章 馮友蘭晚期道家觀的轉變31-88
- 2.1 晚期道家觀的主要內(nèi)容31-66
- 2.1.1 先秦道家的合法性論證32-36
- 2.1.2 道家的起源和發(fā)展36-39
- 2.1.3 老子哲學39-50
- 2.1.4 莊子哲學50-62
- 2.1.5 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62-66
- 2.2 馮友蘭晚期道家觀對早期道家觀的繼承66-71
- 2.2.1 道家起源問題上的繼承67-68
- 2.2.2 老子觀的繼承68-69
- 2.2.3 莊子觀的繼承69-71
- 2.3 馮友蘭晚期道家觀的轉變71-88
- 2.3.1 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轉向72-76
- 2.3.2 歷史主義方法的深入76-80
- 2.3.3 “對子結構”的運用80-85
- 2.3.4 階級分析的引入85-88
- 第3章 對馮友蘭道家觀的反思88-102
- 3.1 理論貢獻88-96
- 3.1.1 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和解讀道家思想88-93
- 3.1.2 以西方哲學的框架詮釋道家學說93-95
- 3.1.3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詮釋道家學說95-96
- 3.2 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96-102
- 3.2.1 楊朱開山論96-97
- 3.2.2 用西方哲學框架詮釋中國哲學包括道家思想的合理性問題97-100
- 3.2.3 從新出土的道家文獻看馮友蘭的道家觀100-102
- 致謝102-10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103-104
- 參考文獻104-113
- 獨創(chuàng)性聲明113
- 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113-114
- 中文詳細摘要114-119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玉春;老子思想的生態(tài)美學解讀及現(xiàn)代價值轉換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馮友蘭道家觀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45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2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