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石窟走進博物館:近期三大石窟藝術展評介
發(fā)布時間:2021-02-01 08:25
<正>石窟是起源于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筑形式,最早是僧侶遁世潛修的場所,因此,它們往往被修建在遠離塵俗的崖壁之上,窟內(nèi)多見宗教題材的雕塑和壁畫。3世紀以來,隨著佛教東傳,石窟經(jīng)西域進入中原。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因其規(guī)模之大、內(nèi)容之豐富、藝術水平之高而被視為中國石窟的杰出代表,它們印證了佛教漢化的歷史進程,具有無可比擬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共同的物質(zhì)文化遺珍。20世紀初,斯坦因、伊東忠太、沙畹等人的田野調(diào)查工作分別翻開了敦煌、云岡、龍門三大石窟的現(xiàn)代學術篇章。百余年來,石窟研究碩果累累,"敦煌學"早已成為國際顯學,
【文章來源】:美術觀察.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魏風堂堂:云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xiàn)”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以展覽為中心的兩點思考
1.復制品的局限性
2.展品質(zhì)量與展覽立意及敘事的關系
本文編號:3012495
【文章來源】:美術觀察.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3 頁
【文章目錄】:
“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
“魏風堂堂:云岡石窟的百年記憶和再現(xiàn)”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
以展覽為中心的兩點思考
1.復制品的局限性
2.展品質(zhì)量與展覽立意及敘事的關系
本文編號:30124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30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