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炳靈寺第8窟維摩詰經變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8-05-04 14:00

  本文選題:炳靈寺第 +  ; 參考:《考古與文物》2013年02期


【摘要】:本文通過炳靈寺第8窟造像、壁畫與佛經比對,認為此窟是一個維摩詰經變窟。《維摩詰經》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經典之一,漢代傳譯入我國。維摩詰居家修行的大乘佛教理念,迎合了我國士大夫階層和知識分子的信仰需求,對中國文化和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維摩詰題材也成了我國石窟藝術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culptures, murals and Buddhist scriptures in the eighth Cave of Bingling Templ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Grotto is a Vimalakirakirti Grottoes. It is one of the early Mahayana Buddhist scriptures in India, which was interpreted into China in the Han Dynasty. The idea of Mahayana Buddhism practiced at home catered to the belief needs of Chinese literati and bureaucrats and intellectuals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The subject matter of Vermaokirti als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in the art of grottoes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甘肅省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
【分類號】:B948;K87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納一;佛教美術中的維摩詰題材釋讀[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04期

2 孫昌武;關于佛典翻譯文學的研究[J];文學評論;200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躍進;;東方古代流散文學及其特點[J];東方叢刊;2006年02期

2 陳洪;《經律異相》所錄譬喻類佚經考論[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李解人;佛典翻譯文學與中國民間文學[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黃玉立;;從“揮霍如莼菜條”到“行云流水”——從維摩詰像看唐宋線描風格的轉變[J];美與時代(下);2012年08期

5 黃玉立;;從“辯才無礙”到“默然無言”——唐宋維摩詰像的內在精神轉變[J];美與時代(下);2012年09期

6 尹星;;淺析中國繪畫中維摩詰形象[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09年01期

7 蔣方亭;;故宮藏《維摩演教圖》創(chuàng)作年代小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2年04期

8 鄒清泉;;維摩詰變相研究述評[J];文藝研究;2010年05期

9 曾昭聰;劉玉紅;;漢譯佛經修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修辭學習;2008年05期

10 戴瑩瑩;;20世紀中國文學界之佛教文學研究[J];學術論壇;2012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姜濤;后秦佛教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2 玄宗女貴蓮(釋慧蓮);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3 梁銀林;蘇軾與佛學[D];四川大學;2005年

4 劉惠卿;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秦丙坤;法華宗與隋唐文學[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熊雋;《秘殿珠林》文獻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傅朝霞;宗經與歸心[D];蘇州大學;2006年

3 何清清;魏晉南北朝漢譯佛經本生因緣文學的敘事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4 吳洪生;漢譯佛經對《幽明錄》、《宣驗記》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8年

5 黃玉立;從維摩詰像看唐宋時期道釋人物畫的轉變[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紀彬;《百喻經》故事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顧隨;漢三國晉南北朝時期佛典翻譯文學[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建民;;陶瓷銘文字款的歷史與文化探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年03期

2 姜麗;;史前馬家窯彩陶的裝飾藝術探析[J];佛山陶瓷;2009年10期

3 梁善;;明代硯形制“方正為貴”與“巧用天工”現象探析[J];裝飾;2010年03期

4 張軍華;高鵬舉;;清光緒年間奇臺廟宇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3期

5 ;老子像碑探析[J];東南文化;1988年Z1期

6 沙武田;S.P.76《維摩詰經變稿》試析──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四[J];敦煌研究;2000年04期

7 于向東;;敦煌維摩詰經變以窟門為中心的設計意匠——以莫高窟第103窟為例[J];敦煌學輯刊;2010年03期

8 狄云蘭;;《韓魏公祠堂繪畫遺事記》探析[J];旅游縱覽(行業(yè)版);2011年03期

9 屈德印;彭亞麗;呂朝亞;;漢唐銅鏡藝術內涵探析——以浙江出土銅鏡為例[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10 馬建軍;;北周田弘墓出土的玻璃器探析[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乃華;;徽州文書整理探析[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賈應逸;;克孜爾第114窟探析[A];龜茲學研究(第一輯)[C];2006年

3 傅清遠;;華夏園林探析與保護[A];中國民族建筑論文集[C];2001年

4 張漢君;吳漢勤;;喀喇沁王府歷史與建筑規(guī)制探析——兼議清代封爵制度與京師王府實例之比照[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八輯下冊)——中國古都學會2001年年會暨赤峰遼王朝故都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5 董國新;;南朝劉宋貨幣探析[A];六朝貨幣與鑄錢工藝研究[C];2003年

6 莊岳;王其亨;;作古非由我,居今多任情——北海靜心齋的解釋學創(chuàng)作意象探析[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四輯)[C];2004年

7 胡同慶;;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磨合和交融——敦煌北涼石窟怫教藝術文化內涵探析[A];“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仙娥;趙雨亭;;黃河流域地區(qū)古村落保護與開發(fā)的模式探析—以山西為例[A];黃河流域資源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11年

9 曾憲波;詹敏;;探析漢畫中的風神雨神[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徐國洪;;陽朔出土明代窖藏銅錢探析[A];《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文集(第八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姜新;近代蘇北城市變遷探析[N];光明日報;2002年

2 李森 徐清華;明《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碑探析[N];中國文物報;2008年

3 襄樊市文物管理處 黃健;襄陽“古隆中”石牌坊的現狀評估及保護探析[N];中國文物報;2006年

4 山西省臨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館 梁菊秀;丁村民宅保護現狀與利用探析[N];中國文物報;2008年

5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葉佩蘭;“寶石紅瓷胎”探析[N];團結報;2010年

6 羅焰;彝文紙書傳播探析[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信周;兩周頌揚銘文及其文化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曦;長清孝堂山石祠漢畫像石考釋與文化藝術價值探析[D];山東大學;2008年

2 劉靜;戰(zhàn)國兩漢狩獵圖探析[D];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

3 王曉玲;西夏晚期石窟壁畫藝術特色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劍偉;u*直保圣寺泥塑探析[D];蘇州大學;2009年

5 張樹偉;吐魯番出土5-8世紀租佃文書中的違約責任及相關條款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臧志成;莫高窟254窟舍身飼虎圖變色原因探析與色彩修復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

本文編號:18432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8432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48e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