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檀多派的“幻論”與佛教的“空觀”比較
本文選題:幻論 + 空觀。 參考:《南亞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吠檀多派和佛教是印度思想史上的兩大思想派別。"幻論"和"空觀"分別是兩派的主流理論。梳理兩派中這方面理論的主要內涵和歷史發(fā)展,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處和不同點,對于了解印度哲學的精髓或核心思想,認識東方文化的特色,有積極意義。
[Abstract]:Vedanta and Buddhism are two major schools of thought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thought. " The theory of illusion and the view of space are respectively the mainstream theories of the two schools. Combing the main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se theories in the two schools,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r core ideas of Indian philosophy and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iental cultur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系;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人文社科項目 北大外哲所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支持
【分類號】:B94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祥全;;藝中魁首 夜叉正傳——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散論[J];搏擊(武術科學);2014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荊建璞;唐宋時期嵩山地區(qū)景觀資源與旅游活動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2 趙長貴;明清時期少林寺與少林武術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岳林;審美視界中的“色空觀”[J];皖西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李浦群;佛教空觀的意義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3 劉艷芬;意境說與佛家色空觀[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楊毅華;張偉;;禪宗空觀論的美學蘊涵[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5 賴永兵;;劉勰“物色”論與佛教色空觀[J];名作欣賞;2012年14期
6 吳言生;般若空觀印禪心——論《心經》對禪思禪詩的影響[J];人文雜志;2001年04期
7 肖鷹;;童心與空觀:李贄審美哲學論[J];江海學刊;2013年02期
8 崔愛舉;張潤平;;鮑照山水詩的般若空觀和涅i鎂辰鏪J];名作欣賞;2012年02期
9 周全田;禪宗美學的本體論空觀[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董群;試評王夫之對佛教空觀的理解[J];船山學刊;199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朱增祥;;試談佛教色空觀的現代物理意義[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2 哈迎飛;;論瞿秋白與佛教文化的關系[A];瞿秋白研究新探——紀念瞿秋白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1999年
3 哈迎飛;;論瞿秋白與佛教文化的關系[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朱國華;樹立大區(qū)域立體防空觀[N];中國國防報;2001年
2 本報駐美國記者 毛黎;我自太空觀云海[N];科技日報;2006年
3 陳永杰;緙絲技藝瀕臨失傳[N];北京科技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湯瑤;格雷·史奈德《神話與文本》中的色空觀[D];湖南大學;2013年
2 鄭海燕;論王紅公詩歌中的佛法空觀[D];云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884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78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