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駁松本文三郎的彌勒信仰起源論

發(fā)布時間:2018-04-21 08:08

  本文選題:彌勒信仰 + 早期佛經(jīng); 參考:《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摘要】:松本文三郎的《彌勒凈土論》誤解了早期佛經(jīng)中的記載,混淆了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的關系,在此錯誤的前提下否定彌勒信仰起源于小乘佛教,認為其受到了后世大乘思想的影響。松本文三郎以義凈記載印度小乘佛教不禮菩薩、不讀大乘經(jīng),來證明小乘佛教一開始就沒有菩薩信仰,其理由不成立。實際上,彌勒信仰起源于小乘佛教時期。小乘佛教內部孕育了大乘佛教,其中彌勒信仰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源頭。松本文三郎的彌勒信仰起源論觀點有誤、證據(jù)不足,實為倒果為因。
[Abstract]:Siro Matsumoto's "Maitreya Pure Land" misunderstands the early Buddhist sutras and confu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Buddhas. On the premise of this mistake, he denies that the Maitreya faith originated in Hinayana Buddhism. It was thought that it was influenced by the thought of Mahayana in later generations. In this paper, Samaro records the Indian Buddhist indecent Bodhisattva and does not read the Mahayana Sutra to prove that there is no Bodhisattva belief in the first place of the Mahayana Buddhism, and the reason does not hold true. In fact, the Maitreya faith originated in the period of Hinayana Buddhism. Mahayana Buddhism was conceived within the Mahayana Buddhism, in which Maitreya belief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Mahayana Buddhism. Siro Siro's view on the origin of Maitreya faith is wrong and the evidence is insufficient.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分類號】:B94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哲偉;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J];中國宗教;2004年07期

2 張冉;;大乘佛教的傳播策略[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11期

3 薇煒;大乘佛教[J];四川統(tǒng)一戰(zhàn)線;1996年05期

4 艾畦;試評大乘佛教的利弊[J];中華文化論壇;1997年04期

5 鉑凈;“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研討會舉行[J];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03期

6 鉑凈;“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研討會舉行[J];佛學研究;2002年00期

7 張勇;;論魏晉南北朝大乘佛教對婦女精神風貌的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鄒婷;;“何人知此義,唯有凈名翁”——白居易對大乘佛教思想的選擇[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qū)別[J];文史博覽;2008年06期

10 李利安;;大乘佛教的悲智精神[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劉元春;;大乘佛教道德的現(xiàn)代價值[A];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李小艷;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qū)別[N];中國民族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鑫;晚期般若思想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蓉;佛教悲智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青海師范大學;2016年

3 鄧黃雪恒;佛教無我思想的流變及其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4 王傳豐;北魏女主和佛教[D];南京師范大學;2016年

5 譚舒;孟子與大乘佛教善惡觀之比較[D];南昌大學;2012年

6 加央旦增;大乘佛教修心的人文價值探索[D];西藏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17815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7815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7c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