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之譯、解與圣典化問題
本文關鍵詞:《楞嚴經(jīng)》之譯、解與圣典化問題 出處:《學術研究》2014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楞嚴經(jīng)》 譯經(jīng) 解經(jīng) 圣典化
【摘要】:將《楞嚴經(jīng)》之翻譯、注疏及其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中的境遇與效用做深入考量,可以發(fā)現(xiàn)《楞嚴經(jīng)》在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圣典化過程,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楞嚴經(jīng)》成為中國佛教傳統(tǒng)中的重要經(jīng)典,對于中國佛教思想傳統(tǒng)的形成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另外,在儒佛互動的過程中,《楞嚴經(jīng)》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朱、王之學的辯難與融通的過程中,《楞嚴經(jīng)》亦成為儒者言說的重要理論資源。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hurangama and its situation and utility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we can find that the Book of Shurangama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canonization in China, and it is in this process that it is in this process. The Shurangama Sutr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cripture in the Chinese Buddhist tradition and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tradition. In addition, the Shurangama Sutra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debate and integration of Zhu and Wang's studies, the Shurangyan Classic also becam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 for Confucianism.
【作者單位】: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基金】: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一般項目“嶺南禪宗史”(12BZJ01019)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一般項目“嶺南禪宗史”(GD11CLS0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近代以來對于《楞嚴經(jīng)》的學術討論,多著眼于其真?zhèn)螁栴}。姑且不論這種狀況的形成是否與近代的“疑偽”之風及《大乘起信論》的考辨相關,1如果將《楞嚴經(jīng)》之翻譯、注疏及其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中的境遇與效用做深入考量,則可以發(fā)現(xiàn)《楞嚴經(jīng)》在中國經(jīng)歷了一個圣典化過程。本文通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陳慧麒;;晚明頓悟漸修并重論的興起——以陽明后學周汝登為例[J];船山學刊;2012年04期
2 羅時光;;宋明禪思想的“混融”發(fā)展演變及成因[J];船山學刊;2013年03期
3 潘桂明;;宗密論“圓覺”[J];佛學研究;2007年00期
4 陳暢;;論劉宗周晚年思想中的“獨體”概念[J];哲學動態(tài);2008年09期
5 龔雋;;宋明楞嚴學與中國佛教的正統(tǒng)性——以華嚴、天臺《楞嚴經(jīng)》疏為中心[J];中國哲學史;2008年03期
6 劉聰;;宋明理學與佛學關系蠡測——“格物貫通”與“漸修頓悟”之比較[J];學習與實踐;2013年03期
7 張剛;劉曉玉;;儒佛并重而歸宗于儒——馬一浮先生的儒佛觀[J];陰山學刊;2013年04期
8 徐芳;;共識與差別:重探韓非人性論的思想淵源及其表現(xiàn)[J];云南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賀;王陽明心性論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何柳;論馮友蘭的“天地境界說”與禪宗思想[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偉偉;清代中期江南地區(qū)的慈善事業(yè)[D];蘇州大學;2007年
4 沈冬芳;雪村友梅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于翔飛;宋代佛教的儒釋一貫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龔恒利;龔自珍詩歌與佛學思想[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7 朱成坤;王陽明工夫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曹衛(wèi)玲;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女性觀[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饒潔琳;《四書匛益解》儒佛會通思想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10 俞漢群;從“性惡”到“性具”[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延;《楞嚴經(jīng)》真?zhèn)慰急鎇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3期
2 荊三隆;《楞嚴經(jīng)》色陰十禪境探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馬忠庚;從科學史角度證偽《楞嚴經(jīng)》[J];學術論壇;2005年02期
4 夏志前;;《楞嚴》之諍與晚明佛教——以《楞嚴經(jīng)》的詮釋為中心[J];中國哲學史;2007年03期
5 王彥明;;《楞嚴經(jīng)疏解蒙鈔》的文獻學價值[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6 韓鐘萬;《楞嚴經(jīng)》在韓、中、日三國的流傳及歧見[J];佛學研究;1994年00期
7 李富華;關于《楞嚴經(jīng)》的幾個問題[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3期
8 吳言生;楞嚴三昧印禪心——續(xù)論《楞嚴經(jīng)》對禪思禪詩的影響[J];唐都學刊;1999年02期
9 周群;;晚明文士與《楞嚴經(jīng)》[J];江海學刊;2013年06期
10 龍延;《楞嚴經(jīng)》真?zhèn)慰急鎇J];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南懷瑾;;宇宙人生真理之探原——《楞嚴經(jīng)大義今釋》序[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黃國光;元寫本《楞嚴經(jīng)》評[N];中國文物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朱凱;走近宮廷內(nèi)的“神佛世界”[N];南京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煜;王安石與佛教[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曉濤;從《楞嚴經(jīng)》的真?zhèn)伪嫖隹捶鸾淘谥袊陌l(fā)展進程[D];西南大學;2008年
2 程思;《楞嚴經(jīng)》之生死哲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冬梅;《楞嚴經(jīng)》文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麗婷;王安石與《維摩經(jīng)》、《楞嚴經(jīng)》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言靜;試論李贄“童心說”及其思想淵源[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3775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7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