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宗教論文 >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

發(fā)布時間:2016-10-11 12:26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位置:首頁 >> 經(jīng)濟/市場 >>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


論 亞當? 斯密 的宗 教市場理論
——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

劉正峰

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主要包括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宗教自由放任理論和國際宗教管制 理論。亞當?斯密的國際宗教管制理論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宗教人對來世的追求表明 宗教經(jīng)濟人理性選擇理論偏離了人的實際;缺乏道德感宗教的客觀存在表明宗教并不當然具有道
德教化功能;宗教市場的自律調(diào)節(jié)功能具有有限性,產(chǎn)品市場自身無法克服的諸多弊端同樣存在
于宗教市場,取消一切宗教管制的宗教自由放任理論不成立,宗教管制因此具有深刻的經(jīng)濟基 礎,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為宗教管制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關(guān)鍵詞:宗教市場理論 宗教理性選擇邪教 宗教自由放任 宗教管制 作者:劉正峰,1970年生.揚州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教授。

亞當-斯密是宗教市場理論的奠基人,主張宗教自由放任,但并不反對一切宗教管制,認為 國際宗教應受政府的必要管制。這就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 科學回答宗教市場應否受到必要管制這一困擾宗教界的理論難題。

一、亞當?斯密宗教市場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皿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主要包括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宗教自由放任理論和國際宗教管制 理論等三部分,其宗教理性選擇理論被斯達克繼承,宗教自由放任理論被楊風崗繼承,但國際宗 教管制理論至今未受到應有注意。
(一)亞當?斯密的宗教理性選擇理論

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始于亞當?斯密。在亞當?斯密之前,主流社會科學都無一例外地將人類 的宗教行為視為理性選擇理淪的例外,認為宗教植根于非理性,宗教行為中沒有“選擇”的角 色,宗教領域沒有適應理性選擇理論的空間,把虔誠的宗教委身歸結(jié)為非理性的最根本形式—— 精神病,非理性假設因此統(tǒng)治著宗教研究領域。①在亞當?斯密宗教理性選擇理論提出相當長的 時期內(nèi),非理性假設繼續(xù)統(tǒng)治著宗教研究領域,即使是理性主義者,一旦進入宗教領域,他們都 認為人的宗教行為是非理性的,如英國的托馬斯?霍布斯輕率地視宗教為“輕信”、“愚昧”和 “謊言”,德國社會學家喬治?齊美爾宣告宗教是“靈魂湍流的鎮(zhèn)靜劑”,卡爾?馬克思說“宗教

①[美]羅德尼?斯達克、羅杰爾?芬克:《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楊鳳崗譯,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2004年,第54頁。
?



?

萬方數(shù)據(jù)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是鴉片”等。①與這些理性主義思想家不同的是,亞當?斯密認為教士也是追求世俗經(jīng)濟利益最 大化的經(jīng)濟動物,教士包括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行為在內(nèi)的各種宗教行為同樣受趨利避:占理性自利規(guī)則

的管轄,開創(chuàng)了宗教理性選擇理論的先河,只是其分析對象局限在教:t,小及于普通信徒,亞當 ?斯密的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因此可稱之為宗教經(jīng)濟人理性選擇理論。
宗教經(jīng)濟人理性選擇理論是啞當?斯密宗教市場理論的基礎,主要體現(xiàn)在其對教土宗教產(chǎn)品 生產(chǎn)行為的經(jīng)濟分析之中。亞當?斯密認為教士的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行為受到經(jīng)濟利己規(guī)則的管轄, 教士追求的是個人經(jīng)濟利益的最大化。教士是宗教產(chǎn)品的主要生產(chǎn)者,其收入或來自教徒的自愿

捐贈,或來自政府的財政供給。教士收入唯一來源是教徒自愿捐贈的宗教可稱為市場供養(yǎng)宗教,
教士收入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的宗教可稱為財政供養(yǎng)宗教,這兩種宗教教士的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效率

不同,前者高于后者,具體表現(xiàn)在“他們的努力,他們的熱心和勤勉,在前一場合,似乎比后
一場合要大得多!雹谑袌龉B(yǎng)教二仁的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效率高于財政供養(yǎng)教士,概因市場供養(yǎng)宗教

除了信徒的自愿捐贈外別無其他收入來源,教會能否以及獲得多少收入取決于教徒的數(shù)量、教徒 對宗教服務的量和質(zhì)的評價,只有更多更好的宗教產(chǎn)品才能吸收和維持更多的信徒,才能維持和 增強現(xiàn)有和未來信徒的宗教信仰、宗教皈依熱情和捐贈意愿,教會和教士的收人才有保障!澳
師、教士的職業(yè)屬于第一類的職業(yè),和法律家和醫(yī)師的職業(yè)一樣,對于他們的獎勵,我們可以把

它安然委托給那些信仰其教義并從其精神上的服務及幫助得到利益或安慰的人們的施舍。他們的 勤勉,他們的注意,無疑都會由于這個附加的動機而增加。他們職業(yè)上的技巧,他們支配人們思 想的機智,亦必由于不斷增加的實踐、研究和注意,,而日有進益!笔袌龉B(yǎng)教士基于自身收入
“這種利己的勉勵”,⑧不得不努力提高和擅長收買人心和拉攏新教徒的一切技術(shù),在為信徒提 供精神服務和幫助時盡可能增加熱心、勤勉和注意,④宗教市場因此會有更多更好的宗教產(chǎn)品。 與之相反,財政供養(yǎng)的教士因缺乏生存壓力和利已勉勵,比較懶散、懈怠。教士的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

決策與人們的世俗決策具有同樣的理性,其目的都是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教士與世俗人士一 樣同是追求個人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的經(jīng)濟動物。
正因為教士的宗教產(chǎn)品生產(chǎn)行為受到“利己勉勵”規(guī)則的管轄,宗教市場充滿不正當競爭 行為。亞當?斯密概括了宗教市場的四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其一,詆毀競爭對手,忽視道德教 化。亞當?斯密指出受利己勉勵的“各宗教上的從業(yè)者,為要使他自己在信徒眼中更顯得高貴

神圣,總是向信徒宣說其他一切宗派如何橫暴可厭,并不斷努力造作新奇,以鼓舞聽眾弛懈了的
信心!辈扇 白钸m合于擾亂人心的教理”,“至于所授教義中所含的真理、道德或禮節(jié)”卻毫不

注意⑨。其二,創(chuàng)新技巧,欺騙俗眾。為吸引、維持、增加教徒,新的宗教、宗派在反對國教時 總是不惜以新的勤勉、技巧激動俗眾的情緒,騙取俗眾的輕信。⑨其三,降低宗教產(chǎn)品的品質(zhì), 促使宗教邪道化!鞍颜娴淖诮坛,其余一切宗教都有極大的害處,而且都有一種自然傾向, 把迷信、愚想及幻想強烈灌輸?shù)秸娴淖诮汤锩,使其陷于邪道!雹芷渌,介入政治斗爭,謀取 宗教壟斷和財政供養(yǎng)特權(quán)。宗教爭斗最激烈的時代大都是政治斗爭激烈的時代,宗教爭斗方通常 會與政治爭斗相關(guān)方結(jié)盟,對其支持的政治爭斗中獲勝的政府謀求“鎮(zhèn)壓并制服一切敵對的教
派”和“給予他們以獨立的給養(yǎng)”的要求。⑧

①[美]羅德尼?斯達克:

《宗教經(jīng)濟學》,載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 3209,最后訪問時間2012年5月13丑。 第345頁。

②[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亞南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 ③⑤⑥⑦同上,第348頁。 ④同上,第345、346頁。 ⑧同上,第349頁。
?2?

萬方數(shù)據(jù)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 (二)亞當?斯密的宗教自由放任理論

亞當?斯密的宗教自由放任理論是其自由放任經(jīng)濟競爭理論在宗教領域的適用,堅信自由放 任的宗教競爭能達致宗教市場的繁榮與和諧。 亞當?斯密根據(jù)宗教管制的有無及其程度分為一元行政壟斷宗教管制、寡頭行政壟斷宗教管
制和自由放任三種類型。一元行政壟斷宗教管制雖有支持政府、維護社會治安、促進政治穩(wěn)定的

正功能,但也有威脅政權(quán)穩(wěn)定、破壞社會治安的負功能。因為宗教的權(quán)威勝過其他一切權(quán)威,宗 教所提示的恐怖可以克服其他一切恐怖,教士集團的利益與政府的利益從來不相同,有時甚至相 反,政府如果沒有控制國教教士的適當手段,將面臨被國教顛覆的巨大危險,國教潛伏著威脅政 府的負功能,因為國教牧師“如要宣傳顛覆君權(quán)的教義,那君主就只有憑借暴力,即憑借常備 軍的武力,才能維持其權(quán)威。有時就連這種常備軍,也不能予以永久的保障,因為這些兵士如果 不是外國人——外國人充當兵士的很少——而是從本國人民問募集來的——大概常是如此——, 那么,這些兵士,不久也恐怕會為那種教義所腐化!僬苷莆盏目刂茋探淌康奈ㄒ皇侄 就是利用教士對經(jīng)濟利益的追求,將國教教士納入財政供養(yǎng)的軌道,但這又影響教士的宗教產(chǎn)品
生產(chǎn)效率,宗教的一元行政壟斷管制因此不可取。寡頭行政壟斷宗教管制雖能激勵市場供養(yǎng)教士

“人人大賣力氣、人人使用一切技術(shù)”,努力保持現(xiàn)有教徒,增加教徒數(shù)目,并通過更多更好的 宗教服務維持教徒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皈依熱情,誘發(fā)教徒的自愿捐贈。但是“如果一個大的社 會只分成兩三個教派”,宗教市場上的宗教、宗派數(shù)量受到嚴格管制,其他宗教、宗派無法進入 宗教市場,人們的宗教選擇受到合法宗教的限制,教士利己的、積極的熱心就會“發(fā)生危險與 麻煩”,②市場供養(yǎng)宗教的諸多弊端,尤其是各種宗教不正當競爭行為將不斷出現(xiàn),寡頭行政壟
斷管制因此亦不可取。

自由放任相對于一元行政壟斷宗教管制和寡頭行政壟斷宗教管制有顯著的制度優(yōu)勢,既能克
服一元行政壟斷管制的弊端,也能克服寡頭行政壟斷管制的弊端。以能克服一元行政壟斷管制的

弊端,概因自由放任能阻止一教獨大,克服一教獨大、宗教一元行政壟斷宗教潛伏的反政府風
險。亞當?斯密指出一個社會的宗教、宗派數(shù)量如果不受限制,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認為適當

的宗教和教士,宗教家可以自由創(chuàng)設新興宗教,一個社會的宗教就趨向多元,“如果一個社會分 為二、三百乃至數(shù)千小教派的勢力范圍,那其中就不會有一個教派的勢力能夠攪擾社會,而他們 教士的熱心,也就全然無害于事了!雹嘧诮套杂煞湃魏我阅芸朔杨^行政壟斷宗教管制的弊端,
概因宗教自由放任市場固有的克服宗教不正當競爭、防止其邪道化的自律調(diào)節(jié)功能和宗教固有的

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的道德教化功能。亞當?斯密指出各類宗教、宗派如果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進 入宗教市場,各宗教的教士將發(fā)現(xiàn)圍繞他們四周的敵人多于朋友,小教派的教士會覺得自己獨立 無助,于是不得不注重對人民有權(quán)威和有感化力的好品質(zhì),不得不審視自己宣講的教義和宣講行 為,不得不審視自己與敵對宗教宗派的競爭行為,宗教、宗派之問的競爭行為趨于合理,寡頭行 政壟斷的弊端得以自然而又有效地克服。不僅如此,宗教自由放任還會促進社會道德水準的提 高,因為各宗派教士和教徒的行為關(guān)涉宗派聲譽,為了維護宗派聲譽,一切教友都會留心觀察彼 此的行為,尤其是小教派,他們的道德律更為嚴苛,如果違反同門教友相互要求的嚴肅道德律, 越軌的教徒就要受到開除教籍之類的嚴峻懲罰,④這顯然有助于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
(三)亞當?斯密的國際宗教管制理論 亞當?斯密注意到天主教對一國政治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的影響,以一國宗教是否受制于他國的

①[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355—356頁。 ②③同上,第350頁。 ④同上,第353頁。
?3?

萬方數(shù)據(jù)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宗教國際軍統(tǒng)帥為標準,亞當?斯密將宗教二分為宗教(即國內(nèi)宗教)和國際宗教,提出了獨 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國際宗教管制理論。

亞當?斯密指出由于天主教教皇掌握了有俸圣職任命權(quán),通過任命主教及主教所管轄的牧 師,將中世紀歐洲各國的牧師們編組成了宗教國際軍,每個特定國家的牧師可視為宗教國際軍的 支隊,這種軍隊雖散處各國,但在教皇指揮下按統(tǒng)一的計劃進行活動,各支隊的動作容易得到四 周其他國家支隊的支持和援助。這種組織嚴密的國際宗教軍“武力的可怕,就我們想象得到的, 可以算無以復加了。”①國際宗教軍對國家安全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如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于1075 年12月致信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要求帝國的皇帝和主教們服從羅馬教廷,1076年亨利二世和 帝國的主教們致信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不但拒絕接受教皇敕令,而且詛咒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據(jù) 此于1076年在給亨利四世的答復中將亨利開除教籍,并廢黜他,亨利四世1077年被迫以謙卑的 悔罪者游至教皇駐足的卡諾薩,在雪中赤腳晉見教皇并承認自己的罪孽,教皇才寬恕和撤銷開除 他教籍和廢黜他的決定;②1184年,雷蒙一世成了朗基多克圖盧茲伯爵領地的主人,不但不愿 在鎮(zhèn)壓異端問題上與羅馬教廷合作,而且同情羅馬教廷稱之為異端的“純潔派”。1208年1月 15日,雷蒙的親信殺害了教皇的特使,1208年3月10日,教皇英諾森三世發(fā)動對法國雷蒙伯爵 的十字軍東征,由于法國國王軍隊的干涉,雷蒙七世最終被迫于1227年向法國國王投降,根據(jù) 1229年的巴黎條約,雷蒙七世的女兒被宣布為領地繼承人,通過嫁給路易九世之弟,雷蒙七世
的領地在他死后應歸法國國王。③亞當?斯密基于國際宗教對國家安全威脅的史實,在總結(jié)歐洲

各國君主挽回他們曾一度享有的支配教會重要圣職經(jīng)驗的基礎上,認為國際宗教必須由政府控制 教會的重要圣職和財政,實現(xiàn)教會人事、行政與財權(quán)的獨立,切斷國內(nèi)教會與教皇的聯(lián)系,實行
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宗教管制。

二、對亞當?斯密宗教市場理論的檢討
囿于歷史原因,亞當?斯密的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和宗教自由放任理論存在諸多局限,這些局
限的存在表明宗教管制的對象不應局限在國際宗教,也應包括國內(nèi)宗教、宗教管制等。 (一)對亞當?斯密宗教理性選擇理論的檢討

宗教經(jīng)濟人假定是亞當?斯密宗教理性選擇理論的主要缺陷,因為人的需要不僅是經(jīng)濟利 益。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雖具有無限多樣性,可歸結(jié)為五種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金錢、汽車之類的需要只是人們通往其基本 需要(如生理需要、自尊的需要)的手段。這五種基本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 遞升,低層次需要得到相對滿足后就會產(chǎn)生高一層次的需要,已經(jīng)產(chǎn)生但尚未滿足的基本需要會 主宰人們的行為選擇。不同的人對同一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強度,有的人僅需三成滿足,有的人需 八成滿足。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基本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 為起決定作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明人既有經(jīng)濟利益的追求,也有精神利益的追求。亞當
?斯密對教士的經(jīng)濟人假定顯然偏離了人的實際。在許多情況下,人類行為遠比財富最大化的行

為假定復雜,非財富最大化動機也常常約束人們的行為,如殉情、殉道等犧牲行為。當代制度經(jīng) 濟學因此主張從人的實際出發(fā)來研究人,把諸如利他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自愿負擔約束等非財富最 大化行為和財富最大化行為一并引入個人預期效用函數(shù),認為人們往往是在財富和非財富之問進

①[英]距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359頁。 ②同上,第114—115頁。

③董迸泉:《西方文化和宗教裁判所》,一f二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第46—48頁。
?4?

萬方數(shù)據(jù)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

行權(quán)衡,其實質(zhì)是在尋找兩者之間的均衡點,因此將經(jīng)濟人假定修正為效用最大化假定。① 亞當?斯密宗教理性選擇理論的缺陷是由斯達克克服的。斯達克認為人們總是追求自認為有 利的回報,努力避免自認為代價的東西。有一些回報人們非?释,但似乎是根本不可得到的, 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它的追求,如永生,人們并未因永生不可能在此世得到實現(xiàn)而放棄對它的追 求,于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超自然神這樣的補償者,永生這種在來世方才得以實現(xiàn)的補償物和實現(xiàn)永生 的途徑,人們相信超自然神,并與超自然神交換補償物。②宗教人既有現(xiàn)世效用的追求,亦有永 生這種來世效用的追求,信仰堅定的信徒會不惜各種犧牲和污名以追求來世效用,如清代天理教 教主李文成起事失敗后舉火自焚,其后令人驚詫的一幕發(fā)生了:數(shù)十名追隨者都沖入烈火,相擁 而死。早期基督教殉道者羅慕努斯的故事也是如此。③宗教人何以放棄現(xiàn)世的金錢、健康乃至于 生命利益,概因宗教將現(xiàn)世的犧牲和污名轉(zhuǎn)換成了來世的收益,在現(xiàn)世的犧牲、污名與來世的永 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對應關(guān)系,如《圣經(jīng)》規(guī)定:“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一5志作 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jīng)與罪斷絕了!雹堋盀榱x受逼迫,為行善而受苦,這是極 其寶貴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雹菸覈 代有邪經(jīng)規(guī)定:“問成活罪,能免地獄,不能上天。問成絞罪,即不掛紅上天。問成斬罪,即掛 紅上天。問成凌遲,即穿大紅袍上天!雹匏雷镆虼朔闯蓸肪。2000年,斯達克教授和芬克教授合 作出版了《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將亞當?斯密的宗教理性選擇理論修正為“在 他們所具有的信息和可理解程度的限度內(nèi),在實際存在的選擇范圍中,在他們的喜好和趣味的引導 下,人們試圖進行理性選擇!雹呷藗兯J可的收益具有差異性,但從行為者的觀點看,其行為都 是理性的,宗教行為很多時候被認為是非理性的行為,其實只是觀察者還沒有發(fā)現(xiàn)行為者的觀點而 已,⑧斯達克宗教理性選擇理論對宗教人來世效用的承認為宗教教義管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對亞當?斯密宗教自由放任理論的檢討 允許各種宗教不受限制地進入宗教市場是亞當?斯密宗教自由放任理論的主要缺陷。宗教自

由放任理論有兩個假設:其一,宗教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宗教市場的聲譽機制會激勵各宗教嚴肅 和提高各自的道德律;其二,宗教市場具有自律調(diào)節(jié)功能,自由充分的宗教競爭能自然克服宗教 不正當競爭和消除宗教壟斷,削弱宗教的反政府能力。實踐證明,亞當?斯密的這兩個假設如同 其宗教經(jīng)濟人假定,嚴重偏離了客觀實際,宗教自由放任不可取。 首先宗教并不具有當然的道德教化功能,宗教市場的聲譽機制并不能保證各宗教嚴肅和提高 各自的道德律。斯達克認為宗教具有維系道德規(guī)范功能的觀點雖然出現(xiàn)在每一本社會學教科書
中,并被很多人奉為真理,但宗教并不當然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在原始宗教中,古代諸神有說

謊、欺騙、偷竊、強奸、引誘和謀殺的習慣,如蘇美爾、埃及、希臘和羅馬的神靈就無視道德,

①[美]埃里克?弗魯博頓、[德]魯?shù)婪?芮切特:《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一個交易費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聯(lián)
書店,2006年,第4頁。 ②[美]羅德尼?斯達克、威廉姆?希姆斯?本布里奇:《宗教的未來》,高師寧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年,第6—9頁。 ③盧云峰:《苦難與宗教增長:管制的非預期后果》,《社會》2010年第4期,第200—216頁。 ④彼前4:1。 ⑤馬太5:lO一11。 ⑥(清)黃育梗:《破邪詳辯》,《清史資料》第3輯,中華書局,1982年,第89—90頁。 ⑦[美]羅德尼?斯達克、羅杰爾?芬克:《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第342頁。 ⑧[美]羅德尼?斯達克:《宗教經(jīng)濟學》,載http://www.pae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lD=3209, 訪問時間2012年5月13日。
?S?

萬方數(shù)據(jù)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5期 他們也不能作為榜樣來激勵人類。多神論宗教,包括一些西方宗教,毫無例外地缺乏道德感。① 不僅原始宗教存在缺乏道德感的神靈,新興宗教中的部分邪教(參也缺乏道德感,他們公然違反社 會公認道德規(guī)則,如美國邪教“上帝之子”提倡亂倫,主張成年人與兒童發(fā)生性關(guān)系;③韓國 邪教“攝理教”教主鄭明析自稱上帝已允許他占有世上的所有女人,如果拒絕與他發(fā)生性行為 會倒大霉,在日本強奸了上百名女信徒。④ 其次宗教市場的自律調(diào)節(jié)機制具有被動性和滯后性,缺乏前矚性和強制性,存在于世俗產(chǎn)品 市場的諸多弊端同樣存在于宗教市場。假冒偽劣產(chǎn)品、壟斷、外部負效應、內(nèi)部負效應、⑤不正 當競爭、被動性、滯后性等是自由放任市場機制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人的理性的有限性、機會 主義行為傾向、信息不完全和市場唯利性是該類弊端產(chǎn)生的根源,正因為這些現(xiàn)象和原因的存 在,不管成功與否,政府管制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國各個市場。宗教市場能否自由放任,或應否實 行必要管制取決于宗教市場是否存在這些自身無法克服的弊端。我們認為產(chǎn)品市場的這些弊端同 樣存在于宗教市場,就宗教假冒偽劣產(chǎn)品而言,中外宗教市場有反社會邪教、反人類邪教,如 “上帝之子”、“天堂之門”;就宗教壟斷而言,基督教在古羅馬將多神宗教趕出宗教市場后,古 羅馬成為單一的基督教國家,基督教成為古羅馬的自然壟斷宗教;就宗教外部負效應而言,奧姆 真理教1995年在日本東京制造了12人死亡、5000余人受傷的沙林毒氣案;⑥就宗教內(nèi)部負效應 而言,“人民圣殿教”對未經(jīng)許可擅自與外界聯(lián)系的人、逃跑的人,施以酷刑或加以殺害;⑦就 宗教不正當競爭而言,亞當?斯密指出“各宗教上的從業(yè)者,為要使他自己在信徒眼中更顯得 高貴神圣,總是向信徒宣說其他一切宗派如何橫暴可厭”;⑧就宗教市場機制的被動性、滯后性 而言,“天堂之門”于1997年3月26 t=1制造39人集體自殺案時,距創(chuàng)辦時間已逾22年,⑨這 些實例充分表明宗教管制有著深厚的經(jīng)濟基礎。

三、結(jié)語:宗教管制具有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
本文的分析表明宗教并不當然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宗教市場雖有自律調(diào)節(jié)功能,但宗教市場 的自律調(diào)節(jié)機制存在如同產(chǎn)品市場的被動性和滯后性缺陷,既無法將邪教抵制在宗教市場之外, 也無法將之強制淘汰,宗教管制因此具有堅實而又深厚的經(jīng)濟基礎。我國宗教市場有道教、佛 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五大傳統(tǒng)宗教,具有道德教化功能,需要我們依法保護;邪教 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活健康和財產(chǎn)安全,需要我們依法懲禁;滲入境內(nèi)的非法宗教既有威脅人 民群眾生命健康、財產(chǎn)安全的可能,也有威脅公序良俗和國家安全的可能,需要我們依法規(guī)范;

①[美]羅德尼?斯達克:《比較研究的復雜性》,《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第75
—8l頁。

②學界有邪教本質(zhì)非宗教說和邪教本質(zhì)宗教說兩種對立觀點,前者認為邪教不屬于宗教;后者認為邪教屬于 宗教范疇,只是思想和行動違反社會基本道德和法律價值標準的宗教團體,宗教因此可依價值標準二分為 正教與邪教,邪教依其所違反的價值標準可分為反人類邪教、反社會邪教、反科學邪教、反政府邪教和其 他邪教等五種,本文持邪教本質(zhì)宗教說。 ③郭安:《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52—154頁。 ④張歡:《鄭明析攝理教主中國落網(wǎng)》,《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第13期,第39—40頁。 ⑤(美]丹尼爾?F?史普博:《管制與市場》,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第55—56、63—65頁. ⑥蔡少卿、孔祥濤:《試論當代邪教的幾個特點》,《江蘇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第133—138頁。 ⑦郭安主編《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30—131頁。 ⑧[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348頁。 ⑨郭安主編《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第133—134、135—145頁。
.6?

萬方數(shù)據(jù)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

民間宗教需要依法引導,促進其與社會主義相適應,這就需要加強我國的宗教管制立法,依法管
理宗教事務。 宗教管制事實上具有促進宗教團體教義創(chuàng)新、提高信眾的來世收益、降低宗教教義所蘊含的

不確定性、提高信眾的委身程度,甚至吸引信眾,促進宗教發(fā)展的非預期效果,①但這并不構(gòu)成
取消宗教管制的理由,因為宗教管制的目的不是消滅宗教,而是依法規(guī)范和引導宗教,通過規(guī)范

宗教促進宗教市場的和諧、健康和繁榮,保障國家安全、民族團結(jié)、公共衛(wèi)生、公共秩序以及人 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chǎn)安全。產(chǎn)品市場管制也未能根除產(chǎn)品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壟斷、
外部負效應、內(nèi)部負效應、不正當競爭等諸多弊端,但這不構(gòu)成廢除產(chǎn)品市場管制的充分理由,

產(chǎn)晶市場管制依然普遍而又廣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國,宗教管制不能消除宗教市場諸多弊端的事實
因此也不構(gòu)成取消宗教管制的理由,因為宗教管制畢竟增加了宗教違法犯罪的成本,阻止了多數(shù)

人的宗教違法犯罪行為。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宗教管制,而在于實行何種管制,我們應密切跟蹤宗 教違法犯罪的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宗教管制措施,以與時俱進的宗教管制措施保證宗教市 場的健康、穩(wěn)定和繁榮。宗教管制不僅具有深厚的經(jīng)濟基礎,而且有著豐富的域外法律實踐支 持,奧地利、希臘、比利時、法國等歐盟成員國都對宗教市場實行必要管制。②法國2001年5 月30日制定的“阿布一比爾卡法’’將邪教組織利用他人無知和弱智進行欺詐定為犯罪,凡被判 犯有對人身或精神造成傷害、利用邪術(shù)行醫(yī)和非法售藥、做欺騙性廣告和從事走私活動等罪行的 邪教組織,法國高等法院將依法予以取締;③如果邪教組織或其頭目被司法部門兩次判定犯有傷
害他人、非法行醫(yī)、詐騙、誤導公眾等罪行,司法部門就有權(quán)將該組織解散。④俄羅斯于1997

年9月頒布的《信仰自由與宗教組織聯(lián)邦法》第6條規(guī)定,宗教組織的行為和目的如與法律相 抵觸時,不允許它們建立和從事活動;第14條規(guī)定,宗教組織在觸犯法律的情況下將被禁止活
動或被取締。⑤Reynolds
v.United

States案規(guī)定宗教實踐自由不能對抗國家的刑事法律,宗教實
Division

踐自由受到刑事法律的必要管制。⑥1990年的Employment

v.Smith案規(guī)定任何宗教行為

都不得違反刑事法律,宗教實踐不享有刑事違法豁免特權(quán);政府有權(quán)對宗教實踐進行限制,只要

這種限制是中立的,是對所有人有效的,而不是專門針對宗教實踐的。⑦。宗教管制在歐美國家
普遍存在的事實表明宗教管制具有合理性,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因此孕育著宗教市場準人 管制、宗教市場強制退出管制、宗教活動管制的合理性,為宗教管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奠 定了宗教管制經(jīng)濟學的理論基石。 (責任編輯:李建欣)

①盧云峰:《苦難與宗教增長:管制的非預期后果》,《社會》2010年第4期,第200—216頁。 ②Christopher
J.Miner,Losing My Religion:Austria’s New Religion Law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Stand? ards of Religious Freedom,1998

B.Y.U.L.Rev.607(1999);Nathaniel Stinnett,Defining

Away

Religious

Freedom In Europe:How Four Democracies Get Away With Discriminating Against Minority Religions,28 B.C.tnt'l

&Comp.L.Rev.429(2005).

③郭安主編《當代世界邪教和反邪教》,第319—320頁。 ④何秉松、廖斌:《論當代邪教》,《法學評論》2003年第5期,第62—72頁。 ⑤張雅平:《俄羅斯頒布新宗教法以后的宗教狀況及存在問題》,《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2期,第135—
139頁。

⑥Reynotds

v.United

Slates[98 U.S.t45(1878)]。 V.Smith[494 U.S.872(1990)].
?,7?

⑦Employment

Division

萬方數(shù)據(jù)

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
作者: 作者單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劉正峰

世界宗教研究 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2012(5)

參考文獻(37條) 1.羅德尼·斯達克;羅杰爾·芬克;楊鳳崗 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 2004 2.羅德尼·斯達克 宗教經(jīng)濟學 2012 3.亞當·斯密;郭大力;王亞南 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 1997 4.同上,第348頁 5.同上,第345、346頁 6.同上,第349頁 7.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 8.同上,第350頁 9.同上,第353頁 10.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 11.同上,第114-115頁 12.董進泉 西方文化和宗教裁判所 2004 13.埃里克·弗魯博頓;[德]魯?shù)婪颉ぼ乔刑?新制度經(jīng)濟學——一個交易費用分析范式 2006 14.羅德尼·斯達克;威廉姆·希姆斯·本布里奇;高師寧 宗教的未來 2006 15.盧云峰 苦難與宗教增長:管制的非預期后果[期刊論文]-社會 2010(04) 16.彼前41 17.馬太510-11 18.黃育梗 破邪詳辯 1982 19.羅德尼·斯達克;羅杰爾·芬克 信仰的法則:解釋宗教之人的方面 20.羅德尼·斯達克 宗教經(jīng)濟學 2012 21.羅德尼·斯達克 比較研究的復雜性[期刊論文]-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22.學界有邪教本質(zhì)非宗教說和邪教本質(zhì)宗教說兩種對立觀點,前者認為邪教不屬于宗教:后者認為邪教屬于宗教范疇,只是思想和行 動違反社會基本道德和法律價值標準的宗教團體,宗教因此可依價值標準二分為正教與邪教,邪教依其所違反的價值標準可分為反人 類邪教、反社會邪教、反科學邪教、反政府邪教和其他邪教等五種,本文持邪教本質(zhì)宗教說 23.郭安 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 2003 24.張歡 鄭明析攝理教主中國落網(wǎng) 2007(13) 25.丹尼爾·F·史普博 管制與市場 1999 26.蔡少卿;孔祥濤 試論當代邪教的幾個特點 1997(06) 27.郭安 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 2003 28.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zhì)和原因的研究 29.郭安 當代世界邪教與反邪教 30.盧云峰 苦難與宗教增長:管制的非預期后果[期刊論文]-社會 2010(04) 31.Christopher J.Miner Losing My Religion:Austria's New Religion Law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and European Standards of Religious Freedom 1999 32.Nathaniel Stinnett Defining Away Religious Freedom In Europe:How Four Democracies Get Away With Discriminating

Against Minority Religions 2005 33.郭安 當代世界邪教和反邪教 34.何秉松;廖斌 論當代邪教[期刊論文]-法學評論 2003(05) 35.張雅平 俄羅斯頒布新宗教法以后的宗教狀況及存在問題[期刊論文]-世界宗教研究 2001(02) 36.Reynolds v.United States[98 U.S.145 (1878)] 37.Employment Division V.Smith[494 U.S.872 (1990)]

本文鏈接: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亞當·斯密的宗教市場理論——兼論宗教管制的經(jīng)濟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725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3725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534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