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僧人舉行和平法會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本文關鍵詞:中日韓三國僧人舉行和平法會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
更多相關文章: 南京大屠殺 日本帝國主義 侵華戰(zhàn)爭 日本侵略者 妙心寺 建初寺 東本 超薦 大谷 毗盧寺
【摘要】:正本刊訊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日下午,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150名僧人以及250多名佛教人士聚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祈愿世界和平法會",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期間
【關鍵詞】: 南京大屠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日本侵略者;妙心寺;建初寺;東本;超薦;大谷;毗盧寺;
【分類號】:B947
【正文快照】: 本刊訊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日下午,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150名僧人以及250多名佛教人士聚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祈愿世界和平法會”,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墻[J];全國新書目;2001年02期
2 馬振犢;財政部駐港人員有關南京大屠殺等問題的情報[J];民國檔案;2002年02期
3 ;美國華人抗議江藤隆美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3年03期
4 倪臘松;為了歷史的尊嚴——評《從耶魯?shù)綎|京:為南京大屠殺取證》[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3年04期
5 ;《南京大屠殺研究——日本虛構派批判》[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3年04期
6 程兆奇;南京大屠殺札記(之二)[J];史林;2003年01期
7 ;旅日華僑設立南京大屠殺研究資助項目[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04年02期
8 王秀霞;國內(nèi)關于“南京大屠殺中南京國際安全區(qū)”研究的歷史回顧[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張連紅;南京大屠殺前夕南京人口的變化[J];民國檔案;2004年03期
10 李寒梅;;中國學術界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研究[J];太平洋學報;2005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燕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1937—1985)[A];中華民族的抗爭與復興——第一、二屆海峽兩岸抗日戰(zhàn)爭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7年
2 程兆奇;;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幾個問題[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孫宅巍;;論國共兩黨對南京大屠殺的共識[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4 張連紅;;南京大屠殺的后遺癥:幸存者的創(chuàng)傷[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5 李習文;;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對外傳播[A];公共外交季刊2011夏季號(總第6期)[C];2011年
6 周華;;南京大屠殺的罪惡歷史不容否定[A];紀念抗戰(zhàn)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7 姜玉春;;南京大屠殺見證人,德國大使館行政主管沙爾芬貝格之死[A];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專題研究[C];2011年
8 程兆奇;;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幾個問題[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9 張生;;南京大屠殺的“德國視角”——以德國外交檔案為中心[A];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上卷)[C];2005年
10 姚群民;;《救國時報》在海內(nèi)外披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述評[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編審 徐志民;美國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知歷程[N];人民政協(xié)報;2014年
2 本報記者 馮愛琴;南京大屠殺研究仍有較大拓展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早報記者 龔菲 實習生 馬秋萍;“南京大屠殺”資料照片在日巡展[N];東方早報;2014年
4 記者 鄭晉鳴 通訊員 諶蘇芬;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公布[N];光明日報;2014年
5 早報特約評論員 周慶安;直面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彌合中日關系的起點[N];東方早報;2005年
6 周競;追憶南京大屠殺[N];各界導報;2005年
7 記者顧兆農(nóng);百余日本老兵證言南京大屠殺史實[N];人民日報;2002年
8 記者顧兆農(nóng);南京舉行國際和平集會[N];人民日報;2002年
9 鄒德浩;紐約舉辦《南京大屠殺圖片展》[N];人民日報;2004年
10 朱成山;南京大屠殺的拷問[N];人民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春霞;新聞媒體中的南京大屠殺[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2 袁志秀;美國人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見證、傳播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仇凱;論以色列的大屠殺教育—兼論對我國中學南京大屠殺教育的啟示[D];魯東大學;2014年
4 顏玉凡;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錄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陳曉紅;影像生產(chǎn)與集體記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薛媛元;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安全區(qū)難民生存狀況實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7 許書宏;恐懼的記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茹慧淵;淺析美國對南京大屠殺報道變化的原因[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張珊珊;羅伯特·威爾遜與南京大屠殺事件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10 程鉑舜;集體記憶的規(guī)訓: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如何被建構[D];南京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386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03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