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花銀成分分析——以上海博物館藏金花銀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4-03-16 18:49
金花銀是明代重要賦稅銀錠之一。文章從銀錠金屬成分中的金元素出發(fā),在已經(jīng)公開的明代銀錠的無損金屬成分檢測資料的基礎上,比較得出金花銀較其他類別銀錠的含金量相對較高,金花銀物如其名。含金量較高的銀錠和富含金或伴生金的礦藏有關,而云南銀礦多伴金并長期是國家重要的銀礦產(chǎn)地。再從明代白銀收歸終點內(nèi)承運庫和太倉庫兩地收入比較,說明了金花銀只進入內(nèi)承運庫,尤其是在正統(tǒng)年設立太倉庫后,明顯區(qū)別于其他類別的征收銀被收入太倉庫。通過分析研究認為金花銀專用作折糧銀和漕糧折銀貯藏于國家內(nèi)承運庫,這使之有別于其他賦稅銀錠,體現(xiàn)出了金花銀所對應的稅賦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29954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圖2鏨刻
圖1金花銀錠形式金花銀除了有形式差別,在銘文上也有很大區(qū)別。其一僅見“金花銀”幾字戳記(圖2),字序豎向類似于南宋京銷銀鋌上的排列,只見于細腰廣口形式,對應于明代早期;其二則記述有詳細的內(nèi)容,具體為該銀錠征收的地點、年份、用途(或者性質(zhì))、價值、涉及官員職位和名字以及鑄錠工匠名....
圖3金花銀
周衛(wèi)榮、楊君等測得中國錢幣博物館館藏部分銀錠的金屬成分,得出金含量在唐、宋、金、元時期的銀錠中較明顯,百分比范圍在0.7—1.7%;明代僅個別銀錠中發(fā)現(xiàn)金成分,含量在0.5—0.8%;清代、民國時期銀錠未檢測到金[7]。楊君對江口沉銀遺址中所出的部分銀錠所做的檢測得有少量的金[8....
圖1金花銀錠形式
現(xiàn)存明代金花銀銀錠并不多,好在如今實物資料不斷被整理和公開,以及科學技術對實物進行分析檢驗的手段不斷發(fā)展,使我們對這部分資料有了更多掌握。金花銀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實物形態(tài),這在文獻中從未明確。根據(jù)目前存世金花銀錠的形制,基本可以將其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為細腰廣口,兩端圓弧狀略高于....
圖2鏨刻
圖1金花銀錠形式金花銀除了有形式差別,在銘文上也有很大區(qū)別。其一僅見“金花銀”幾字戳記(圖2),字序豎向類似于南宋京銷銀鋌上的排列,只見于細腰廣口形式,對應于明代早期;其二則記述有詳細的內(nèi)容,具體為該銀錠征收的地點、年份、用途(或者性質(zhì))、價值、涉及官員職位和名字以及鑄錠工匠名....
本文編號:39299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2995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