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前后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演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5 10:09
本文關鍵詞:五四前后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演變研究
【摘要】:五四運動不僅是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而且為思想潮流涌現(xiàn)與轉換提供了歷史的契機。在這一時期,無數(shù)的有志青年投身于這一時代的洪流之中,為尋求中國的未來出路而奔走。李大釗作為五四時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民主政治一直是他執(zhí)著追求的目標。 本文梳理了五四運動之前李大釗“民彝政治”這一民主政治構想,它的形成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以及個人自身經(jīng)歷的特殊性,使得“民彝政治”思想成為中西方政治思想相融合的產(chǎn)物。它以“唯民主義為其精神,代議制為其行質之政治”的基本架構成為了李大釗早期對于民主政治的初步想法,給仍然沉溺在君主立憲開明制度的國人以警示作用。之后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劇變以及五四運動的深入發(fā)展,伴隨著新思潮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提出了“平民政治”這一民主政治構想,期望通過無產(chǎn)階級專政建立真正的“平民政治”也就是“工人政治”,“平民政治”的提出是對民國建立以來西方傳統(tǒng)民主政治深刻反思,也為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了另外一種途徑即走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提供了可能性。雖然李大釗對于平民政治這一民主政治思想沒有進行進一步的制度設計,但是作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引中國未來的道路上的開拓者,,為后來確立以馬克思主義思想建立無產(chǎn)階級民主奠定了基礎。 從“民彝政治”到“平民政治”,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順應著時代潮流的轉換,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知識。提出更適應中國的民主政治構想,二者既有著思想內容的連續(xù)性,又有著因主客觀條件轉變的變化性,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中我們可看到李大釗從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向著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更看到的是不可擋的歷史潮流使中國最終走上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道路。同時也為今天中國民主政治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意義與借鑒價值。
【關鍵詞】:李大釗 民彝政治 平民政治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09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錄7-8
- 緒論8-14
- (一) 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8-10
- (二) 研究綜述10-13
- (三)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13-14
- 一、五四之前李大釗“民彝政治”構想14-28
- (一) 提出“民彝政治”構想的背景14-17
- (二) “民彝政治”構想的理論淵源17-20
- (三) “民彝政治”構想的主要內容20-26
- (四) “民彝政治”構想的歷史價值26-28
- 二、五四之后李大釗“平民政治”構想28-38
- (一) 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嬗變的歷史背景28-31
- (二) “平民政治”構想的主要內容31-36
- (三) 平民政治構想的歷史價值及意義36-38
- 三、五四前后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的轉變與連續(xù)38-47
- (一) 五四前后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之轉變38-42
- (二) 五四前后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之連續(xù)42-45
- (三) 李大釗民主政治構想演變的現(xiàn)實意義45-47
- 結論47-48
- 參考文獻48-54
- 后記5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皖輝;;陳獨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侯且岸;;李大釗民彝思想與中國近代民主政治建設[J];北京黨史研究;1994年06期
3 侯且岸;李大釗法制思想述論[J];北京黨史;2004年06期
4 朱志敏;五四時期進步知識分子民主觀新探[J];北京黨史研究;1998年01期
5 方敏;“五四”時期民主思想發(fā)展的新趨向[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閆紀建;;李大釗的社會主義思想及其當代啟示——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9年02期
7 王路星;王陽陽;;李大釗憲政思想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03期
8 張曉晶;;透過“平民主義”看李大釗同志對現(xiàn)代性中國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2年05期
9 王宜放;翟立偉;;李大釗“民彝”思想初探[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Z1期
10 夏祖恩;;中國革命的引路人李大釗——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九十周年[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年03期
本文編號:9761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97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