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自由社會之基——重識孟德斯鳩市民社會構想
本文關鍵詞:找尋自由社會之基——重識孟德斯鳩市民社會構想
【摘要】:以洛克為代表的市民社會理論"L流"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西方市民社會的理論傳統(tǒng)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然而隨著現(xiàn)代社會結構的演變?nèi)找婢毣c復雜化,以孟德斯鳩為代表的市民社會理論"M流"傳統(tǒng),在重塑社會結構以堅守自由方面,更具超越性與前瞻性。重新詮釋經(jīng)典理論有助于我們在返本開新的理論視域中重識市民社會的價值。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y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關鍵詞】: 孟德斯鳩 市民社會 自由 權力制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公私辯難的救贖——政治哲學視閾下馬克思的公私利益關系理論研究” 河南工業(yè)大學哲學社科繁榮計劃項目“范式依賴的反思與理論視閾的重建——藏富于民思想的政治哲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YJC720024,2012FRJH13
【分類號】:D032
【正文快照】: 同為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孟德斯鳩與洛克,在思想的內(nèi)在邏輯上有著無可否認的密切關聯(lián),特別是在政治制度的目的方面,孟德斯鳩與洛克有著共同追求,即都強調(diào)政治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身和財產(chǎn)的安全,而威脅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的主要敵人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因此,二人政治哲學的共同理論旨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虹;項松林;;在洛克、孟德斯鳩與黑格爾之間——蘇格蘭啟蒙思想家論市民社會與國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02期
2 雙艷珍;;中間性團體:預防權力腐敗的天然屏障——對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的解讀[J];攀登;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軍;;“市民社會決定國家”命題的提出與確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2 劉軍;;澄清關于馬克思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的三大誤說[J];理論學刊;2014年03期
3 張放;;德國“社會國”思想的內(nèi)涵、流變及其啟示[J];經(jīng)典中的法理;2013年01期
4 孫代堯;張端;;馬克思政治解放思想的內(nèi)在邏輯[J];理論學刊;2014年07期
5 劉軍;;馬克思國家理論的二重性維度[J];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14年00期
6 汪流;;中國市民社會與社區(qū)體育組織發(fā)展[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年07期
7 向會英;;“十三五”深化改革背景下體育社會組織的發(fā)展[J];體育科研;2015年03期
8 鄧遠萍;王剛;;馬克思國家理論的話語權論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5年08期
9 王剛;;馬克思國家學說的德國古典哲學淵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10 陳霞;王彩波;;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與國家自主性關系考察——基于改革開放前后的比較視角[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洪巖;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國富;南亞地區(qū)毛主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黃丹;馬克思政治社會化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4 王義德;追尋馬克思的國家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4年
5 施志源;生態(tài)文明背景下的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6 王康敏;國家轉(zhuǎn)型的法理[D];武漢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尚偉;《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觀[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2 卜曉東;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4年
3 劉艷;馬克思與涂爾干結構化社會思想比較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劉麗娟;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5 王高生;建構新文化領導權[D];遼寧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愛芳,王燕;國家與社會框架中的市民社會研究[J];新疆社科論壇;2002年06期
2 楊友孫,胡淑慧;全球化與全球市民社會的興起[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郁建興,呂明再;治理: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理論的再出發(fā)[J];求是學刊;2003年04期
4 蔡拓,劉貞曄;全球市民社會與當代國際關系(下)[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3年01期
5 王建斌;市民社會與中國現(xiàn)代化[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6 李駿;社區(qū)建設:構建中國的市民社會[J];唯實;2003年04期
7 劉新莉;市民社會的建構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意義[J];紅河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張俊杰;我國市民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及基本路徑[J];理論前沿;2004年17期
9 鮑景華;市民社會基本概念梳理[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10 林娜;論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的定位及超越[J];東南學術;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智勇;薛新婭;;市民社會與中國選擇——從國家與社會的關系談起[A];現(xiàn)代化的特征與前途——第九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童海芳;;走向和諧——試論我國市民社會的法治構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7年
3 李鈞;;公共空間與生活詩學——30年代的市民社會與市民小說摭談[A];都市文化研究(第3輯)——閱讀城市: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活[C];2007年
4 張海夫;;從市民社會走向城市和諧[A];孔學研究(第十四輯)——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方印;;生態(tài)市民社會建設與民法生態(tài)化課題研究論綱[A];貴州法學(2014年第9期)[C];2014年
6 曹聞民;;公共性的特質(zhì)——兼論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阿拉斯代·麥金太爾;王金林;;“《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一條未行之路”[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9)[C];2011年
8 趙可;;淺論葛蘭西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勇;;市民社會涌動下小城鎮(zhèn)規(guī)劃編制中的公眾參與[A];城市規(guī)劃決策民主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荊;;近現(xiàn)代中國的政權與社會:概念、史實、線索、個案、感想[A];近代中國的社會保障與區(qū)域社會[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昌奇(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市民社會的三種話語[N];長江日報;2005年
2 肖歲寒;何謂“市民社會”?[N];中國社會報;2000年
3 徐u!民;對市民社會的歷史解讀[N];光明日報;2007年
4 顧駿;什么是“市民社會”[N];解放日報;2007年
5 陳創(chuàng)生;市民社會與我國和諧社會構建[N];學習時報;2006年
6 喬新生;“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報;2008年
7 韓立新;市民社會與社會主義的關系[N];學習時報;2008年
8 樂清市委黨校 謝安民;從熟人社會到市民社會和公民國家[N];溫州日報;2008年
9 王新生;市民社會及其相關問題的討論[N];學習時報;2008年
10 李公明;公民是市民社會的……真正靈魂[N];東方早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志勇;論市民社會與國家二分架構[D];吉林大學;2010年
2 胡曉;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視閾下網(wǎng)絡公共領域治理[D];中南大學;2013年
3 王代月;黑格爾和馬克思市民社會問題解決路徑比較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4 王文晶;建構當代中國市民社會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學;2010年
5 高峰;當代視野中的市民社會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李永忠;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公民社會建設[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張,
本文編號:6105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6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