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本文關鍵詞: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摘要】: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民族問題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長期實踐的經(jīng)驗科學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民族工作的指導思想。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對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仍然具有時代價值。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含五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本文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狀況、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主要是對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思想淵源、歷史背景及形成過程進行闡述;第三部分主要對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內容進行分析,包括毛澤東對56個民族的估價、分析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因素、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民族團結的對象、范圍及基礎以及民族團結的途徑等方面;第四部分主要指出了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原則性、時代性、科學性、獨創(chuàng)性、實踐性等特征;第五部分探討了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毛澤東 民族團結思想 當代價值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A841;D09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CONTENT8-10
- 緒論10-13
- (一)研究意義10
-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10-12
- 1.國外研究綜述10
- 2.國內研究綜述10-12
- (三)研究方法12
- 1.文獻研究法12
- 2.歷史研究法12
- 3.系統(tǒng)分析法12
- (四)創(chuàng)新之處12-13
- 一、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形成13-23
- (一)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思想淵源13-16
- 1.馬克思主義民族團結思想是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理論基礎13-14
- 2.中國古代民族思想的積極因素是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文化源泉14-15
- 3.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合理內核是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寶貴借鑒15-16
- (二)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形成的歷史因素16-18
- 1.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大趨勢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17
- 2.各民族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17-18
- (三)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形成過程18-23
- 1.蘇維埃時期黨的民族綱領政策,是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初步形成時期18-19
-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黨的民族綱領政策,,使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逐步成型19-20
- 3.解放戰(zhàn)爭時期黨的民族綱領政策,使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更加系統(tǒng)化、全面化20-21
- 4.新中國成立后黨的民族綱領政策,使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走向成熟21-23
- 二、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主要內容23-33
- (一)毛澤東對我國 56 個民族之間關系的基本估價23-25
- 1.提出了我國各民族是具有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和熱愛自由的民族23-24
- 2.明確指出我國是一個由 56 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24
- 3.指出在舊中國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并不好24-25
- (二)毛澤東深刻分析了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因素25-26
- 1.解放前,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剝削與壓迫是影響民族團結的主要因素25-26
- 2.全國解放之后,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是影響民族團結的重要因素26
- (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26-28
- 1.關于民族團結的重要性26-27
- 2.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27-28
- (四)關于民族團結的對象、范圍及民族團結的基礎28-29
- 1.民族團結的對象、范圍28
- 2.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28-29
- (五)關于民族團結的途徑29-33
- 1.黨的團結是民族團結的內在凝聚力29-30
- 2.民族團結的關鍵是漢族主動和少數(shù)民族搞好關系30
- 3.幫助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是實現(xiàn)民族團結的根本途徑30-31
- 4.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實現(xiàn)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31-32
- 5.大力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是加強民族團結的關鍵32-33
- 三、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特征33-35
- (一)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具有原則性33
- (二)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具有時代性33-34
- (三)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具有科學性34
- (四)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具有獨創(chuàng)性34
- (五)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具有實踐性34-35
- 四、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當代價值35-38
- (一)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是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精神資源35-36
- (二)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對當前民族問題的新情況、新挑戰(zhàn)具有指導價值36-37
- (三)毛澤東的民族團結思想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指導意義37-38
- 結語38-39
- 參考文獻39-42
- 致謝42-43
- 攻讀碩士論文期間的研究成果43-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斌;;相見恨晚讀《文集》——我讀《毛澤東文集》的三點體會[J];政工學刊;2006年02期
2 梁柱;;毛澤東與黨的八大路線[J];上海黨史與黨建;2006年09期
3 ;毛澤東箴言[J];新湘評論;2010年22期
4 趙景文;;不容法外施恩 讀毛澤東《給雷經(jīng)天的信》有感[J];新湘評論;2011年11期
5 金沖及;;1947年的蔣介石與毛澤東[J];同舟共進;2008年05期
6 梁柱;;毛澤東對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既強大又可親的期盼[J];中華魂;2009年02期
7 ;毛澤東箴言[J];新湘評論;2011年08期
8 ;黨員干部書屋[J];當代貴州;2011年10期
9 陳夕;;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偉大探索——紀念毛澤東發(fā)表《論十大關系》講話50周年[J];求是;2006年09期
10 孫宇華;顧良飛;白永毅;;毛澤東、朱德致聞一多家屬唁電收發(fā)時間考[J];黨的文獻;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龔育之;毛澤東文獻編輯的文本選擇[N];學習時報;2003年
2 陳谷;向毛澤東學戰(zhàn)略[N];中國經(jīng)營報;2003年
3 記者 傅江;“十六大”獻禮圖書紛紛上馬[N];中華讀書報;2002年
4 鄧文華;話說景縣之一百八十五 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的旗幟——魁星莊(一)[N];衡水日報;2011年
5 孫東升;有“準備困難” 就有“事業(yè)成功”[N];人民日報;2011年
6 深圳特區(qū)報記者 孟迷 實習生 王艷春;中共黨史研究不能脫離國際環(huán)境孤立進行[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金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接管城市工作的理論和實踐[D];吉林大學;2010年
2 藺淑英;唯物史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1919-1949)[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愛民;毛澤東戰(zhàn)略決策思想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4 嚴華;中國共產(chǎn)黨公信力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慶華;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先進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鯤鵬;建國后農村基層群眾自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新和;毛澤東國家建構思想論析[D];安徽大學;2012年
2 何歡;毛澤東文化政策思想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2年
3 高曉瑞;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山西師范大學;2013年
4 張偉;毛澤東對孫中山民生思想的繼承與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毛加明;解放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波;毛澤東與孫中山民主思想之比較研究[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7 周春滟;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理論及其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劉春輝;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基本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9 楊領;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10 張傳龍;延安時期毛澤東執(zhí)政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588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55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