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君權理論探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14 03:26
本文關鍵詞:董仲舒君權理論探析
【摘要】:知識分子應當如何與統(tǒng)治者相處,或者說文化該如何與權力相處是一個有文明以來就爭論不休的話題。在文化的要求與權力的要求發(fā)生沖突時,有的知識分子選擇與權力和解,有的知識分子選擇堅持純正的文化立場。君權作為封建時代最根本和最高的權力,知識分子處理與權力之間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處理與君權的關系。那么,君權是怎樣或者君權應當是怎樣就是一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經(jīng)學大師的董仲舒對此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董仲舒是西漢初期著名的春秋公羊?qū)W大師,他的理論連接著先秦和他身后的時代。后人對其評價可謂毀譽參半:有人認為其可比肩孔子,有人認為其是專制統(tǒng)治的幫兇。其主要著作《春秋繁露》的真?zhèn)螝v來是有爭論的問題。本文通過討論姑且認為其只有殘缺,沒有雜偽。 董仲舒的君權理論產(chǎn)生于西漢初期,深深地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在西漢初期社會興盛與危機并存、諸子百家競流與融合的表象下,大一統(tǒng)構成了時代的主題。在那個時代,大一統(tǒng)的國家已經(jīng)初具雛形,君權前所未有的強大起來。知識分子該如何面對這一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構成了董仲舒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和必需回答的時代命題。 董仲舒對君權進行了符合儒家傳統(tǒng)的建構和解讀,回答了君權應當是怎樣的這一問題。本文試圖以君權的邏輯發(fā)展順序為依據(jù),按照君權的起源、君權的獲得、君權的體現(xiàn)、君權的更迭的邏輯順序,對董仲舒的君權理論進行集中闡釋。在君主專制的曙光已經(jīng)在地平線上出現(xiàn)的西漢初期,特別是當董仲舒碰上極力推動專制皇權擴張的漢武帝時,董仲舒對君權的態(tài)度有某種模糊化和曖昧化的傾向,其君權理論在有些地方顯得矛盾和沖突。但是撥開重重迷霧,應當認為董仲舒堅守了一個儒者的精神底線,沒有選擇完全屈服于現(xiàn)實皇權的壓力。本文認為董仲舒在君權的起源上,堅持教化的需要是君權降臨人間的根本理由,君權的核心是知識與善,而非政治與暴力;在君權如何獲得的問題上,其認為上天和民授權給君王,肯定了民在權力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在君權的體現(xiàn)上,其將天、圣人、民置于君王之上,主張分封制,以正名思想劃定君、臣、諸侯之間的權力界限;在君權的更迭上,,其認為禪讓和革命均是君權更迭的方式。在其對君權所進行的這一系列闡釋中,儒家思想都是作為評判君權的標準,而絕非君權的注腳、為君權背書。通過研究董仲舒的君權理論,能促使我們對權力——特別是統(tǒng)治權——應當是怎樣的、知識分子該如何與權力相處、知識分子當如何對統(tǒng)治者言說等一系列問題有更進一步的思考。
【關鍵詞】:董仲舒 君權 春秋繁露 道統(tǒng)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092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3
- 一、謎一樣的董仲舒和《春秋繁露》13-16
- 二、董仲舒君權理論產(chǎn)生的背景16-23
- (一)漢初社會的興盛與危機17-19
- (二)漢初諸子百家思想的發(fā)展和融合19-23
- 三、君權的起源23-29
- 四、君權的獲得29-36
- (一)董仲舒的天命論29-32
- (二)董仲舒的民授論32-36
- 五、君權的體現(xiàn)36-61
- (一)天與君主36-45
- (二)圣人與君主45-49
- (三)君主與臣49-55
- (四)君主與諸侯55-59
- (五)民與君主59-61
- 六、君權的更迭61-66
- 結語66-68
- 參考文獻68-71
- 致謝7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定生;董仲舒與黃老之學──儒學之創(chuàng)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2 周桂鈿;董仲舒哲學與西漢政治[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4年03期
3 蕭洪恩;濾冠子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劉國民;;過度詮釋——論董仲舒解釋《春秋》、《公羊傳》之目的[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任多倫;陳凱;;論董仲舒思想中的“天”與“元”[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劉敏;;由人向天的提升——董仲舒“天”之觀念的神學意義[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本文編號:5395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53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