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07:18
一直以來,在政治學理論研究中的政治文化領域,學界普遍忽略了對政治認同的研究。究其原因,大都是認為,一旦政治統(tǒng)治確立起來,人們的政治認同也就相應地確立了,并且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似乎人們對現(xiàn)存政治體系沒有任何判斷力,僅有的只是盲目的支持和服從。因此,對普通公眾的政治認同進行專門研究是沒有多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價值。殊不知,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現(xiàn)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加速進程,人們的政治認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態(tài)度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必須承認,現(xiàn)代社會的政治認同對于一個國家、特別是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社會政治穩(wěn)定和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政治文化領域中的政治認同問題,始終是政治學研究中富有生命力的政治命題。當代中國轉型時期,經(jīng)濟領域、政治領域、文化領域以及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符號發(fā)生激烈碰撞和沖突。政治文化核心領域的政治認同則發(fā)生了變遷,表現(xiàn)為政治認同主體的認同轉變,政治認同客體不能適應此種變化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認同弱化、認同式微、認同削弱和認同偏離等。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變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轉型是根本原因,因而,本文試著從轉型社會這一宏觀背景下對中國政治認同的重構問...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研究緣起與意義
二、研究的現(xiàn)狀及不足
三、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第一章 政治認同的基本理論
一、政治認同的含義
二、政治認同的特征與功能
三、政治認同的基礎
第二章 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指導思想與理論借鑒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二) 從本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
(三) 與現(xiàn)實的國際環(huán)境相適應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理論借鑒
(一) 政治認同與合法性的關系
(二) 規(guī)范主義合法性理論借鑒
(三) 經(jīng)驗主義合法性理論借鑒
(四) 哈貝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論借鑒
第三章 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的變遷及其原因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變遷的主要表現(xiàn)
(一) 政治組織認同的弱化
(二) 政治制度認同的式微
(三) 政治運作認同的削弱
(四) 政治價值觀認同的偏離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變遷的原因
(一) 政治認同變遷的根本原因——社會轉型
(二) 政治認同變遷的具體原因
第四章 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價值取向
(一) 政治民主
(二) 政治法治
(三) 政治公正
(四) 政治效率
(五) 政治廉潔
(六) 政治包容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路徑選擇
(一) 建構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認同重構的文化路徑
(二) 增進執(zhí)政黨合法性:政治認同重構的政黨路徑
(三) 提高政府公信力:政治認同重構的政府路徑
(四) 提升公民政治社會化程度:政治認同重構的社會化路徑
(五) 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認同重構的權利路徑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人民民主的理論和實踐[J]. 王宗禮. 政治學研究. 2008(04)
[2]農民工政治認同的弱化原因分析[J]. 程波輝.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 2008(03)
[3]規(guī)范的重建和反思——從哈貝馬斯到霍內特[J]. 張廷國,馬金杰. 求是學刊. 2008(02)
[4]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認同問題探究——從黑格爾到哈貝馬斯[J]. 李琦. 思想戰(zhàn)線. 2008(02)
[5]構建和諧社會視域中的政治認同重構[J]. 吳文勤. 求實. 2008(03)
[6]和諧社會構建中政治認同的主要內容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周敏凱.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5)
[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J]. 林樂香.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07(04)
[8]淺析政治認同與地方政府績效的關系[J]. 董曉倩. 學術交流. 2007(08)
[9]超越規(guī)范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哈貝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思想探析[J]. 張娟,習裕軍. 江西社會科學. 2007(05)
[10]當代中國社會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芻議[J]. 孔德永.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本文編號:3028746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研究緣起與意義
二、研究的現(xiàn)狀及不足
三、研究方法與分析框架
第一章 政治認同的基本理論
一、政治認同的含義
二、政治認同的特征與功能
三、政治認同的基礎
第二章 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指導思想與理論借鑒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二) 從本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
(三) 與現(xiàn)實的國際環(huán)境相適應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研究的理論借鑒
(一) 政治認同與合法性的關系
(二) 規(guī)范主義合法性理論借鑒
(三) 經(jīng)驗主義合法性理論借鑒
(四) 哈貝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論借鑒
第三章 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的變遷及其原因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變遷的主要表現(xiàn)
(一) 政治組織認同的弱化
(二) 政治制度認同的式微
(三) 政治運作認同的削弱
(四) 政治價值觀認同的偏離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變遷的原因
(一) 政治認同變遷的根本原因——社會轉型
(二) 政治認同變遷的具體原因
第四章 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
一、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價值取向
(一) 政治民主
(二) 政治法治
(三) 政治公正
(四) 政治效率
(五) 政治廉潔
(六) 政治包容
二、轉型期中國政治認同重構的路徑選擇
(一) 建構認同的政治文化:政治認同重構的文化路徑
(二) 增進執(zhí)政黨合法性:政治認同重構的政黨路徑
(三) 提高政府公信力:政治認同重構的政府路徑
(四) 提升公民政治社會化程度:政治認同重構的社會化路徑
(五) 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認同重構的權利路徑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試論人民民主的理論和實踐[J]. 王宗禮. 政治學研究. 2008(04)
[2]農民工政治認同的弱化原因分析[J]. 程波輝.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 2008(03)
[3]規(guī)范的重建和反思——從哈貝馬斯到霍內特[J]. 張廷國,馬金杰. 求是學刊. 2008(02)
[4]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認同問題探究——從黑格爾到哈貝馬斯[J]. 李琦. 思想戰(zhàn)線. 2008(02)
[5]構建和諧社會視域中的政治認同重構[J]. 吳文勤. 求實. 2008(03)
[6]和諧社會構建中政治認同的主要內容與面臨的挑戰(zhàn)[J]. 周敏凱.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05)
[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探[J]. 林樂香.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007(04)
[8]淺析政治認同與地方政府績效的關系[J]. 董曉倩. 學術交流. 2007(08)
[9]超越規(guī)范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哈貝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思想探析[J]. 張娟,習裕軍. 江西社會科學. 2007(05)
[10]當代中國社會政治認同問題研究芻議[J]. 孔德永.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2)
本文編號:30287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302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