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政治哲學視域中的個人自由與社會正義
[Abstract]:Freedom and justice are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However, there are always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between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in real social life. In real life, individual freedom is inevitably regulated by social justice, which also needs the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of individual freedom.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as the core concepts of regulating social life and expressing value deman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deeply elucidat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 This will undoubtedl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y innovation and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ealizing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afeguarding social justice in the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和模式的哲學研究”(10CZX005) 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理論研究”(10JJD720016)
【分類號】:A811;D08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佰峰;;馬克思恩格斯的個人自由思想探析[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02期
2 陳志尚;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和社會主義實踐[J];高校理論戰(zhàn)線;1990年06期
3 陳華森;;新自由主義國家本質觀評析——基于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批判審視[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劉自美;;馬克思政治哲學視野中的個人自由與共同體[J];理論學刊;2011年05期
5 劉明艷;;普羅米修斯意象與馬克思博士論文的實踐吁求[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嚴實;關于社會主義自由的幾個問題[J];中州學刊;1991年02期
7 А.沙夫;孟慶時;;論個人自由[J];世界哲學;1981年02期
8 朱志勇;;個人:歷史的起點與目的——評《馬克思個人觀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9 張志君;堅持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反對資產階級自由觀[J];學術交流;1992年02期
10 蘇紹智;廖曉義;;馬克思主義與自由[J];馬克思主義研究;198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丁東宇;;試論馬克思的和諧社會思想[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紀如曼;;始終“親密”著,卻從未“聯(lián)姻”——薩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述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紀如曼;;始終“親密”著,卻從未“聯(lián)姻”——薩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述評[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6)[C];2008年
4 沈飛;;“以人為本”的可行能力、剝奪、全面自由關注——科學發(fā)展觀的哲學思考[A];馬克思主義 中國探索與當代價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9年
5 陳金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人的全面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潘寧;羅秀容;;恩格斯哲學視閾中的自由思想[A];“以人為本與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人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黃楠森;怎樣認識毛澤東關于“自由”的定義[N];北京日報;2002年
2 本報特約記者 王正璞;自由,,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謎?[N];社會科學報;2002年
3 曹宣;為什么說科學發(fā)展觀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思想[N];潮州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董新春;在歷史規(guī)律與自由選擇之間[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陳濤;唯物史觀視域中的個人自由與社會秩序的關系[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俊芳;國家權力的起源與演進[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邱光政;馬克思“自由個性”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王磊;馬克思政治哲學視域下的和諧社會建設[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09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0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