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選擇視野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wù)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信任關(guān)系研究——一個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視角的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理性選擇視野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wù)研究——以W街道購買養(yǎng)老服務(wù)為例
作 者:
普通
所屬集刊: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 第十輯 在線日期: 2016-09-18
頁 數(shù): 34頁 閱 讀: 人
摘 要
本文在深入的個案研究基礎(chǔ)上,運用科爾曼的理性選擇理論作為分析工具,,把政府購買服務(wù)的雙方視為科爾曼分析框架中信任關(guān)系的“委托人”和“受托人”。政府通過理性選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組織發(fā)展程度的情況下,形成不同的購買服務(wù)模式,以及管理、監(jiān)督、評估制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社會組織的可信任度。而社會組織也通過積極滿足購買服務(wù)的要求,提供自身專業(yè)性的信息,來提升政府對其的信任度。因此,作為本土化的購買服務(wù)的理性選擇是基于“制度信任”和“組織信任”的雙重機制。在此前提下,本文圍繞兩個理念(即“法制化”理念和“增權(quán)”理念),來深入討論如何進一步完善政府購買服務(wù)的制度和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aim to explore the mechanim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s based on the ideas of legitimation and empowerment along with case studies. By employing a theroetical framework of rational choice,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how the dual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trust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play siginficant roles in influecenc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service purchasing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hang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have potentials to search possible channels to increase their legitimacy of interacting with government. On this premise,the authors discus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service pattern and deepen the institutions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s.
關(guān)鍵詞
購買服務(wù) | 社會組織 | 養(yǎng)老服務(wù) | 理性選擇理論 |
Keywords
purchasing services | Social Organization | elderly services | theory of rational choice |
作者
孫佳偉 范明林
參考文獻
[1] 陳世偉(2008):“政府與社會組織信任關(guān)系研究”,《江西社會科學》,第11期。
[2] 范明林(2010):“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guān)系——基于法團主義和市民社會視角的比較個案研究”,《社會學研究》,第3期。
[3] 韓俊魁(2008):“當前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政府購買的模式比較”,《中國行政管理》,第6期。
[4] 懷特(1994):《街角社會》,黃育馥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5] 賈西津、蘇明、韓俊魁、孫杰(2010):“中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wù)研究終期報告”,《財政研究》,第1期。
[6] 萊斯特·M.薩拉蒙等(2002):《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賈西津、魏玉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 樂園(2007):“公共服務(wù)購買:政府與民間組織的契約合作模式——以上海打浦橋社區(qū)文化服務(wù)中心為例”,《中國非營利評論》。
[8] 丘海雄、張應(yīng)祥(1998):“理性選擇理論述評”,《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9] 唐納德·凱特爾(2009):《權(quán)力共享:公共治理與私人市場》,孫迎春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 陶傳進(2008):“控制與支持:國家與社會間的兩種獨立關(guān)系研究”,《管理世界》,第2期。
[11] 田凱(2005):“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信任關(guān)系研究——一個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視角的分析”,《學術(shù)研究》,第1期。
[12] 王名、樂園(2008):“中國民間組織參與公共服務(wù)購買的模式分析”,《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第4期。
[13] 王浦劬、萊斯特·M. 薩拉蒙等(2010):《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wù)研究——中國與全球經(jīng)驗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王紹光、劉欣(2002):“信任的基礎(chǔ):一種理性的解釋”,《社會學研究》,第3期。
[15] 楊寶、王兵(2011):“政府購買公共服務(wù)模式的中外比較及啟示”,《甘肅理論學刊》,第1期。
[16] 葉仁蓀(2000):“從委托—代理關(guān)系看國有企業(yè)制度配制的理性選擇”,《中國軟科學》,第9期。
[17] 詹姆斯·科爾曼(1990):《社會理論的基礎(chǔ)》,鄧方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 張鐘汝、范明林(2009):《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的互動關(guān)系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19] 周長城(2000):“理性選擇理論及其研究”,《國外社會學》,第1期。
[20] Coleman,James S.(1990).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1] Dehoog,RuthHoogland(1984).Contracting out for Human Services:Economic,Politica,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s.Albany,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2] Gidron,B.,Kramer,R.M. & Salamon,L.M.(1992).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llies or Adversaries?In Gidron,B.,Kramer,R.,& Salamon L.M.(eds.),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3] Salamon,Lester M.(2002).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4] Savas,E.S.(2002).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New York City Social Servic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本文關(guān)鍵詞: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信任關(guān)系研究——一個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視角的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69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2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