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服民粹:現(xiàn)代國家建設的征程
[Abstract]:The populist movement is a cursed and reviled political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blamed for political collapse, retrogression of democracy and social disorder in the centuries-long process of modern nation-building. The idea that it belongs only to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r Latin America in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a naive assumption, because today in the 21 centur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laim to have a matur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Or are centralizing power with the people.
【分類號】:D0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連根;;民粹主義的悲劇之路[J];民主與科學;2006年05期
2 吳維旭;;淺析民粹主義成因中的民主矛盾性因素[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S1期
3 楊皓,史志欽;歐洲新民粹主義政黨探析[J];國際論壇;2004年04期
4 陶鵬,程仁桃;新封建主義:全球化、市場和超級消費鏈[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4年02期
5 李帆;李大釗與民粹主義[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4年05期
6 金雁;論“警察民粹主義”──民粹主義新論之一[J];開放時代;2001年07期
7 斯拉沃熱·齊澤克;查日新;;抵御民粹主義誘惑(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年10期
8 林紅;;論民粹主義在全球化困境中的重現(xiàn)[J];理論學刊;2007年01期
9 王菲;;民主“超女化”與“超女式”民主——自由主義民主與民粹主義民主之辨[J];學海;2007年05期
10 肖榕;;民粹主義:產生、發(fā)展及警惕[J];黑龍江史志;2008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寶麗娜;;張君勱憲政思想及其實踐評析——以20世紀30—40年代為中心[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趙勇;;論西方自由派關于毛澤東思想的溯源研究[A];中國的前沿 文化復興與秩序重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徐仁輝;;服務型政府的建構[A];服務型政府與和諧社會[C];2005年
4 薛恒;;直面審度“第三波”[A];江蘇省科社學會2000年會議論文[C];2000年
5 方祖猷;;十七世紀啟蒙時期民主政治的中國模式——讀《明夷待訪錄》有感[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柴寶勇;;政黨“吞噬”民主還是民主“拋棄”政黨——一項關于西方政黨與民主博弈關系的考察論綱[A];政黨關系與執(zhí)政能力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秀雄;;審議民主與公民意識[A];公民意識研究[C];2008年
8 竇春芳;苗體君;;經濟不發(fā)達國家推進民主進程的障礙是什么[A];學習“十六大精神”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孫力;;當前民主建設的重要命題:兩種決策機制的機理和錯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8年
10 陳家剛;;生態(tài)文明與協(xié)商民主[A];第五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舒行;“民粹主義”是什么?[N];中國財經報;2003年
2 吳稼祥;民粹主義的三只手[N];南方周末;2008年
3 楊雪冬;尋找大眾的“政治面孔”[N];社會科學報;2008年
4 劉建國;近年來學界對民粹主義的研究與爭論[N];北京日報;2007年
5 張建華;現(xiàn)代化之選擇:從民粹主義到列寧主義[N];學習時報;2004年
6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馬龍閃;一種經典的民粹主義[N];北京日報;2009年
7 馬立誠 評論家,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民粹主義急流涌動[N];經濟觀察報;2011年
8 金雁;“自由民粹主義”與“合法民粹主義”[N];學習時報;2005年
9 金雁;當代民粹主義的內涵[N];學習時報;2005年
10 上海交通大學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執(zhí)筆:胡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N];文匯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歷宇;政治知識化與現(xiàn)代政治的成長[D];復旦大學;2005年
2 寧樂鋒;民主政治及其認同根基[D];南開大學;2009年
3 周興杰;文化霸權理論與大眾文化研究的話語重構[D];暨南大學;2006年
4 吳克學;現(xiàn)代社會主義觀探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5 嚴俊;民主的價值及其條件[D];復旦大學;2007年
6 王文滋;胡繩晚年學術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葉興藝;現(xiàn)代中國第三勢力憲政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張賢明;論政治責任[D];吉林大學;1999年
9 徐s,
本文編號:22063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20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