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恨交織的“帝國主義”
本文選題:帝國主義者 + 民族主義; 參考:《讀書》2014年01期
【摘要】:正"帝國主義"的概念在中國的流行已逾百年。但人們多將其視為不言而喻的知識,而忽略這一概念在近代中國如何輸入、傳播、植根,并最終內(nèi)化于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歷史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回望"帝國主義"的概念史,即是反思近代中國的對外觀念史。二十世紀前十年,"帝國主義"自東西洋泛海而來,初來乍到,眾說紛紜,"人異說,家殊論",但大致不超出政治和經(jīng)濟領域擴張
[Abstract]:The concept of "imperialism" has been popular in China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However, people often regard it as self-evident knowledge, and ignor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how this concept was imported, disseminated, rooted, and finally internalized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hinese people. In a sense, looking back on the concept history of imperialism is to reflect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foreign concept.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imperialism" came from the East and the West and spread across the sea.
【分類號】:D09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暨愛民;在個人與國家之間——近代中國的自由主義[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任羽中,陳斌;解析“反中國情結(jié)”——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陳任遠;;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動——試析蔣廷黻思想的價值取向[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賈同躍;民族意識與近代中國[J];江蘇社會科學;1997年04期
5 田立新;;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互動——20世紀初中國政治的一種考察[J];蘭州學刊;2007年06期
6 唐林麗;;晚清時期的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建構(gòu)[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08期
7 陳敏榮;;個人自由與國家自由的張力——梁啟超自由主義思想探析[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暨愛民;;“反抗”與“建設”的政治正當:再度進入國家主義論域[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馬瑞映;民族主義:概念與現(xiàn)實[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10 吳鵬;民族主義的發(fā)展與世界武裝沖突[J];世界民族;199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編后語[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2 馮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轉(zhuǎn)化[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3 宋廣波;劉穎漣;;“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趙慧峰;俞祖華;;嚴復與中國自由主義思潮的開啟[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弗里德里克·詹姆遜;劉春榮;;全球化與政治策略[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6 許紀霖;;從國民共同體到民族共同體——現(xiàn)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思潮[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7 黃克武;;近代中國的自由主義:緣起與衍變[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暨愛民;;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理論內(nèi)涵與整體邏輯[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危兆蓋;耿云志;鄭大華;俞祖華;;歷史為什么沒有選擇自由主義——關(guān)于“中國近代自由主義”的對話[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何曉明;;近代中國自由主義:不結(jié)果實的精神之花[A];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與近代中國(1840~1949)”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立誠;為何不要狹隘的民族主義[N];學習時報;2002年
2 于福堅;全球化時代的民族主義[N];中國民族報;2009年
3 張建華;民族主義的三次浪潮[N];學習時報;2005年
4 書評人 陶媛媛;想象的共同體:和語言有關(guān)的秘密往事[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5 程亞文;先發(fā)國家的隱性民族主義[N];華夏時報;2001年
6 蔣立峰;中日關(guān)系中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7 劉維廣;房寧:拉美左翼政治學的概念及意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章可;舞臺雖大,中國何處容身?[N];東方早報;2009年
9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豐子義;怎樣正確理解“民族主義”和“民族精神”[N];北京日報;2009年
10 全國政協(xié)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韓方明;讓民族主義成為民族創(chuàng)新的動力[N];南方日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滌非;近代中國政治變遷中的民族主義[D];復旦大學;2004年
2 聶長久;中國早期民粹主義政治思想研究(1907-1927)[D];吉林大學;2008年
3 卜建華;中國網(wǎng)絡民族主義思潮的功能與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4 趙立新;當代東亞民族主義與國家間關(guān)系[D];延邊大學;2012年
5 金英蘭;韓國的社會結(jié)構(gòu)與民族主義[D];上海大學;2012年
6 閆偉杰;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7 楊新宇;基于民族主義視閾的車臣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8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肖高華;1920年代中國知識界關(guān)于現(xiàn)代國家之政制設計及論爭[D];湖南大學;2010年
10 郭臺輝;齊格蒙特·鮑曼思想中的個體與政治[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悅;試論章太炎的早期民族主義思想[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黨軍;論冷戰(zhàn)后的民族主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金鑫;當代民族主義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fā)展趨勢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謝有長;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民族主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彭德鑌;一個民族 兩種民族主義[D];暨南大學;2009年
6 沈邵燕;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自恰[D];廈門大學;2009年
7 湯元軍;民族主義視野中的政治概念[D];揚州大學;2007年
8 周青;民族主義在網(wǎng)絡中的傳播[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彥均;當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歷史演變與影響[D];外交學院;2012年
10 胡景朝;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168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11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