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民生思想的政治學解讀
本文選題:民生政治觀 + 民本思想; 參考:《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民生政治觀扎根于中國現(xiàn)實土壤和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和延續(xù)性,對當前民生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論是我國傳統(tǒng)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它們之間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異性,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民生政治觀。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view of people's livelihood is rooted in Chinese realistic soil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as certain inheritance and continuity,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People oriented thought, Datong thought and Sun Zhongshan's theory of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re the main theoretical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y have both consistency and inevitable difference, and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view of people's livelihood of China.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
【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guān)項目(11JZD030)
【分類號】:D09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zhí)?;《聊齋俚曲集》飲食文化分析[J];蒲松齡研究;2011年04期
2 湯奇學,陳寶云;“救國”與“救人”——辛亥革命時期與新文化運動時期改造國民性思想之比較[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3 于翠玲;;孫中山《實業(yè)計劃》對印刷工業(yè)的論述及其影響——以民國時期印刷雜志對“總理遺教”的闡釋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王和生;“循!迸c“超越”——試論中國共產(chǎn)黨對現(xiàn)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5 王淵;;論孫中山的國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陳鵬鳴;試論康有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學;2000年04期
7 李偉,司桂梅;孫中山權(quán)力制約思想探析[J];安徽史學;2001年03期
8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2001年04期
9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2002年03期
10 湯奇學;晚清政治思想超前發(fā)展述論[J];安徽史學;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小明;;論民生問題背景下責任政府的構(gòu)建[A];提高領(lǐng)導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能力理論研討會暨中國領(lǐng)導科學研究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白中偉;;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與中國命運[A];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黨的領(lǐng)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C];2009年
3 廖加林;;公私觀念與公德、私德[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4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5 虞崇勝;王洪樹;;論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機制中的作用[A];政府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踐[C];2006年
6 黃宇和;;山在虛無縹緲間:孫逸仙民生主義倫敦探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7 吳忠民;;民生的基本涵義及特征[A];2008學術(shù)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gòu)——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C];2008年
8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9 石河;;論孫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劉海峰;;“科舉,非惡制也”——兼談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問題[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3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quán)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李丹;中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制度變遷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衛(wèi)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李奕霏;中國共產(chǎn)黨延安時期局部執(zhí)政的人民利益觀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8 陳延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趙曉峰;公私定律:村莊視域中的國家政權(quán)建設[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閾中的民生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zhì)與現(xiàn)代轉(zhuǎn)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趙聰影;論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的構(gòu)建及價值[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永剛;政治文化與科技發(fā)展的關(guān)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媛媛;近現(xiàn)代中國國家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杜全偉;孔孟德育思想的現(xiàn)代轉(zhuǎn)化探析[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新生;中學歷史教學中世界意識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海麗;中國飲食在越南的傳承與嬗變[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張春志;民國文官撫恤制度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益靈;;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略論[J];理論建設;2002年02期
2 劉麗瑛;中國古代民本思想下的為官“理”念[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4年04期
3 萬義廣,林倩;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新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王波;;人性本善、天下為公、暴力戰(zhàn)爭——儒家民本思想發(fā)生發(fā)展之三維依托[J];船山學刊;2006年03期
5 宋作玲;;簡析民本與民主的社會作用[J];滄桑;2006年05期
6 余求效;論“民本”思想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2年02期
7 陳永森;儒家的民本思想與王權(quán)主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08期
8 伍潔;;論我國歷史上的民本思想及啟示[J];理論界;2006年01期
9 鄒依軒;;論孟子的民本思想[J];青春歲月;2011年14期
10 陳增輝;二程民本思想簡論[J];河北學刊;1997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恒;劉娣;;《管子》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1年年會暨全國第六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1年
2 陳逸光;;論《管子》的民本思想[A];集雨窖文叢——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學會成立20周年紀念文集[C];2000年
3 張成秋;;大同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1998年
4 馬元良;;秦人本、民本思想評析及聯(lián)想[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趙顯輝;孫敏;;“以民為本”與“以人為本”[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shù)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shù)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6 馮天瑜;;元典精神的近代轉(zhuǎn)化[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7 鄒永賢;;朱熹對儒家德治思想的發(fā)展[A];02’中國北!吨祆渌枷肱c以德治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鐵鴻業(yè);;孔孟的仁政思想與現(xiàn)代民主政治[A];《國學論衡》第一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1998年
9 李萬波;;試論中國傳統(tǒng)行政倫理對現(xiàn)代行政倫理建設的重要價值[A];服務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C];2006年
10 周桂鈿;;內(nèi)圣外王——應對各種危機的東方智慧[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甘泉;論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價值[N];光明日報;2003年
2 何濤;民本思想與以人為本[N];吉林日報;2009年
3 江西財經(jīng)大學 方寶璋;民惟邦本 本固邦寧[N];光明日報;2008年
4 王培智;淺談孫中山的民本思想[N];學習時報;2004年
5 袁占亭;對“以人為本”的一點認識[N];光明日報;2005年
6 上海市工商局金山分局局長 金關(guān)明;淺談“五個更加”蘊含的民本思想[N];中國工商報;2011年
7 韓建軍 劉勇;略論姜尚的民本思想[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8 副省長 洪禮和;民本思想的生動詮釋[N];江西日報;2010年
9 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田成有;儒家的民本思想及民主的提升[N];人民法院報;2011年
10 魏明;康有為的大同思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N];青島日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陳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2 盧向國;民本的邏輯[D];復旦大學;2007年
3 允春喜;黃宗羲民本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馮江峰;清末民初人權(quán)思想的肇始與嬗變[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5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薛俊武;賈誼政治哲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7 劉浩;黃宗羲政治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瑛;論儒家民本思想[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波;民主視野下的儒家民本思想及其轉(zhuǎn)進路徑[D];山西大學;2003年
3 張東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芻議[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曾九江;論劉少奇的民本思想[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任海燕;我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在當代的繼承與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徐靖詩;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及啟示[D];西南大學;2009年
7 丁濤;試論黃宗羲政治治理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聶鑫;民本與民主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偉華;由“仁、善”到“理、氣”[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美平;論賈誼的政治倫理思想[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225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02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