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共政策終結的啟動原因
本文選題:政策終結 切入點:政策環(huán)境 出處:《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摘要】:當前,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迅速增長的歷史時期,政策終結將是政策過程中一種常態(tài),無論是環(huán)境的變化還是政策本身屬性的改變,都有可能導致政策終結。探究政策終結的原因,必須置于在一定的政策環(huán)境中,考量或掌握政策本質,才能找到政策終結的規(guī)律。就政策環(huán)境而言,社會情勢的變化牽制著政策資源和支持,執(zhí)政者的更替賦予政策終結的正當性,政策學習的效應促使政策趨同化,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強化了新的政策理念的訴求,焦點事件暴露政策的缺點或瑕疵。就政策本身屬性而言,政策問題的重構改變政策因果關系,政策偏好扭轉了政策方案的優(yōu)先順序,政策成本的考量促成政策的新陳代謝,政策工具則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Abstract]:At present, mankind is entering a historical period of rapid growth of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Policy termination will be a kind of normality in the policy process, whether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or the change of policy attributes may lead to the end of policy.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law of policy termination, we must put it in a certain policy environment and consider or grasp the nature of policy.As far as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s concerned, the change of social situation restricts the policy resources and support, the change of the rulers gives legitimacy to the end of the policy, and the effect of policy learning promotes the policy convergence.The change of ideology strengthens the demand of new policy idea, and the focal event exposes the shortcomings or defects of policy.As far as the policy itself is concern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policy issues changes the policy causality, policy preference changes the priority order of policy options, the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cost leads to policy metabolism, and policy tools provide more choice opportunitie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公共政策終結過程研究”(編號:11YJC810008)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公共政策終結的決策模式研究”(編號:2011M5012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D03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謀文;;從功能演繹到制度變遷:改革開放后我國體育政策的演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2 袁紹成;;教育政策監(jiān)控的涵義及多元模式探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1期
3 賀翔;彈性化政府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上海城市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貴志祥;熊楚才;王飛;;高校教師培育政策研究的現狀與建議[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劉德芝;;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政策執(zhí)行的研究綜述[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04期
6 李金龍;肖雪峰;;我國公共政策公平性治理研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0年02期
7 馮志峰;;博弈論政治學:主題、主體與主線——一種致力于促進政治學科學化的探索研究[J];東方論壇;2011年02期
8 馬杰;;我國產業(yè)政策評價方法綜述[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4期
9 張華;;公共政策失敗的決策主體性分析[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陽彥華;我國農村基層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民主化探析[J];大連干部學刊;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豐;信訪制度成本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2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洪濤;我國體育科技政策歷史變遷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潘文年;中國出版業(yè)“走出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周青年;信息傳遞視角下的國家惠農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馮占民;城市群低碳發(fā)展的區(qū)域合作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胡海青;經濟利益、價值恰當與企業(yè)參與[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沈文星;木材加工產業(yè)發(fā)展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9 馬國華;當代中國民族問題治理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10 龔志祥;新中國民族政策過程及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賤明;我國公民參與公共決策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秦冬梅;青島市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政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章?lián)];地方立法后評估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唐建忠;公共行政視角下的民主黨派機關自身建設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黃利利;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定位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付芳;河北省奶牛養(yǎng)殖小區(qū)建設補貼政策效果評估及對策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夏金釗;山東省城鎮(zhèn)社會養(yǎng)老保險水平地區(qū)差異實證分析[D];山東經濟學院;2011年
8 韓軍;大眾傳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黃敏姿;關于公共政策執(zhí)行偏差問題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趙雯;我國政府促進就業(yè)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明奇;;淺議政策執(zhí)行的障礙與對策[J];中共沈陽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1期
2 劉東杰;;政策公共性缺失的原因分析——從系統(tǒng)組成元素角度[J];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3 黃健榮;向玉瓊;;論政策移植與政策創(chuàng)新[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郭麗;論政策終結的障礙與措施[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5 萇鳳水;試論政策終結的內容[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林元蒼;政策終結的障礙及其對策[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劉東杰;;基于規(guī)范公共性要求的公共政策終結[J];黨政干部學刊;2007年05期
8 張康之;范紹慶;;政策終結:政策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9 張麗珍;;公共利益導向下政策終結的引擎設計——人員、組織、技術和文化層面的嘗試[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婁冠華;;政策周期與政策終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祝小寧;毛丹;;論公共政策系統(tǒng)中的倫理價值問題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慶樂;;工具選擇與政策創(chuàng)新[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阮蓁蓁;多源流理論視閾下中國公共政策終結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梁代玉;公共政策終結中的政府利益博弈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2 李曉秋;公共政策終結中的利益沖突與協(xié)調[D];廣州大學;2012年
3 李琦;中國轉型社會的政策網絡模式分析——隱喻與現實[D];吉林大學;2009年
4 劉薇;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與防治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259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725992.html